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4年6月6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王兆星、銀行監管一部主任肖遠企、銀行監管二部主任楊麗平、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姜麗明介紹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舉措與成效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國日報記者]近年來銀監會在農村批了很多的機構,包括農村的信用合作社轉製成農商行,還是用差別化的管理。因為有的專家指出農商行改制以後支農的力度是有所下降的,您對此有何看法?另外下一步的工作計劃是什麼?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 姜麗明]確實像你説的這樣,近幾年,我們積極推動農村信用社改製成農村商業銀行,也積極組建村鎮銀行,這是豐富農村金融服務主體、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一個重大舉措。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目前,縣域銀行業的法人機構已經達到了3500多家,其中農商行有492家,村鎮銀行有1105家,這些機構在農村金融服務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剛才你説到關於農村信用社改成農商行以後,是不是脫農的問題,這是社會各個方面比較擔心和關注的問題。將農村信用社改成農商行是2003年國務院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之一,銀監會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和部署,堅持成熟一家、組建一家的原則,來推動農村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同時為保證農村信用社改成農商行以後改制不改項、更名不改姓,能一直保持支持“三農”的市場定位,多支農、多惠農、不脫農,銀監會採取了很多的措施。首先,優化股權結構。在推動農村信用社改成農商行過程當中,通過引進民間資本,充實他的資本金,來提高服務能力,這個過程當中特別優先吸收一些農村的企業和農戶,從而保證其經營本土化和支持“三農”的屬性。 第二,健全支農的服務機制,要求主要股東要事先作出承諾,支持農商行堅持服務“三農”方向。另外,根據農村的經濟特點和客戶特徵,打造適合三農金融服務要求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激勵約束機制和人才隊伍。 第三,實行監管政策引導。對達到支農要求的,在市場準入和業務準入上,給予綠色通道。另外,支持它做一些業務創新,比如發行專門用於“三農”的金融債和支持涉農貸款的資産證券化,另外也支持它按照“三農”的季節性的特徵,允許實行一些彈性的存貸比等等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使農村商業銀行基本建立一個服務三農的長效機制,他們在支農的過程中的內生動力大大增強,效果也非常好。效果主要體現在幾點:一是服務的能力大大提升。在改革之前,現在這492家農商行2003年的時候,凈資産是負的100多億,到今年3月末,凈資産達到了7000多億。今年到3月末比去年同期就增加了1900多億,這就撬動了1.9萬億的信貸投放能力。二是網絡覆蓋面大大擴大。農村商業銀行按機構的數量,僅佔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數量的14%,但是網絡的覆蓋達到30%,而且機構和網點不斷地下沉。三是信貸涉農貸款投放大大增強,我們對縣域的農商行也一個統計,涉農貸款佔到整個貸款平均的比例是84%,這個比例比銀行業機構的平均比例高56.7個點,比縣域農村信用社高2個點。當然,農村商業銀行下一步在支農方面還面臨著很多的挑戰,特別是隨著國家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推進,怎麼做好農村金融服務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作為監管部門來説,我們將進一步採取政策引導和監管措施,繼續固化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要求他們深耕、精耕、細耕“三農”市場,立足縣域、立足社區,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保持本土化的特徵。二是要繼續優化機制,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的趨勢和特徵,來優化它的流程和組織架構和考核約束機制等等,鼓勵他們在産品和服務方式加大創新力度。三是繼續實施差異化的監管政策,在業務準入和機構的準入、以及監管評級、標桿行評定等日常監管方面採取一些更加充分的、更能體現支農導向的差異化監管措施。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