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 領導一句話,審批幾個章,銀行就能放貸、項目就能投産。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呼籲,當前我國産能過剩問題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主管部門應從源頭規範項目審批流程,管好圖章,避免因決策不當導致産業佈局失調、産能大幅過剩。
産能過剩:驚人的浪費
全國人大代表、錦州陽光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文華呼籲國家有關部門儘快出臺《太陽能光伏行業準入條件》,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強化光伏産品監督和檢查,通過優勝劣汰,壓縮産能。
近年來,各地集中投資,光伏産業“虛火上升”,産能已經比全世界的總裝機量還多。一哄而上的結果,是光伏企業患上了嚴重依賴症:既離不開政府的強力扶持,又過度依賴國外市場。産能過剩使整個行業步入寒冬,上萬億資金存在壞賬風險。
“不僅是光伏産業,整個工業中的産業結構不合理、産能過剩的問題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全國政協委員李毅中説。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除多晶硅、風電設備外,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造船等傳統行業産能也存在大量過剩,氮肥、電石、氯鹼、甲醇、塑料等一度熱銷的化工産品也銷售困難;銅、鋁、鉛、鋅等有色行業生産形勢低迷,大型鍛件也存在著産能過剩隱憂。不少業內人士均表示,産能過剩將成為2013年困擾這些行業發展的主要風險之一。
莫讓産能之痛扼住經濟發展的咽喉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來賓市市長楊和榮表示,産業佈局之所以“失調”,産能大量過剩,與政府管得過多管得過死導致市場信號失靈不無關係。
政府審批項目,既要審批産業鏈的上遊項目,還要審批下游項目。“現在的情況往往是上遊的項目批下來了,下游的項目批不下來,導致産業佈局不合理。”楊和榮説。
事實上,由於政府挂帥行政拍板的審批流程,導致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失靈,産業結構佈局不合理、産能過剩已成為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的“頑疾”。自2004年以來,抑制産能過剩一直是宏觀調控的重點,幾乎每年都有抑制過剩産能的政策文件出臺。
2008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出四萬億投資後,産能過剩再次成為熱點,導致的利潤下滑在2012年給中國企業帶來了“切膚之痛”。
“四萬億投資無疑放大了各地政府做大GDP的衝動,以土地優惠、稅收優惠等手段,吸引投資者進入本已過熱的領域,導致産能過度無序擴張,其結果必然造成投資的巨大浪費。”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平涼市委書記陳偉説。
市場挂帥:科學佈局 對症下藥
代表委員認為,産業轉移、企業兼併重組是途徑之一但並非全部,更重要的是應當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地位,加快完善市場體制機制改革,理順市場價格體系和定價機制,嚴格破産退出制度,發揮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作用。
“當前應加強頂層設計,對産業發展進行合理佈局。”楊和榮建議,要改變當前産業佈局不合理的狀況,必須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加快資源開發向産業開發與發展的轉變,形成産業集群,促進資源富集地區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
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市長曲福田指出,政府干預控制産能,經常是“一控就死,一放就亂”。解決産能過剩,如果僅靠政府調控,只能使問題有所緩解,卻難以徹底根除,並且會推動下一個過剩的産生。(記者徐松、李斌、蔡玉高、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