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可依深得民心 有法必依任重道遠
——全國各界人士高度評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新華社記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3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宣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這一消息引來無數關注的目光,各界人士為此感奮欣慰,認為這是我國民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新起點,期許未來在追求法治征程中邁出新步伐。
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重大成果
“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治進程中的重大歷史成果。”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黃鷹説:“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已制定現行有傚法律共239件、行政法規690多件、地方性法規8600多件。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以憲法為統帥,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等層次,形成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部門法。在如此短時間內就建成這一法律體系,速度之快是史無前例的。”
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市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殷嘯虎説,我國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特別是近年來出臺的一些法律,針對性和指導性越來越強,如出臺《物權法》、用《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代替《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醉駕列入刑法等,對於保護人民群眾的權益、促進社會發展進步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遼寧同格律師事務所執行合夥人陳寶龍認為,吳邦國委員長的講話準確、到位,中國的法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和完善,已經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是國家在今後很長時期保持興旺強盛的重要保障。
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保障各方權益
各界人士在熱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時,深切感受到法律完善給經濟持續發展和保障各方權益帶來的深刻變化。
2009年6月,江蘇沿海發展被列為國家戰略,該地區由此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在此背景下,江蘇多層次的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主動融入沿海開發。南通市司法局局長張武林談及這方面變化時説,南通市出臺了組建服務沿海開發律師團、建立涉外經濟法律業務委員會、開展律師所與企業結對活動等服務沿海開發措施,為沿海開發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和優質的法律服務。
“法制在支撐和引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自主的道路上凸顯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長期從事法律工作的南京新街口商圈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秘書長宋宇説。
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畢志強介紹,海南省以立法促進旅遊産業發展和國際旅遊島建設。從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開始,就堅持“開發、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相繼出臺了《海南省環境保護條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規,為保護海南這片“凈土”和資源利用築起一道道法律“屏障”。
廣東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宇航説,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制經濟,率先接觸各種新生事物的廣東較早地走上依法管理經濟社會的軌道。改革開放30多年來,廣東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規中,專利保護條例、技術成果轉化條例、涉外公司破産條例等都是全國率先推出的。
西藏崗仁布齊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多啦説:“健全的法律體系不僅能夠要求個體工商戶合法經營,同時也對我們自身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律保障。”多啦在自己創業初期有過因法律法規不健全帶來行政部門的不作為、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的經歷。“我希望西藏立法部門能夠在民族區域自治的框架下,制定更多符合西藏實際情況的地方法規。”
推進民主政治發展 營造和諧環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重大意義從民主政治層面看,有力保障和推進了人民當家做主。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友凡説,去年修訂的選舉法規定“實行城鄉按相同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進一步完善了選舉制度,增強了人大代表選舉的普遍性和平等性。
合寨是廣西宜州市一個偏遠山村,30年前,這裡的村民民主投票選舉産生“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民選“村官”韋煥能表示,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為村民自治提供了良好環境。合寨人在百年大樟樹下開啟的村民自治制度,已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中國目前已成立62萬多個村民委員會,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主的村民自治制度正在不斷完善。
“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疆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白麗説,近年來,新疆立法機關對原有立法規劃和立法工作及時調整,把那些推動跨越式發展、事關民生、促進就業、節能環保、維護穩定等立法項目,從立法規劃中挑選出來,作為立法重點,還向社會公開徵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項目建議。
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和諧因素,貴州省公安廳廳長崔亞東以當地試行的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消除制度為例,通過兩年多的教育、挽救工作,目前當地共有62名幫教對象提出違法或輕罪記錄消除申請,已批准50人。在違法或輕罪記錄消除的50人中,有17人先後考上了大學。
民生社會立法 踐行以人為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令人鼓舞和振奮。”天津市總工會法律部部長秦建仲介紹,近年來,天津市總工會通過立法推動了民生保障工作,比如2010年9月1日開始施行的《天津市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就是用法律的形式,使工資協商規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重慶市物業管理條例》2009年10月正式生效,使不少社區管理的爭議性問題得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重慶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二處處長陳守智認為,物管條例是民生法規,處理好了就能推動“宜居重慶”的建設。
上海浦東新區三林街道居民應愛國3月10日上午收看了全國兩會的電視直播後説:“現在國家法律越來越齊全了。原來人與人之間發生了矛盾糾紛,是‘拳頭決定結果’,現在人們更多的先想到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比如去年出臺了人民調解法,對社區裏的矛盾化解很有效果。”
期待陽光執法 樹立法律權威
龐大的法律體系建成後,對如何實現“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檢察院副檢察長甄貞説,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下一步要加強各個層面的監督,切實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維護法制的尊嚴與權威,在推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遵紀守法上多下功夫,讓全體社會成員生活在公平公正有序和諧的法治社會中。
天津則立律師事務所律師朱錫軍認為,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組成部分的各具體法規中,仍存在不少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地方。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立法的重點任務應轉為對那些滯後的具體法規進行修訂完善。
一些專家學者還建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雖已形成,但國民的法治意識仍比較淡漠,因此在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內,要在社會主義法律實施中引導國民樹立真正的法治意識,最終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參與采寫記者:李京華、羅爭光、周潤健、劉巍巍、李鵬翔、毛一竹、劉曉莉、李松、范春生、王暉余、曹志恒、邊巴次仁、李忠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