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人體的新陳代謝日趨旺盛。然而,春風送來暖意的同時,一些病原微生物也會“復蘇”。專家提醒,春季預防疾病要根據“三春”不同的氣候特點。
早春
早春時節天氣往往忽冷忽熱,“倒春寒”很容易使人傷風感冒。所以要加強保暖、適當“春捂”。對於老年人和高血壓患者來説,“倒春寒”容易誘發中風,如果出現中風先兆,要及時就醫。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春節過後是甲肝的高發季節,同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猩紅熱等呼吸道傳染病也較多見,要加強預防。
仲春
隨著氣候逐漸轉暖,人體常會出現“春眠不覺曉”的“春困”現象,這就需要注意從起居、飲食等方面進行調整。春暖花開時節,不少人會因空氣中飄浮的花粉而出現過敏,甚至發生哮喘。有花粉過敏史的人,要注意預防。
晚春
氣溫日漸升高,人體産熱及排汗有所增加,口腔炎、口角炎容易發作,針對這些“上火”表現,可適當飲用綠豆湯、赤豆湯以及綠茶,以防體內積熱,並要多吃些黃綠色的蔬菜及時令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此外還要少吃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