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因缺碘而得“大脖子病”的人,在城市裏並不多見。然而,因碘過量導致疾病就診的,近年來在臨床上卻有上升趨勢。5月15日,我國將迎來第17個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題是“科學補碘,持續消除碘缺乏病”。
碘元素是腦發育的智力元素,也是人體用以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必需元素。碘缺乏病是因環境缺碘而存在的一種地方病。人體攝碘不足,可導致甲狀腺病和克丁病,受危害最大的是婦女和兒童。據統計,全球有110個國家共16億人生活在缺碘地區。
“北京屬於缺碘地區,水和土壤中碘含量少,因此採取加碘鹽的方式來補充。但在有些地區,水和土壤中本身就含碘,人們吃當地的蔬菜和動物性食物就可攝取人體所需要的碘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營養部主任李百花指出,碘是一種微量元素,科學補碘,並不是越多越好。
李百花表示,因為人體內儲存碘的能力並不強,人的一生所需的碘大約為5—7克,相當於一茶匙的量,這個總量需要每天以微量的形式攝取。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碘的“適宜推薦量”是每天50微克,還應考慮其攝入配方奶中的含碘量;4—10歲為90微克;11—13歲為120微克;14歲以上及成年人是150微克;孕婦是200微克。
李百花提醒,成人一天吃5—6克碘鹽就可獲取180微克碘。如果吃得太鹹,又愛吃海帶、紫菜、海魚等含碘高的食物,容易造成碘攝取過量。按照每天攝鹽6克來計算,中國每人每天的碘攝取量為189.06微克,但對於大多數習慣高鹽飲食的人而言,每天食用的鹽量遠高於6克。《國際流行病學雜誌》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北方地區是國內食鹽平均攝取量最高的地域,日均攝入量超過14.6克。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兒童碘攝入量的安全上限為每天800微克,否則會因攝碘過多,患上甲亢。具體表現為眼睛外凸、脖子腫大、愛流汗等症狀。流行病學調查和動物實驗也表明,長期持續攝入高碘可造成高碘性甲狀腺腫。對此,李百花解釋説,雖然正常人對碘有一定的自我代謝和平衡功能,一般情況下,不會因碘的攝入增加而引起甲亢,但甲狀腺有濃積碘的功能,因此過多的碘長時間聚集在甲狀腺內,如果自身免疫功能異常,攝碘過多就可能會引發甲亢。早期階段,醫學上叫橋本甲狀腺炎。
採訪中,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介紹説:“橋本甲狀腺炎在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也沒有特效藥。近來,患這種病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當中大多數都很愛吃一種海苔類零食。”(記者 楊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