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國研室主任謝伏瞻解讀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21日   來源:國研室

全面把握好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鞏固和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好形勢
    ——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書記、主任謝伏瞻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一年。我們黨將召開十八大,做好政府工作,鞏固和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好形勢,意義十分重大。剛剛閉幕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溫家寶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個《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充分體現了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期望、利益和要求,充分體現了政府恪盡職守、銳意進取、攻堅克難、決不懈怠、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是全面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行動綱領。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這裡,主要談談個人學習《報告》的一些體會和認識。

    良好開局 鼓舞人心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心同德,團結奮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們鞏固和擴大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實現了“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一是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國內生産總值47.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2%。無論是與年度目標相比,還是與其他國家相比,這都是一個令人滿意的速度。經濟增速平緩下降,既有外部環境、經濟週期等因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們主動調控的結果,有利於國民經濟長期平穩健康發展。二是物價過快上漲勢頭得到扭轉。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7月份達到高點6.5%後,連續回落,12月份上漲4.1%,全年上漲5.4%。三是調整經濟結構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積極進展。農業獲得全面豐收,糧食總産量實現了歷史罕見的“八連增”,連續5年超過萬億斤,穩定邁上一個新臺階。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傳統産業改造取得新進展。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中西部工業和投資增速明顯快於東部。經濟效益穩定提高,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4544億元,同比增長25.4%。四是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新增就業1221萬人,城鎮居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民收入增速為1985年以來最高。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社會保障工作顯著加強。五是改革開放深入推進。財稅、金融、價格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全年進出口保持較大增幅,對外貿易趨於平衡。總的看,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呈現增長較快、價格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

    這些成就來之不易。過去一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複雜多變,政府工作經受了嚴峻挑戰和考驗。從國際看,國際金融危機沒有結束,世界經濟復蘇勢頭減弱與通脹壓力加大並存,主要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居高難下、增長動力不足,新興經濟體面臨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壓力,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震蕩,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強化。各種風險觸發點明顯增多,西亞、北非政局動蕩,日本發生地震、海嘯、核輻射災害,美國主權債務評級遭下調,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擴散蔓延,這些事件相繼發生、疊加影響,對世界經濟的衝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出現分化,美國進行“扭轉操作”維持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歐元區率先加息應對通脹,後來迫於主權債務危機惡化壓力,連續兩次降息;日本在特大地震之後,加大財政政策刺激力度,維持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一些新興經濟體出現政策轉向,採取降息措施或停止加息;在國際資本流動趨勢變化的情況下,多國政府出手干預匯率。從國內看,除一些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外,影響經濟穩定運行的不利因素較多,宏觀調控面臨許多“兩難”選擇。最突出的是,物價過快上漲成為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這一輪物價上漲原因複雜,一些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可控性較低,特別是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國內部分農産品供給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勞動工資等要素成本呈上升趨勢,對物價總水平影響呈現很強的剛性。同時,我國經濟增長又出現下行壓力,出口增速持續回落,制約內需增長的因素也比較多,實體經濟面臨困難加大。一些領域存在風險隱患。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達到10.7萬億元,2011年、2012年是償債高峰期,分別佔24%和17%;房地産市場調控處於關鍵時期,買賣雙方觀望和博弈,市場陷入僵持狀態,加大了市場對經濟金融穩定運行的擔憂;一些在建項目出現資金缺口,存在資金鏈斷裂的潛在風險等等。可以説,過去一年,我國發展環境的重要特徵是,長期矛盾和短期矛盾相互交織,結構性因素和週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相互關聯,如果政府不及時處理或者處理不當,就會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較大衝擊。

