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5年8月13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吹風會,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仲介紹抗日戰爭敵後戰場以及中國共産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這兩個戰場的存在,是中國抗日戰爭的一個重要特點。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分別由國共兩黨主導,海內外原來對兩個戰場的研究都提出過一些不夠全面的看法,有的籠統地把正面戰場稱為國民黨戰場,敵後的是共産黨戰場。這不是事實,正面戰場也有共産黨的力量在參與,在活動。有的只承認某一戰場的作用,否定另一個戰場的作用,對兩個戰場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做恰當的評價。我們現在完全有條件從全民族抗戰的視野全面考察這兩個戰場的關係,給予實事求是的定位,但是有些具體問題還可以進一步深化研究。 總的已經有定論,正面戰場應該説在較長的歷史時期內,特別是戰略防禦階段起著主戰場的作用。抗戰初期,國民黨採取了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以節節抗禦的方式進行了上面説的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等大的戰役,殺傷、吸引和拖住了大量日軍,為打破日軍“速勝戰略”、推動戰略防禦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 後來由於國民黨當權者採取了消極抵抗的政策,正面戰場的作用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但是我們現在還要看到,正面戰場的戰役,大家學過抗戰史的都知道,是敗多勝少,儘管如此,我們認為它大量消耗了日軍的實力。比如剛才説到的臺兒莊戰役,有眾多國民黨的愛國將士血灑疆場、為國捐軀,可歌可泣。但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敵後戰場逐漸變為主戰場。這方面的具體情況,剛才我已經做了簡略的介紹,不再重復。 與正面戰場常規作戰的一次次戰役不同,敵後遊擊戰的重點是“面”而不是“點”,是持續而不是階段,是整體而不是個別,是戰略而不是戰役。實質上,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從事實上來看是戰爭中規模最大、持續最久的戰略大會戰,戰略上包圍和反包圍,使日寇陷於汪洋大海、滅頂之災的戰略大會戰。兩個戰場的關係不能分割,不能割裂,是一個戰爭中的兩種形態、兩個部分。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關係,如果沒有正面戰場的大規模作戰,吸引並殺傷大量日軍,特別是戰爭初期,敵後戰場的開闢應該説是很困難的。同樣,如果沒有八路軍、新四軍和廣大人民武裝在敵後戰場對日作戰,有力牽制、打擊日寇,正面戰場上所承受的軍事壓力將會更大,有些戰役可能會輸得更慘,所以兩個戰場應該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關係。客觀公正地評價兩個戰場的功能,不能片面地否定這個肯定另一個。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