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為了生機盎然的綠色——代表委員為生態建設獻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新華社記者劉羊旸、王希、馬勇)“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修復為主,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如何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如何建設我們的綠色家園?代表委員紛紛為生態建設建言獻策。

    城市與生態建設並進

    “老百姓在溫飽問題解決後,迫切需要的是生態産品的滿足。他們需要呼吸新鮮的空氣,需要休閒鍛鍊、養心健身的去處。”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瀘州市委書記朱以莊説,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要把城市與生態建設結合起來,這不僅符合城市發展的需要,也更符合老百姓的利益。

    朱以莊代表説,城市森林建設和山區、農村的森林建設不太一樣,除了綠化以外還有美化功能。城市畢竟是人口的密集區,老百姓的生活都集中在這裡,除了創造生態比較好的環境以外,還要創造比較優美的環境,這是必要的。

    “生態環境建設要合理分類,該保護的保護,該市場化運作的市場化運作,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方面要搞生態建設,另一方面又要把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兩者結合起來共同發展。”朱以莊代表表示。

    朱以莊代表説,我覺得除了原始森林或者對水土有特殊要求的地區搞完全生態林以外,其他部分地區還是可以搞林業産業化,把效益和林業生態結合起來。鼓勵農民既要生態綠化,又要有一個比較長期的好收入,維持他們的基本生計,不要讓他們上山砍樹,這樣就會建立比較長期的長效機制。

    不能犧牲生態換取經濟增長

    “再困難也不能向林子伸手,再困難也不能以拼資源換取暫時利益,再困難也不能以犧牲生態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全國人大代表、伊春市委書記許兆君深有感觸地説。

    據許兆君代表介紹,伊春是我國最早開發建設的國有林區和重要的木材生産基地,曾經一度陷入“越砍越窮、越窮越砍”的惡性循環困境。在重新認識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後,確立了“在保護中加快發展”的思路。

    許兆君代表表示,要注重統籌考慮當前與長遠發展的問題、生態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問題。在保護的同時,通過發展林下經濟,使職工短期生活有保障。目前,伊春林區經濟轉型加快,森林生態旅遊、森林食品、綠色能源等接續替代産業不斷壯大,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達到70%以上。

    “靠砍木頭生存的思維,十分落後。伐木取錢、飲鴆止渴,將永遠失去振興與崛起的‘根’和‘魂’。”許兆君代表説。

    保育並舉護森林

    來自國家林業局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宜林地中質量好的僅佔13%。“因此,我們要加大對現有森林的撫育力度,促進其快速增長,提高森林蓄積量,從而達到增加森林碳匯的目標。”全國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團董事長柏廣新説。

    “實現森林的高效可持續經營利用,不僅要加大保護的力度,還要積極進行森林撫育。”柏廣新代表説,根據有關研究成果,樹木在中幼年的固碳能力是最強的,到成熟期固碳能力逐漸下降,所以加大對中幼林撫育和加強速豐林建設,可以始終讓森林保持較高的固碳能力。

    柏廣新代表建議,按照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森林撫育補貼標準。

    對於怎樣保護撫育好森林,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表示,要紮實開展植樹造林活動,著力加強森林保護和經營,努力提高造林質量和森林質量;繼續延續和謀劃實施重點生態工程,以大工程帶動大發展。

    “同時,嚴格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儘量減少森林資源的消耗;加大森林、沙區植被、濕地保護管理力度,嚴格控制徵佔用林地和森林採伐。”印紅委員説。

 
 
 相關鏈結
· 釋放潛力內生增長——代表委員談進一步擴大內需
· 代表委員:稅收應有利培育“中産”鼓勵“創業”
· 代表委員熱議土地財政:不能再讓土地財政繼續
· 代表委員解讀——從指標看“十二五”發展新亮點
· 代表委員熱議1000萬套保障房如何才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