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金融風險需優化結構、用好增量、加速資金週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06 10:47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4年6月6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王兆星、銀行監管一部主任肖遠企、銀行監管二部主任楊麗平、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姜麗明介紹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舉措與成效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經濟日報記者]: 中央提出要盤活存量、用好增量,要求化解産能過剩,調整經濟結構。但是有媒體認為,長遠來看這是有利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但是在現階段可能也會帶來陣痛,尤其會給銀行業造成不良貸款,甚至於從上市銀行今年以來發佈的業績報當中,也能看到不良有所上升,請問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以及銀監會將會採取哪些措施,更好地支持化解産能過剩和經濟結構調整?

    [王兆星]:謝謝。剛才我已經提到,確實一方面支持實體經濟,同時又要防範風險,當前又處於經濟下行、結構調整,要去産能、去杠桿這樣一個時期,所以金融風險也會有所暴露、有所上升。所以,如何把握平衡和協調支持實體經濟和維護金融安全,是監管當局面臨的不小挑戰。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一個方面要保證總量的適當供應,剛才講到要保證社會融資、信貸貨幣適當增長,要保證水的供應源頭要適當。除了總量以外要解決結構的問題,要使這些資金能夠真正流到需要支持、需要強化的領域和企業,包括那些重點的建設,包括新興産業,科技創新,也包括“三農”和小微企業,所以必須在結構上進一步優化,有針對性地對這些薄弱環節重點實行傾斜政策,包括在宏觀審慎的指導上,在相關存貸比的調整方面、對資本市場的開拓方面以及在對相關的監管指標的考核方面,實行政策傾斜,使資金能夠既有市場的作用,同時也有政府的引導,流入真正需要的地方去。所以,結構優化也非常重要。

    另外,就是要用好增量。每年我們都有七八萬億的貸款增量,怎麼把這七八萬億新增的貸款用好、用活,真正投入到所需要的領域和企業,使它發揮最大的效益。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導,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負責資産結構優化。我們通過各種窗口指導和相關政策,對增量部分進行有效應用。還有就是盤活存量,現在我們銀行的資産已經到130多萬億,貸款也有70、80萬億的存量,所以搞活1%的存量,就是增加了有效供給,就會滿足更多企業的現實的資金需求。所以,我們在盤活存量方面也要下功夫,包括要進一步擴大資産證券化的步伐,加速資金週轉。同時,對於那些已經無望收回,形成呆賬的儘快加以核銷,使資金能夠運轉,使企業能夠減輕負擔,但是這裡有一套標準和配套機制。

    另外,在期限的配置和相關政策方面,鼓勵加速資金週轉,使資金存量得以更好的釋放。所以,在總量、結構、增量、存量這些方面,都有很多工作要做,這樣才能真正使資金有效供給能夠進一步增加。 當然,這裡不論是支持小微企業也好,支持“三農”也好,支持科技創新企業也好,都會有一定的風險,就需要我們商業銀行加強風險管控,提升風險管理手段。另外,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尤其是在解決産能過剩這個過程中確實有不良貸款形成的壓力。從目前來看,整個銀行業的資産質量還是保持比較穩定的,對過剩行業的貸款比重不是很高,而過剩行業也有一個去産能的過程,我們也本著消化一批、整合一批、轉移一批、淘汰一批的指導思想對這些行業加以調整。

    還有其他方面,包括地方政府平臺、房地産等等,這裡面可能也有一些金融風險,但是總體來説,現在還是處於一種可控的狀態,而且商業銀行在過去幾年中,也加強了風險管控。同時,相應的增強了抵禦風險的能力,這幾年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斷提升,商業銀行的貸款損失撥備也在不斷增加,現在整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已經達到了12%以上,貸款損失、撥備覆蓋率已經達到300%左右,這些增強了抵禦未來可能發生風險的能力,可以繼續保持銀行業安全、穩健的運行。所以,挑戰仍然很大,但是我們還將繼續一方面加大實體經濟的支持,同時也確實要關注金融風險,有效控制風險的集聚。我想,銀行業經過過去幾年的改革,加強相關的治理和風險管控,我們還是有能力來控制和防範這些風險。

責任編輯: 向思敏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