    黨中央國務院牢牢把握大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各級黨委政府認真執行中央決策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堅持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重點、力度和節奏,有效遏制物價過快上漲勢頭,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11年宏觀調控的突出特點是,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牢牢把握並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努力做到調控審慎靈活、調整適時適度,不斷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第一,堅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全面加強價格調控,綜合施策。合理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調整貨幣信貸增速。去年前7個月,存款準備金率上調6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上調3次,使貨幣信貸增長有序向常態回歸,有效控制了物價上漲的貨幣條件。12月末,廣義貨幣比上年末增長13.6%,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7.5萬億元,比上年少增3901億元。同時,大力發展生産,保障供給,搞活流通,加強監管,堅決遏制物價過快上漲勢頭。第二,堅持實施擴大內需的戰略方針,著力增強經濟自主增長動力。重點擴大消費需求,構建長效機制。積極優化投資結構,促進民間投資,有序啟動“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建設。在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變化的情況下,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加強信貸政策與産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重點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重點支持民生工程特別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點保證國家重大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要,有針對性地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1%,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3.6%,民間投資(不含農戶)增長34.3%,所佔比重提高4.5個百分點;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05.8%,比上年提高11.5個百分點。第三,堅定不移地搞好房地産市場調控。強化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因地制宜、指導監督各城市落實房價控制目標,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投機、投資性需求得到明顯遏制,居民購房心態趨於理性,房地産市場逐步降溫。2011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房價格同比下降的有8個,漲幅回落的有61個,漲幅在3%以內的有58個。第四,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財政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隱患。特別是及時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進行全面審計,摸清了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的總規模、形成原因、償還時限、區域分佈。認真開展清理整頓和規範工作,嚴格控制增量,積極穩妥解決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問題。通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下,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物價過快上漲勢頭得到扭轉,財政金融平穩運行。實踐證明,中央關於宏觀調控的決策是正確的、及時的、有效的。

    二是堅持有扶有控,力促結構升級,提高發展的協調性和産業的競爭力。貫穿主線,把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是“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政府工作的鮮明特點。第一,繼續把“三農”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財政大幅增加“三農”支出,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促進了農業持續增産和農民大幅增收。第二,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推進企業兼併重組,支持重點産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加快發展信息諮詢、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促進交通運輸産業快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第三,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發佈實施“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和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強化目標責任,加大資金支持,推進重點工程,積極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第四,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出臺實施促進西藏、新疆等地區跨越式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制定實施新10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和興邊富民行動規劃。

    三是堅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大力發展社會事業。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著力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繼續成為政府工作的顯著特點和亮點。全國財政對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的投入達到2.82萬億元,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成績斐然。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了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填補了多項重大産品和裝備的空白,特別是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先後成功發射並順利交會對接,成為我國載人航天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教育公平紮實推進,全面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初步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職業教育加快發展,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得到加強,首屆免費師範生全部到中小學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在文化、體育方面,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範圍進一步擴大,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推進,文化産業快速發展。在醫藥衛生事業方面,全民基本醫保體系初步形成,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重大疾病醫療保障病種範圍進一步擴大,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全覆蓋,公立醫院改革、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有序進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取得新進展。

    四是堅持民生優先,努力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是近些年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日益鮮明的重要特徵,過去一年表現尤為突出。2011年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全力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著力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就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大幅增加,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77.8%,農民工總數達到2.53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59億人。調整收入分配關係的政策力度顯著加大,農村居民收入連續兩年快於城鎮居民,各地最低工資標準普遍較大幅度調高,連續第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以及部分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對8600多萬名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從2000元提高到3500元,降低900多萬個體工商戶稅負,大幅提高國家扶貧標準,把更多農村低收入人口納入扶貧範圍。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人數大幅增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面擴大到60%以上,解決了500多萬名集體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障的歷史遺留問題,312萬名企業“老工傷”人員和工亡職工供養親屬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社會保障體系向制度全覆蓋邁出重大步伐,這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的重要成就。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有力推進,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713億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萬套,新開工建設1043萬套。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五是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按照“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改革開放任務,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攻堅力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紮實推進。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預算外資金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進一步擴大,深化部門預算改革,推進政府預算、決算公開,98個中央部門和北京、上海、廣東、陜西等省市公開“三公”經費;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在全國範圍實施;出臺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繼續完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範圍擴大到全國,啟動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開展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在農村改革方面,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國有林場改革啟動試點,依法開展草原承包經營登記,推進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水資源管理體制,基本完成鄉鎮機構改革。此外,電網主輔分離改革重組方案啟動實施。出臺實施上網電價和非居民用電價格調整方案。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有序開展。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並舉,開放型經濟水平全面提升。

    這些重大成就,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生命力,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必將激勵我們向更高的目標奮勇攀登!

