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到冬季就會出現情緒壓抑、心情鬱悶的情況。有關專家指出,冬季陽光照射少,人體生物鐘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縮短的變化而容易出現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出現情緒與精神狀態的紊亂。在冬季,人體的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時期,因此,冬季養生要注重於“藏”,也就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養生專家建議,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於抑鬱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泄,以保持心態平和。正如中國古人所説的“恬淡虛無”,即平靜淡然、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有了這樣的心境,再加上適當的運動、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營養,身體的各種不適就會一掃而光。
心放鬆 病不來
中國字的“病”字下邊是個“丙”字,“丙”在天干中和“心”相對應。之所以把“丙”而不是把“甲”“乙”放在“病”字下面,就是因為古人很早就知道,疾病的發生和加重與心情關係密切,“身病”源於“心病”。有關專家指出,養生必先養心,對於心思很重、心情鬱結的人,常常表現為體弱多病,典型代表就是林黛玉,是一種典型的由心及身的“身心疾病”。對於此類情況,最好的養心方式就是“忘我”。
有關專家介紹,人的“自我”就像一個容器,心裏的不快,甚至身體的不適都承載在這個容器之中,越是強調“自我”,這個容器就越大,裏面裝的東西就越多。如此看來,解決不快,減輕不舒服感受的辦法,就是使這個容器縮小或者消失,讓這些負性感受沒有“立錐之地”。要實現“忘我”,可以因地制宜地去幫助別人,或者全身心投入地做一件事情,唱歌、畫畫……學會去關注他人,關注身外。就好像公園裏每天用墩布在地上寫字的老人,樂樂呵呵,精神飽滿。無他,只是他們陶醉、“忘我”了。
有關專家建議,想要放鬆心態,不妨找一個可以放鬆的姿勢,讓呼吸保持在肚臍下一寸半和胸口兩個點中間,不要吐出來。同時,腦海裏不斷地出現“安”和“靜”這兩個字,然後開始默念,開始是“安靜”,然後是“安——— 靜”,間隔越來越大。但要注意,在擴大間隔的時候,不要再在間隔裏面插入別的東西,這樣練習到間隔五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它達到的狀態,就如同每天早上醒來時第一秒鐘的感覺,那時候你的腦子是空的,完全放鬆的……抓住這個空白,在空白裏停留得越長,你得到放鬆的時間就越長。
動得多 睡得香
在冬季,與睏倦、乏力、沒精神相伴而生的是很多人睡不好,但研究發現,失眠的人多屬勞心者,那些完全靠體力吃飯的人少有失眠的。所以,即便是個長年失眠者,如果這一天你先是滑了雪,之後又泡了一次痛快的溫泉,自己感到體力透支,那麼保你睡個安穩覺。
有關專家指出,激烈運動不能在臨睡前進行,那樣即便體力消耗了,精神卻興奮了,入睡反而困難。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晚飯之前完成運動,不管什麼運動方式,達到適當冒汗的程度即可(當然是在體力允許,沒有嚴重慢性病的前提下)。然後泡個熱水澡以放鬆身心,就更加有助睡眠了。
有關專家建議,在寒冷的冬季,人起居宜早睡晚起,讓睡眠的時間長一點兒,保證充足的睡眠。冬季鍛鍊不可少,適量的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來抵擋疾病的侵襲。專家強調,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鍛鍊前熱身活動很重要。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適量練習,使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禁止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登山等。但冬季運動的時間很有講究,每天的日最低氣溫一般出現在淩晨5時左右。因而,冬季日出之前,天氣是非常寒冷的,此時外出鍛鍊,容易受“風邪”侵害,從而引起傷風感冒,也易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等病症;身體的外露部位,如手部、臉部(尤其是雙耳),也易受凍。一般等到太陽出來半個小時後,晨寒才會開始緩解。此時,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中老年人尤應注意,避免寒冷的刺激,運動避開早晚,以免誘發疾病發作,而老年人室外運動更應注意保暖。
吃得粗 補得準
冬季溫度降低,人的食欲逐漸增強,消化力也提高,正是進補的好季節。但是,如果安排不當,也容易由於飲食不當而傷身。
電視節目裏曾介紹過這樣一位女士,五十來歲,自退休後就一直崇尚健康飲食方式,到了做飯必用天平、每餐必究熱量的境地。其實她的食譜並無大錯,無非是建議選擇低熱量飲食。但是這種對飲食過度緊張地關注,無疑成了給精神帶來壓力的“緊箍咒”。
很多健康專家在談到養生秘訣時,都提到不同的嗜好,但是都有一個總則:“什麼都吃,什麼都不多吃”。這句看似簡單的話其實包含了兩層含義:“什麼都不多吃”,體現的是飲食的節制、營養的均衡和慾望的約束。“什麼都吃”則顯示了一種放鬆、自然的心態,不糾結于一個細節,即便這個細節關乎健康。試想,一個每天糾結在“今天的鹽是不是吃多了”、“剛吃的蔬菜是不是被輻射了”的念頭之中的人,所産生的精神壓力其危害遠在“沒吃好”之上。
有關專家提示,冬季應防止熱能過剩,若熱量攝入過剩,就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而無益於身體健康。冬季飲食要特別注意避免生冷,應多吃一些溫性食物,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冬季還應注意適當補充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以增強免疫力,提高機體對冬季的禦寒能力。通常優質蛋白質可從豆類、蛋類、奶類、魚蝦水産類和適量的肉類中獲取,而維生素和礦物質可通過新鮮的蔬果、薯類、雜糧等來獲取。在飲食不能滿足日常營養需求時,也可有針對性地選擇食用一些營養補充食品。(記者 周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