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都認識到了健身的重要性,但科學安全健身的知識還很缺乏,自我防護的意識還有待增強。如果能夠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很多運動損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普通人群在進行體育運動時要根據自身的年齡、身體條件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強度,並且應該適當地多了解一些常識,掌握正確的 運動損傷防護基礎知識。
有膝關節傷病的人要儘量避免爬山、上下樓梯、強度較大的舞蹈等活動;自我鍛鍊時不能長時間重復做同一個動作,這樣“單打一”的練習很容易造成運動部位的勞損,應該多變換運動方式;對運動場地的選擇也馬虎不得,在馬路上跑步不僅地面堅硬而且容易出現交通意外傷。參加體育鍛鍊時不僅要選擇合適的鞋襪,而且在膝、踝等敏感部位最好佩帶專業護具,增強對關節的保護。
此外,經常參加運動的人們要掌握“適度運動,因人而異”的原則。只有採用正確的方法增強體質,才能促進健康。
如果運動中出現了損傷,要及時進行專業診治。年齡不同,臨床常見的運動損傷各有不同。
對於處在精力和體力都非常旺盛的青少年來説,做劇烈的跑、跳活動比較多,容易造成下肢的負重關節損傷,如膝關節、踝關節的扭傷等。在處理這些運動損傷時,人們往往存在著兩個誤區,要特別引起注意。
首先是受傷後如何進行正確的早期緊急處理。很多人不是顛倒了冷敷、熱敷的順序,就是曲解了“傷筋動骨一百天”的含義,一味地靜養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正確的做法是,出現關節扭傷後,應該立即進行冷敷,使毛細血管收縮,受傷部位才不至於腫脹,48小時後才可以熱敷。另外,對於部分韌帶損傷應該採取打石膏的方法局部制動,青少年活潑易動更應如此,否則韌帶鬆弛造成關節不穩定,受傷部位往往多次反復,痊癒不徹底。
對於中老年人來説,很多人雖然保持著年輕的心理狀態,但是身體素質下降和疏于鍛鍊,猛一活動,即便是扭秧歌這樣看似簡單的運動也容易出現急性滑膜炎等症狀。在公園中經常能看見,用力旋轉脖子、膝蓋等部位的運動方式,這都是不科學的。中老年人的運動應以和緩的、持續的有氧運動為主。(國家體育總局體育運動研究所運動創傷科主任 李方祥)
常見運動誤區
繞開舉重練習
女士們常害怕練習舉重會使自己看起來像健美運動員。其實不用怕。以為舉重或力量練習會使女性長出大塊的肌肉其實是一個普遍的誤解。專家説,“除非你同時打了生長激素,否則是不可能發生的。做舉重練習不會讓你變成一個可怕的怪物。”
餓著肚子做運動
餓著肚子做運動無異於開著一輛沒有油的坦克,你的身體需要能量來保證運轉。一些健康的小食,如燕麥粥或香蕉,可以在駕車去健身房的途中就消化掉,並提供你接下來的運動所需的額外能量。在上午運動時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經過一夜,你的胃已經空了,熱量已經消耗完了。你需要給它加些燃料,讓它重新啟動。
運動到大汗淋漓
運動到大汗淋漓可能讓人感覺得到了更充分的鍛鍊,但其實這只讓你失去了幾磅水。除了不利於健康以外,什麼效果也起不到。出汗過多也會導致抽筋和其他運動傷害。運動時應手邊放一瓶水,以便隨時補充水分。
運動後應該怎麼吃
運動過後,很多人都認為需要大補一頓,而魚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不但有營養,更是減肥的最佳食品。因此很多人把魚肉當成運動後的首選食物。殊不知,運動後吃魚會讓你的疲勞感加劇。
人在運動後,尤其是劇烈運動後,會感到肌肉發脹、精神疲憊。這是由於體內的糖、脂肪和蛋白質等能量物質被大量分解,産 生了乳酸和磷酸的緣故。而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磷酸、硫、氯等,在體內代謝後所産生的酸性産物較多,會加重乳酸的堆積。因此,在運動後馬上吃魚,不僅無法恢復體力,反而會讓人感覺更累。除了魚肉之外,還有一些與它同類的食物也不宜馬上食用,如雞肉、米、面等。
但這絕非意味著運動後就不能吃魚了,大概過1—2個小時,等到體內的乳酸水平降低之後,可以適當進食一些魚肉。不過,在此之前,一定要用水果和奶製品先“墊墊底”。
如果想儘快恢復體力,應該吃什麼呢?高糖、低脂肪、適量蛋白質和容易消化的食物是最好的選擇。恢復運動疲勞,及時補充體液極為重要,含有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比較適宜。此外,在體內能量儲備物質恢復方面,要補充含糖的食物,如各種水果,而且補充得越早越好。因為運動後糖元合成酶活性最高,儘快補充,能有效恢復體力。在此給大家推薦一些適宜食用的食物,如各種蔬菜、水果、豆腐、海帶、蝦皮、牛奶等,它們含有鈉、鈣、鉀、鎂等元素,能中和運動中産生的乳酸,同時有效補充體液,有利於消除疲勞、減輕肌肉酸痛。(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運動營養研究中心研究員 方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