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根據城市發展和市民實際需求,優化調整醫療資源佈局,解決郊區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問題,重點加強老年護理、康復、精神衛生、産科、兒科等相對緊缺資源配置。昨天召開的首場“和諧發展看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市衛生局透露,上海市郊區新建的4家三級醫院已基本竣工,年內將正式開診;“十二五”期間,申城部分二級醫療機構將轉型為康復或老年護理機構,由此新增康復床位1500張,各區縣新增或轉型一所老年護理醫院。
千人口床位4.56張
今年2月,市政府出臺《上海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2011—2015年)》,要求實行“三個調控、四項重大調整”。包括調控千人口床位數、各區縣床位增量、中心城區醫療機構的規模;調整空間佈局、二級綜合醫院功能、學科佈局以及所有制結構比例。
市衛生局副局長肖澤萍介紹,2011年上海市千人口床位數為4.56張,在全國處於第二位,低於北京(北京為4.69張),規劃至2015年千人口床位數控制在5張以內,屆時配置水平略低於世界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的平均水平。規劃明確,中心城區總體上以佈局調整和結構優化為主,除國家級的臨床科研基地和醫學中心建設需要之外,中心城區原有三級綜合醫院不再增加床位。
上海將在規劃期內實行郊區三級醫院建設“5+3+1”項目,即新建5家、升級3家、遷建1家,項目完成後,郊區三級醫療機構可新增近5000張床位。根據規劃,年內要實現郊區每個區縣配置至少1所三級公立綜合醫院。目前除長征醫院外,8個項目將在年內投入使用。其中,金山醫院遷建項目已於今年2月投入使用;華山北院、瑞金北院、仁濟南院、六院臨港新院4個項目已基本竣工;奉賢區中心醫院、崇明縣中心醫院、青浦區中心醫院3個項目進入收尾階段。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已完成新建醫院第一批大型醫療設備的集中招標採購工作。據透露,新建的4家三級醫院將實行 “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其基本建設、大型設備以及運行經費,由市區兩級政府予以保障。
200多萬人簽約家庭醫生
肖澤萍介紹,2011年4月,上海市在長寧、閘北等10個區啟動家庭醫生制度試點。通過一年多試點,覆蓋面逐步擴大到12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87家服務站、597家村衛生室,約佔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50%。
家庭醫生制度的構建,是上海醫改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社區衛生服務模式轉型的重要抓手。試點期間,共有1982名全科醫生擔任家庭醫生,佔試點社區臨床醫師的41.78%,郊區另有參與試點的鄉村醫生1066人。各試點社區共簽約家庭76.98萬戶,簽約居民209.9萬人。試點期間,家庭醫生共接診簽約居民110.28萬人,佔簽約居民數的52.54%。簽約居民切實感受到家庭醫生試點在就醫便捷、轉診服務、疾病管理、費用控制等方面帶來的實惠。
推進二級醫院功能轉型
上海市將通過推進部分二級醫療機構功能轉型為康復或老年護理機構,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十二五”期間,確保新增不低於200張康復床位,全市整體轉型康復醫療機構的康復床位達到1500張;老年醫療護理資源嚴重匱乏的徐匯、長寧等10個區縣,各新增或轉型一所老年護理醫院,床位在300—500張;黃浦、靜安等7個區縣各新增或轉型一所老年護理醫院,床位數在200—300張。
市政府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勵轉型。衛生部門明確,轉型後的康復機構和老年護理機構,保留其原有的醫療機構等級不變;轉型後與三級醫院積極開展醫療聯合體合作的醫院,予以適當增加床位,擴大規模。財政部門明確市級財政統籌殘疾人保障金、福彩公益金,對整體轉型的公立醫療機構給予一定補助,資金用於轉型後機構的場地改建、設備購置等用途。醫保部門明確對轉型後的醫療機構約定服務項目原則上不取消,確保醫保費用預算指標合理增長,完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分類管理辦法。物價部門明確將逐步調整康復服務和老年護理服務項目的收費標準。
目前,已有楊浦區老年醫院、寶山區一鋼醫院正式提出了功能轉型的申請,相關工作陸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