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廣泛的炎症反應。本病是以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特徵的慢性疾患,多發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左側較右側多見,雙側同時發病者少見。長春英平類風濕醫院院長吳英萍教授提醒,人到了中年時期,就應該主動了解肩周炎的有關防治知識。
肩周炎在中醫學屬“痹證”範圍,又稱為五十肩、漏肩風、肩凝症、凍結肩等。吳院長介紹,肩周炎的早期表現,僅以疼痛為主,或僅有輕微隱痛或肩關節不適和束縛感;繼則疼痛逐漸加重,夜間尤甚,常影響睡眠,肩關節活動也逐漸完全受限;最後形成“凍結狀態”。中醫認為,肩周炎的病因有兩種。一是內因:當人到50歲左右時,肝血、腎精不足,致使筋骨失養、骨節失靈;另一因素是感受外邪,以風寒濕為主。邪氣侵犯人體,客于關節,阻滯經絡,使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機體進入中年後期,內分泌系統發生較大的生理變化,以性激素為代表的許多體液調節因素出現紊亂,影響各系統和器官。當這種影響波及肩關節,就會出現肩關節囊萎縮、變小,關節囊的滑膜層及周圍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肩關節囊萎縮症”。
吳院長強調,肩周炎的治療原則是針對肩周炎的不同時期,或是其不同症狀的嚴重程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肩周炎的治療應以保守治療為主。一般而言,若診斷及時,治療得當,可使病程縮短,運動功能及早恢復。
關節功能障礙是凍結期的主要問題,疼痛往往由關節運動障礙所引起。治療重點以恢復關節運動的功能為目的。採用的治療手段可以用理療、推拿、按摩、醫療體育等多種措施,以達到解除粘連,擴大肩關節的運動範圍,恢復正常關節活動功能的目的。針對功能障礙的症狀,嚴重的肩周炎病人必要時可採用麻醉狀態下大推拿的方法,分開粘連。在這一階段,應堅持肩關節的功能鍛鍊。除了被動運動之外,病人應積極主動地配合,開展主動運動的功能訓練。主動運動是整個治療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恢復期以消除殘余症狀為主。主要以繼續加強功能鍛鍊為原則,增強肌肉力量,恢復在早期已發生廢用性萎縮的肩胛帶肌肉,恢復三角肌等肌肉的正常彈性和收縮功能,以達到全面康復和預防復發的目的。除了針對不同病程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外,還應針對病情的嚴重程度考慮治療措施。
對於肩周炎的預防,吳院長説,中老年人的退行性改變屬自然現象,但適宜的調護則有助於延遲退變年齡或避免出現病變。肩周炎在中醫學上稱為露肩風等,與中醫學上的風、寒、濕,諸邪入侵有密切關係。因此中老年人的起居應注意避風寒,不可久居寒濕之地,氣候驟冷時應注意肩部的保暖。睡眠中注意就臥姿勢,多以仰臥為宜,並且避免在睡眠過程中將肩部暴露在外。中國傳統的養生學在這方面頗有建樹,如氣功,導引,自我按摩以及藥膳等。常見的一些體育運動如慢跑、打太極拳等均有助於預防肩周炎的發生,適當服用胡桃,黑芝麻,木瓜,當歸等可積極調理氣血,舒筋通絡,對肩周炎之類的骨關節疾患的預防也相當有效。(記者 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