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華春雨、王宇)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愈加嚴重。對此,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認為,加快城市軌道交通網建設是“治堵”的重要路徑之一,不僅中心城市,很多二線城市抓緊地鐵項目規劃或建設的舉措值得肯定,但要加強規劃和科學管理。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需有前瞻性
全國政協委員賈康認為,北京的地鐵建設“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北京等一線大城市公交體系現在遇到的問題需要引起有關管理部門、決策部門的足夠重視,應該避免在其他城市出現類似情況。
北京是我國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城市,1965年開始興建第一條地下鐵道,1969年建成通車。然而此後的30多年間,北京地鐵發展緩慢,2002年才開始大規模的地鐵建設。
面臨日益嚴重的擁堵問題,北京近年來先後採取了尾號限行、提高中心城區停車費、限制購買新車以及限制外地車輛進京等措施。但賈康認為,這些措施只是推遲了交通系統“堵死”狀態到來的時點,並不足以成為治本之策。
“北京必須優化通盤城市規劃,搶在更嚴重的擁堵發生之前,加快建成足以化解道路擁堵壓力的、四通八達、密度足夠的蛛網狀軌道交通系統。”賈康説。
賈康認為,除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以外,其他一些大城市也明顯面臨嚴峻的擁堵威脅,出路同樣是加快建設軌道交通網,而成都、昆明、南昌等所謂“二線城市”抓緊地鐵項目規劃或建設的舉措,是帶有前瞻性和值得肯定的,不應該不加分析地一概譏之為“地鐵大躍進”。
要“與時間賽跑”
全國人大代表蕭玉田認為,當今大城市的擁堵加劇,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政府在基礎設施上投入不夠合理造成的,表現之一就是政府往往更傾向於搞“地面上看得見的工程”。
此外,對城市的規劃缺乏前瞻性或者對規劃執行不力也是造成目前嚴重擁堵的原因。“面對車輛暴增的情況,城市不得不採取限制措施,但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對群眾的利益造成了損害,現在剩下的就只有加快發展軌道交通一條路可走。”蕭玉田説。
賈康建議,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中心城市已有的地鐵線路規劃和已作出的相關建設安排基礎上,應立即組織專家制定“頂層規劃”的軌道交通線路設計,要使之能夠覆蓋中心城市規模發展到“天花板”程度的客觀需要,並在論證後立即付諸實施;同時,加快建設已開工和應儘快開工的各條線路建設。
“這是與時間賽跑,是避免大城市嚴重交通擁堵出現更大負面效應的治本之策。”賈康説。
加快完善軌道交通安全管理
我國目前有20多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正在建設中,40多個城市正在論證或申報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預計2015年末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總里程將超過3000公里,2020年末將達到6100公里。
面對地鐵里程快速增長、客流急速上升的趨勢,全國政協委員鄭惠強建議,要加快建設軌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
鄭惠強認為,軌道交通線路大多深埋地下,環境相對封閉,一旦發生火災、爆炸等突發事件,處置和人員疏散受到很大制約,而當前軌道交通行業人才儲備不足,管理水平相對落後,乘客避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不高,必須把軌道交通安全運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和完善軌道交通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鄭惠強首先建議在地鐵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等全過程都要建立安全防範和評估體系,包括設計階段的安全評估制度、建設階段的安全防範制度、正式運營前的安全評估制度和運營過程中的定期安全評估制度。
此外,還要有一系列覆蓋關鍵環節的安全應急體系,包括設立軌道交通應急處置機構、建立軌道交通應急分級制度、加強軌道交通應急培訓演練等。
最後,鄭惠強還建議,要建立健全覆蓋重點領域的安全預防體系,包括加強列車運行安全監控體系建設、加強軌道交通車站安全管理、加強軌道交通設備安全管理以及優化安全警示和逃生指示標誌。
“在建立和完善軌道交通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的過程中,更強的責任意識、更嚴的管理手段、更實的執法措施將切實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 鄭惠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