    堅定信心 穩中求進

    2012年是“十二五”時期承前啟後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穩中求進,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著力加強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中央提出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一個重要原因是,今年我國發展面臨更為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我們解決體制性結構性矛盾,緩解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更為迫切、難度更大,又面臨不少新情況新問題。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已經並將繼續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産生影響。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知難而進,紮實工作,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必須堅定對國家發展前途的信心和決心。我國仍處於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階段,從需求看,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從供給看,資金供給充裕,科技和教育水平整體提升,勞動力素質提高,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發展的空間還很大,我國仍然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儘管隨著經濟總量基數擴大,各種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加劇,我國經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但是如果我們能夠保持政策措施得當,能夠充分運用各種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能夠不斷提高勞動生産率,就一定能夠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

    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必須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根據形勢變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進一步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在財政政策方面,主要是適當降低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保持政策的基調不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穩定市場預期;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更加注重向民生領域傾斜,更加注重加強薄弱環節,更加注重勤儉節約;大力實施結構性減稅,優化稅制結構,改善市場環境,減輕企業與居民稅負;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和風險防範,繼續妥善處理存量債務,嚴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債務,將地方政府債務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貨幣政策要按照總量適度、審慎靈活的要求,兼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穩定和防範金融風險,調節好貨幣信貸供求,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加強對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以及符合産業政策、有市場需求的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就是要堅持突出主題、貫穿主線、統籌兼顧、協調推進,把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更好地結合起來。穩中求進的“穩”與“進”是內在統一的,既要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大的波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還要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推動科技進步和效益提高,為經濟長期健康發展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穩”是為了更好地“進”,是真正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今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目標略微調低,主要是要與“十二五”規劃目標逐步銜接,引導各方面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以利於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發展。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綜合考慮了輸入性通脹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響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為價格改革預留一定空間。

    秉要執本 開拓進取

    2012年政府工作的重點,概括起來講,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維護社會政治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順利推進各方面工作最重要的基礎和保證。儘管我國經濟有了長足發展,經濟總量已經很大,但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水平還很低,我們必須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去年四季度以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穩增長的任務日漸突出,必須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工作的重點,努力克服國內外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立足點,是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這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任務。要加快構建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大力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完善鼓勵居民消費政策,積極發展新的消費業態,改善城鄉消費環境,鼓勵和引導居民消費。同時,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投資仍然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在國際金融危機深化的背景下,要保持投資合理增長、著力優化投資結構,促進投資消費良性互動。

    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控物價。雖然我們扭轉了物價過快上漲勢頭,但影響物價上漲的剛性因素依然較多,特別是土地、勞動力、環保等綜合成本推動因素將長期存在,輸入性通脹因素也不容低估。今年要在有效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管好貨幣信貸總量、促進社會總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礎上,搞好價格調控,增加生産、保障供給,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強監管、規範秩序,堅決防止物價反彈。

