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進口糧食的核心要義是要端牢中國人的飯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05 11:11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4年12月5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介紹我國今年糧食生産形勢等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畢美家]糧食連年增産,而且我們的進口每年都在增加,許多人都有這個問題。我想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是肯定的,我們的政策沒有改變,我們的信心也是非常堅定的。去年中央提出構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就是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方針,核心要義是要端牢中國人的飯碗,這個飯碗主要裝中國糧。這是我們大的一個思路。

    在這裡我想説三句話回答你的問題:第一句話,中國靠自己解決了13億人的吃飯問題。剛才講到中央審時度勢提出構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也就是上面講的20字方針。這是中央立足基本國情、著眼長遠發展提出的重大國家戰略,鮮明地展示了中央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定決心,明確地提出了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我要説明一點,提出保穀物、保口糧並不是糧食生産的任務減輕了,目標降低了,其他品種的作物可以不管了,而是要集中力量保重點。這是由我們的資源稟賦決定的,我們必須作出取捨。

    第二句話,靠國際市場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靠不住的,也是不現實的。我有兩點認識:一是世界的糧食貿易量是有限的。據我們了解,目前全球每年的糧食貿易量在5000億斤到6000億斤,這個貿易量不足我們國家糧食需求的一半,大米的貿易量是700億斤左右,僅相當於我國大米消費量的1/4。再一個就是人家也不可能把這些糧食都賣給我們,而且我們從世界上買糧,大國效應是非常明顯的,我們買什麼什麼貴。近年來,我們國家的糧食進口量是有所增加的,但是總量並不是很大,主要是因為國際市場上的糧價比我們低,同時還為了滿足我們國內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這也需要適當進一些優良的品種進行調劑。目前水稻、小麥、玉米這三大穀物的進口量僅佔我們國內産量的2.4%,還是比較低的。今後我們可能還要適當進口一些國內短缺的品種,但是穀物進口不會大幅增加,所以“中國糧食威脅論”是不存在的。中國不會到國際市場上去過多地採購穀物,因為我們的戰略就是保證基本自給。再一個就是考慮到我國農民的就業和增收。我們國家有2.6億農戶,他們大多是小農戶,不同於歐美的大農場。即使將來城鎮化水平高了,也是一部分農民進城,佔相當比重的農民將仍然依靠農業生活,因此進口糧食還有一個與農民增收的平衡問題,我認為這正是我們國家糧食安全戰略20字裏所強調的“適度進口”所包含的意思。

    第三句話,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解決好13億人的吃飯問題。我們國家用了世界上不到1/10的耕地,生産了世界上1/4的糧食。現在全球的糧食産量大概是24億噸,我們産了6億噸,我們養活了世界上1/5的人口。這是中國創造的奇跡,也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貢獻。未來我們將繼續鞏固農業基礎,牢固夯實糧食生産的三大支柱——有政策的支撐、科技的支撐、基礎設施的支撐,特別是確保耕地的紅線,這樣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就有了實實在在的基礎。

責任編輯: 劉笑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