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醫院腹瀉患者顯增。記者在門診採訪中發現,很多患者存在亂用止瀉藥、見瀉就止的錯誤做法。對此,天津市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謝立群提醒讀者,多數急性腹瀉無需止瀉藥,盲目止瀉很多時候不僅起不到應有作用,反而會掩蓋真實病情,延誤治療,加重疾病。
謝立群説,腹瀉可分為兩周以內的急性腹瀉和超過兩周的慢性腹瀉。急性腹瀉又分非感染性腹瀉和感染性腹瀉兩大類。非感染性腹瀉常由飲食不當或受涼等因素導致的胃腸功能失調引起,感染性腹瀉則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或細菌毒素引發,如菌痢、細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腸炎等均為感染性腹瀉。每年6月至9月都是急性腹瀉的高發期,其中,因飲食不潔導致的感染性腹瀉偏多,因過多攝入冷食、冷飲使胃腸道功能紊亂導致的非感染性腹瀉也不在少數。
“一拉肚子就吃止瀉藥是非常錯誤的做法。”謝立群説,原則上講,止瀉藥一般只適用於非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一般不用。因為,感染性腹瀉實際上是人體將部分病菌、毒素及壞死細胞排出體外的“排毒”過程。如果一齣現腹瀉,不分青紅皂白就吃止瀉藥,將可能使這些毒素、病菌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而滯留于體內,對病情好轉不利,甚至會加重病情。特別是在感染性腹瀉急性期、炎症及高燒等中毒症狀較明顯或膿血便較多時,更是不能服用止瀉藥,只有等其進入恢復期,病情明顯好轉,大便不帶膿血僅是水分較多時,才可短時服用止瀉藥。此外,止瀉藥只是暫時改善症狀,並不能去除病根,因而亂用止瀉藥容易掩蓋病情,給大夫明確診斷帶來困難。
那腹瀉後就不用治療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謝立群説,出現急性腹瀉時,人們要做的,就是及時就醫進行血、便等常規檢查,必要時進行大便培養,以明確是感染性腹瀉還是非感染性腹瀉,是細菌引起的還是病毒造成的。只有明確了其具體類型,醫生才會有針對性地使用止瀉藥、抗菌藥和止痛藥,達到事半功倍、治愈疾病的目的。(記者 任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