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衛生部要求加強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4日   來源:衛生部網站

    手足口病公眾不用恐慌

    近日,山東省臨沂市發生了手足口病疫情。針對讀者關注的問題,記者日前走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李德新研究員。李德新介紹,手足口病是嬰幼兒常見傳染病,不屬於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手足口病流行的報道。該病好發于夏秋季節,與口蹄疫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傳染病。

    由腸道病毒引起

    李德新説,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為5歲以下嬰幼兒,病症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為主,僅個別患者出現心肌、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嚴重並發癥。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其中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最常見。手足口病為全球性傳染病,1957年由新西蘭首次報道,1958年分離出柯薩奇病毒,1959年有了手足口病命名。早期發現的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主要為柯薩奇病毒A16型,腸道病毒71型于1972年在美國被首次確認。此後,腸道病毒71型感染和柯薩奇病毒A16型感染交替出現,成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

    對幼兒威脅更大

    流行病學資料表明,我國自1981年在上海始見此病,其後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東、湖北、西寧、廣東等18個省市均有發病報道。1983年天津發生柯薩奇病毒A1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暴發流行,5月至10月間發生了7000余病例,經過兩年散發流行後,1986年又出現暴發,在託兒所和幼兒園兩次暴發的發病率分別達2.3%和1.9%。1995年武漢病毒研究所從手足口病患者中分離出腸道病毒71型毒株。1998年深圳市衛生防疫站也從手足口病患者中分離出兩株腸道病毒71型毒株。1998年,腸道病毒71型感染在我國台灣省引起大量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患者。在6月和10月兩波流行中,共監測到129106病例,重症病例405例,死亡78例,大多為5歲以下的兒童,並發癥包括腦炎、無菌性腦膜炎、肺水腫或肺出血、急性軟癱和心肌炎。2000年5月至8月山東省招遠市暴發小兒手足口病大流行,在3個多月裏,該市人民醫院接診患兒1698名,年齡最小5個月,最大14歲,共有128名患兒住院,其中3名併發心肌炎死亡。

    與口蹄疫是兩碼事

    針對一些群眾將手足口病與口蹄疫相混淆的問題,李德新研究員指出,口蹄疫與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傳染病,傳染源、傳播途徑、發病人群、症狀體徵等均大不相同,切不可相混淆。

    據介紹,口蹄疫的病原體為口蹄疫病毒,屬人畜共患病,先有病獸,人才可能被感染;手足口病主要由腸道病毒感染所致,傳染源為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屬於人類疾病。口蹄疫主要通過接觸病畜,經皮膚黏膜感染,因而係散在發生;手足口病主要通過接觸被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經口感染,或通過呼吸道傳播,故此可以表現為不同規模流行。人患口蹄疫決定於與病畜的接觸,發病人群的年齡廣泛;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兒和兒童傳染病,3歲以下患兒佔絕大多數。口蹄疫是重要的動物傳染病,但是所引起的人類疾病症狀較輕,預後較好,發病後主要表現為發熱等全身症狀和局部皮膚損害兩大特徵;手足口病大多發熱較低,有呼吸道症狀和口腔黏膜皰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疫情控制並不複雜

    李德新研究員説,手足口病具有腸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徵。潛伏期一般為兩天至7天,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多數感染者無症狀或僅有輕度不適,隱性感染比例較高,多數病人發病突然,但病程較短,多在一週內痊癒。目前,該病尚無特殊預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糞便等排泄物的處理,一般不需對接觸者採取醫學措施。托幼等單位需要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對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應消毒處理,衣物置陽光下曝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在手足口病流行時,應做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專家提醒:不可將手足口病與口蹄疫混淆
· 健康提示:手足口病的預防與治療
· 4歲以下嬰幼兒最易感染手足口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