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專家提醒:嬰幼兒秋季注意預防腹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14日   來源:吉林日報

    越來越涼爽的秋季正是小兒腹瀉的多發季節。據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李立新教授介紹,入秋後是小兒尤其是嬰幼兒(6個月~2歲)腹瀉發病率開始升高的時期。嬰幼兒秋季腹瀉多發生在8月~12月,以10月~11月為高潮。因此,年輕的父母此時千萬別忘了幫寶寶做好預防腹瀉的準備。

    為什麼小兒在秋季容易發生腹瀉呢?李教授介紹,嬰幼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營養需求相對較高,腸道負擔重。同時嬰幼兒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免疫功能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所以嬰幼兒易患秋季腹瀉。秋季腹瀉主要是由於輪狀病毒感染,致病微生物隨污染的食物進入小兒消化道而發病。

    感染病毒後,可潛伏1~3天。在消化道症狀出現前,約20%~30%患兒先有上呼吸道症狀,一般起病突然,多數患兒最初是發熱(體溫可達38℃~40℃)、流鼻涕、打噴嚏、鼻塞、咽部不適等,有嚴重水樣腹瀉和嘔吐。幾乎所有患兒均有嘔吐,且嘔吐多出現在腹瀉之前,持續2~3天。腹瀉持續較久,最長可達28天。腹瀉初期1~2日內即排出水樣便,大便稀薄、色淡,有時呈白色米湯樣或清水樣便,黏液少,很少腥臭味。多有嚴重口渴及明顯的煩躁,一般有輕度或中度脫水。化驗檢查大便膿細胞很少見。

    孩子倘若發生了秋季腹瀉,首先應該在不影響孩子營養的情況下,給消化道以休息。這時在治療的同時適當禁食,一般可禁食8~12小時,同時給予口服補液鹽,代替靜脈輸液。造成小兒腹瀉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脫水和酸中毒, 如出現嚴重脫水及電解質紊亂則應及早送往醫院給予輸液治療。

    秋季腹瀉由於病毒感染,使用西藥抗生素治療無效。 而中醫中藥治療小兒腹瀉卻效果比較肯定。李立新教授經30年臨床經驗總結,辨證論治如下:

    由於小兒肺臟嬌嫩,易受外邪侵襲,脾常不足,運化力弱,則腸胃易成濕濁內蘊之變。加上秋冬時節冷熱交替,感受外邪,與腸胃內蘊濕濁相合,導致升降失常,清濁不分,水反為濕,谷反為滯,合污下降,並走大腸而為泄瀉。

    寒濕型證:嘔吐,大便色淡,清稀有泡沫,臭氣不重,腸鳴腹脹,遇涼加重,不思飲食,小便清。或伴形寒身熱,鼻塞流涕等,苔薄白或白膩,舌質淡,脈浮或濡。治以疏風散寒、化濕止瀉。

    濕熱型證:瀉下急迫,呈水樣蛋花狀,酸臭,每日數次或達十余次,肛門灼熱,小便短赤,或伴發熱、嘔吐、口渴、煩躁。舌苔黃膩或薄黃,舌質紅,脈滑數。治以清解熱邪、化濕止瀉。

    食滯型證:大便酸臭,痛則欲瀉,瀉後痛減,腹脹嘔吐,納差少食,腹痛拒按,舌苔厚膩或黃膩,脈滑或弦。治以消食化滯、去積止瀉。

    脾虛型證:大便稀薄色淡,臭味不甚,食後則瀉,伴有不消化食物殘渣,嘔吐腹脹,面色萎黃,神疲倦怠。久則形體消瘦,睡時露睛,舌苔薄白或膩,脈細沉或無力。治以健脾益氣,除濕止瀉。

    脾腎陽虛型證見久瀉不止,大便清稀或有泡沫,完谷不化,形寒肢冷,面色白,神疲氣怯,哭聲微弱,或嘔吐清涎,舌苔薄白,舌質淡,脈沉細無力。治以溫補脾腎、化濕止瀉。

    李立新教授提醒年輕的父母,預防秋季腹瀉的發生,要做好以下幾點:

    1、由於輪狀病毒有不同的亞型,現在研製的疫苗不能覆蓋所有的亞型,疫苗只對相匹配病毒類型起到預防作用。所以,注射疫苗也不能保證不患病。

    2、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可預防小兒腹瀉。

    3、由於秋季腹瀉主要由輪狀病毒引起,而這種病毒存在於常見的食物之中,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養成飯前便後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潔凈食物的習慣,飲食用具在使用前後都要用開水洗燙。

    4、如發現秋季腹瀉患者應及早隔離。患者使用過的用具易被污染,很容易造成小兒的感染。所以,必須做好隔離工作,並及早治療。此外,家長千萬不要帶孩子去探望病人,也不要讓孩子與患兒一起玩,以防傳染。

    5、此外,要注意小兒腹部的保暖。秋季小兒腹部很容易受涼,而患有本病的小兒,由於病毒的侵犯,腸蠕動本已增加,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加快,腹瀉不僅不會停止,反而會使病情加重。(記者 周芳)

 
 
 相關鏈結
· 健康提示:心臟不好尤需防腹瀉
· 健康提示:腹瀉時不宜吃大蒜
· 健康提示:夏季腹瀉患者別“餓養”
· 專家提醒:嬰幼兒腹瀉勿忽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