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桃林:解決農業面源污染要強化七方面具體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4-14 10:48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5年4月14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介紹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張部長,我們在農村採訪的時候發現,農民經常大量普遍使用農膜、農藥、化肥,造成很大的污染,請問農業部將出臺什麼樣的有效切實的辦法能夠治理這一問題,而且這可能不只是政府治理,它還包含經濟問題,甚至農民的生活消費和生産的習慣,請張部長解答。

    [張桃林]謝謝。這個問題確實非常重要,針對我們國家當前農業面源污染的一些類型特點,主要還是要堅持把農業資源保護和農業生産發展統籌起來,同時要把外源污染和內源污染的防控結合起來。再一個,還是要形成一種合力,就是協同社會各界,整合各種資源,來進行防控。總體來講,是要形成一個涉及到農業面源污染源頭、過程、末端這樣一個全鏈條、全過程、全要素的整體系統的解決方案。具體來講,還是要根據各種污染類型,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也就是《意見》中談到的“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和任務。

    在“一控”方面,主要是在農業水的用量方面,通過採取節水農業包括農田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有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等措施,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我們連續十一連增,我們用水的總量並沒有增加,主要是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來實現的。現在的利用效率,一立方米的灌溉水可以生産一公斤的糧食,這個水平跟發達國家1.2-1.4的水平相比較,還有一定空間,所以這方面還是有潛力可挖。另一方面,如果加強農田設施建設,包括管網建設,減少灌溉水在輸運過程中的消耗,利用有效利用系數,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提出要把農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

    “兩減”,主要是在化肥農藥的減量使用方面。我們這幾年也是在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包括病蟲害的綠色防控、綜合防控措施,還有在施肥方面,怎麼精準施肥,包括對新型肥料、綠色生産資料的研發,通過這些措施,來有效提高農藥和化肥的利用效率。我們現在農藥化肥的利用率總體來講應該説比過去還是有比較明顯的提高,特別是通過採取前面談到的這些措施,我們現在的化肥利用率,綜合利用率大概在30%左右,氮磷鉀不同的養分元素利用率是不一樣的。總體來講,這些養分的利用率都有所提高,而且我們這幾年特別是在糧食作物上面利用率提高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就是這樣一個利用水平,跟發達國家或者利用水平比較高的地方相比,我們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再有,特別是我們化肥使用這幾年比較多的是果樹和蔬菜,而且果樹和蔬菜這幾年的面積擴展比較快,果樹和蔬菜現在的施肥量比較高,而且超出了安全的水平,將來在這些方面要作為重點進行削減。

    “三基本”,一是在畜禽糞污的處置方面,通過種養結合、農牧結合,充分佈局我們的養殖業,而且要嚴格進行環境評估,實施環評制度和限養制度;二是要對廢棄物進行綜合循環再利用,包括通過採取標準化養殖、清潔養殖,配套一些廢棄物的綜合處置設施,包括我們發展農村沼氣工程、發展循環農業,使廢棄物、糞便能夠得到更高的有效利用。三是農作物秸稈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特別是隨著一些作物産量連年提高,生物量在不斷地增加,整個農作物秸稈的生物量大概超過9億噸,其中可以收集的秸稈也達到8億多噸。一部分現在綜合利用率大概只有76%左右,如何對這些秸稈進行有效綜合利用,包括發展肥料、秸稈還田,還有飼料,包括搞燃料,發展沼氣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將來在秸稈作物利用方面需要加強的一些工作,這方面有基礎,而且也有比較成功的經驗和好的典型,我們提出把秸稈的綜合利用率從76%提高到85%左右。

    再一個是農膜方面,怎麼實行農膜的有效回收和處置以及循環利用。我們現在農膜方面,從源頭來講是材料,小于0.008毫米的農膜在廣泛使用,甚至還有0.004毫米的農膜,這些農膜都容易老化,而且容易殘留在土壤當中。這就需要我們加強收儲的整個網點和體系建設,同時採取一些有效政策措施,來支持和激勵收儲和回收利用,當然也包括加強一些研發,包括機械農膜採集收集,還有加工方面的工作。同時,還要加強新型可降解農膜材料使用。

    通過這些措施,能夠把農業面源污染的問題,按照問題導向來進行解決。總的來講,我們也在考慮對農業面源污染還是要強化下面七個方面的具體工作:一是要強化普查規劃,因為我們現在關於農業面源污染,由於它的類型、範圍以及程度不是非常清楚,我們需要加強基礎性的普查工作,來摸清家底,而且通過監測,不斷地把握它的動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同時要做好科學規劃。我們想,在“十三五”規劃當中,要把農業面源污染作為我們規劃裏面的重要研究領域或者重要方向和重點任務來抓,特別是要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跟我們現在正在編制的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和農業環境突出問題規劃很好地銜接起來。

    二是要加強監督管理。監督管理是兩方面,一個是加強全程監管的制度和體系建設,進一步理順農業資源環境管理的體制,強化隊伍和管理體系的建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形成職能分工比較明晰合理而且工作到位的管理體系,農業面源污染是開放的,而且是跨流域的,是流動性的,所以流域上中下游之間要加強協同。再一個,監管體系建設非常重要,要加強監測,健全監測網絡體系,現在有一些監測點,但是相對來講比較分散,密度也不是非常高,我們想將來是要完善監測方法和手段,另外也要進行一些加密。污染空間的分佈包括變異都比較大,還需要加密來解決問題。

    三是強化法制建設。特別是針對現在農業面源污染包括整個農業資源環境方面的突出問題,要從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包括農産品産地保護還有農業環境保護治理以及生態修復等方方面面的法規制度體系,要加強建設,積極參與推動國家正在做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還有耕地質量保護條例的制定。同時,要加大對農業環境違法行為處罰的力度,健全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的責任追究制度。

    四是要加強體制機制的創新。首先從農業生産本身來講,怎麼創新農業生産經營組織模式,特別是大力發展培育新型農業生産經營主體,包括各類合作社和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産業化經營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使我們的一些農業資源環境保護的技術措施能夠得到更好更有效的運用。同時,也要大力發展社會化、專業化的服務組織,比如説對病蟲害的防治,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統防統治,防控的專業機構或者組織來實施,這樣效果會更好。還有,還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大力培育第三方農業環境治理,保護産業,建立農業環境考評和獎懲責任追究制度。這是體制機制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一些相關制度的設計,特別是要建立健全以技術補貼,特別是“兩型技術”農業生産技術、清潔生産技術以及綠色農業經濟核算體系為核心的一個現代農業補貼制度,包括農業生態補償制度,運用清潔生産技術,包括清潔生産資料,還有推行清潔生産模式,尤其是現代農業生態循環模式的這些方面,給予更多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

    六是強化科技支撐。科技支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方面是加大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包括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的技術和生産資料,還有生産模式的研發,這方面現在我們還是比較短缺的。第二方面是加強試驗示範,要把現有的技術進行組裝、集成、配套,而且選擇一些典型的地區進行示範推廣,這些地區特別是在我們農業高度集約化的地區,也包括生態脆弱或者敏感的地區,包括水源地的周邊,包括國家重大工程,比如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沿線加強這方面的示範。第三方面是加強基礎研究,特別是對農業面源污染的過程機理進行研究。我們現在對農業面源污染進行評價的過程當中,感覺由於對它的機理研究不透,所以我們的評價指標體系還不健全,加強基礎研究對我們開發更加適用可行的治理模式也是提供依據和基礎。

    七是強化科普宣傳,要增強全民農業資源環境,包括整個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讓公眾更多了解、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工作當中,而且做到主動自覺地參與。

責任編輯: 安濤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