    第二個方面:著力加強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經濟增長只有建立在結構優化、效益提高、資源消耗下降和生態環境得到保護的基礎上,才有後勁、才可持續。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發達國家紛紛謀劃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加速發展新興産業和實施以先進製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搶佔未來科技和産業發展制高點,發展中國家也加大科技投入,加速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産業和技術,謀求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們面臨的競爭壓力也在加大。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既是一個長期過程,也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今年要繼續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糧食在實現“八連增”之後,面臨産量基數高、生産成本高等新形勢,繼續奪取農業豐收,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農業稍有閃失,就可能影響全局。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穩定發展農業生産,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改革,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二是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我國製造業規模很大,要把增量調整與存量調整結合起來,既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健康發展,又要促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同時,要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三是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享有優美的環境是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並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提高生活質量的內在要求。必須抓緊制定出臺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方案,切實加大各方面的工作力度。優先解決關係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包括重金屬污染,大氣、土壤、海洋污染,飲用水不達標以及危險化學品造成的環境問題。四是繼續實施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充分發揮各地特色和優勢,突出重點,進一步提高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五是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城鎮化率超過50%,是我國社會結構的歷史性變化。要積極穩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鼓勵和引導農民工就近轉移就業、安家落戶。對於在特大城市、大城市就業,暫時不能解決戶籍問題的農民工,要切實解決他們在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子女入園上學、住房租賃等方面存在的困難,逐步將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到農民工。同時,要不斷深化改革,加強新農村建設,使農民無論進城還是留鄉,都能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第三個方面:著力加強以保障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科學、教育在國家發展中具有先導性和基礎性作用,大力發展科技、教育事業,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今年要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確保實現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4%目標,深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學前教育、繼續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創新能力,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各級各類教育領域。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紮實推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實施國家知識産權戰略。要全面加強人才工作,大力培養造就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高層次人才,努力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社會環境。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社會進步的牢固基礎、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政府工作必須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目的,切實辦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今年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必須堅持就業優先戰略,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要重點扶持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創新型科技企業和小型微型企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加強職業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社會保障是現代國家重要經濟社會制度,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建成,但尚未實現全覆蓋,必須進一步加以完善。今年年底前要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繼續擴大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強城鄉低保和社會救助工作,加快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和慈善事業,做好各項社會保障制度銜接,加強社保服務能力建設。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必須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難點工作。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建設,鞏固和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和服務水平。鞏固和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實行醫藥分開、管辦分開,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辦醫,加快形成對外開放的多元辦醫格局。全面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提高婦女兒童發展和權益保障水平,積極發展老齡事業,加快建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房地産業既與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緊密相關,也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要繼續搞好房地産市場調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嚴格執行並逐步完善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繼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竣工率,抓緊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設、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採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不斷滿足群眾合理的自住性需求;加快建設城鎮個人住房信息系統,改革房地産稅收制度,促進房地産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我國正處在社會矛盾的凸顯期,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更加有效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文化是人類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當代中華兒女必須肩負起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重任。要大力加強文化建設,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優質豐富的文化産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

    第四個方面: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力求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

    改革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國經濟社會領域存在的一些問題,與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與財稅、金融、土地、戶籍、公共服務、收入分配等方面體制機制不健全有很大關係。必須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大的勇氣推進改革。今年改革的重點任務:一是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健全轉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穩步推進地方財政預算、決算公開;深化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及國債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費稅制度;全面深化資源稅改革,擴大從價計徵範圍。深入推進國有控股大型金融機構改革,規範發展小型金融機構,推動實施銀行業新監管標準,推進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健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二是推動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研究推進鐵路、電力等行業改革,完善和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打破壟斷,放寬準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營造各類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環境。三是深化價格改革。穩妥推進電價改革,逐步理順煤電價格關係,完善成品油價格改革,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合理制定和調整各地水資源費徵收標準,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開展碳排放和排污權交易試點。四是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工資制度,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穩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創造條件增加居民財産性收入,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的全民共享機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進機會公平,儘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五是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科學劃分事業單位類別,分類指導、分業推進、分級組織、分步實施,深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六是加快推進政府改革。有序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強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我國對外開放已進入新的階段,進出口貿易、雙向投資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深刻變化。要適應新的形勢,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形成開放型經濟新格局。一是保持對外貿易穩定發展。要保持外貿政策基本穩定,從多方面採取措施,幫助企業克服訂單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難和壓力。要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深入實施科技興貿、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制定加強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的指導意見,完善進口政策,搭建更多的進口促進平臺,推動進出口平衡發展。二是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堅持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方針,更加注重優化結構和提高質量。實施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節能環保産業、現代服務業和中西部地區。三是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完善相關政策,擴大能源、原材料、農業、製造業、服務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境外投資合作。創新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模式,支持“走出去”的企業相互協同、集群發展。放寬居民境外投資限制。加強對外投資風險管理,維護我境外企業人員和資産安全。四是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努力保持與發達國家經貿關係穩定發展,全面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合作。繼續推進自貿區建設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等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建設,繼續在多哈回合談判、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民族宗教僑務、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臺等方面工作,都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有關部署,力爭取得更大成績。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我們的成就令世人矚目,我們的任務光榮而艱巨!我們要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開拓創新,紮實工作,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一、2011年工作回顧過去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奮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國內生産總值47.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公共財政收入10.37萬億元,增長24.8%;糧食産量57121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城鎮新增就業1221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8.4%和11.4%。我們鞏固和擴大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實現了“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黑龍江傳達貫徹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主要精神等
· 商務部會議安排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
· 決不辜負人民的重托--《政府工作報告》誕生記
· 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