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逐漸轉冷,不少市民晚上在家都會用熱水泡腳。天津中醫二附院保健科主任王鑄對此表示,泡腳有利於通經活絡、提高睡眠質量、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一般以水溫維持在38℃至43℃、每次30至45分鐘為宜,每天或隔天泡一次即可,但也要視個人體質和所患疾病而定,以下五類人泡腳時尤其要注意。
心腦血管病人當心暈厥:因熱水泡腳會促進足部及下肢血管擴張、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心率也比平時要快,若時間過長容易增加心腦血管負擔,有加重病情的危險。所以心腦血管病患者不宜用過熱的水或長時間泡腳,若出現胸悶、頭暈、頭痛等症狀應停止泡腳,平臥片刻以緩解症狀。腦出血恢復期的患者為避免引發再次出血,不宜泡腳。
空腹飽食不宜泡腳:泡腳會引起足部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而使胃腸等消化系統血液供應減少,影響胃腸正常的消化功能。所以飯前、飯後30分鐘內和進食狀態下不宜泡腳。
糖尿病人留神水溫: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神經病變,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若水溫過高極易被燙傷而引發足部感染,加速糖尿病足病情的惡化。因此糖尿病人泡腳前最好先由家人試好水溫,溫度以37℃為宜。
足外傷及患腳氣者小心感染:腳氣患者創部起泡時不宜用熱水泡腳,以免引發感染。足部有炎症、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宜泡腳,以免傷口感染或出血。傳染性皮膚病患者泡腳時最好單獨使用器具,防止交叉感染。
嬰幼兒沒必要泡腳:中醫認為三歲以內小兒是“純陽之體”,本身就容易發熱、愛上火,若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尤其嬰幼兒對溫度的感覺與成人不同,過熱容易燙傷柔嫩的皮膚,過涼又起不到解乏效果且容易著涼,所以每天用溫水把小腳洗凈即可。學齡後的孩子溫度感覺接近成人,能明確表達水溫是否適合,可以泡腳,但水溫不要太燙,最好別超過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