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生態科普:沙棘為何能攔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23日   來源:科技日報

    沙塵暴,對北方人來説並不陌生。可對於産生沙塵暴的源頭荒漠化,也許了解的人就並不多了。

    國家林業局在前不久的一次關於防沙治沙工作的會議上,公佈了一組驚人的數字:全國現有沙化土地174.3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8.2%。

    土地沙化也被稱為“地球癌症”,病因複雜,主要由缺水引起。“沙漠化嚴重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一是人為因素,很大一部分荒漠化的加重,人為因素是主要原因。”全國防沙治沙重點區域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水保局局長石英祿這樣對記者説。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當地的地貌大多是砒砂岩裸露區,而據報道,黃河泥沙主要來自黃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區,其中相當部分來自晉陜內蒙古。記者沿途看到,生活在這一地區的人們,生活相當貧困,每年都有不少“環境難民”被迫遷移他鄉。

    因此,水保專家們得出結論:治黃必先治沙,治沙必先治砒砂岩區。而就在被稱為“地球環境癌症”的砒砂岩石上,記者卻看到那上面還生長著一種鮮活的植物,究竟是什麼植物如此神奇呢?

    “沙棘,”石英祿介紹説,“砒砂岩是一種由砂粒混合而成的岩石,多在高寒、極度缺水的地方存在,世界上除了沙棘之外沒有任何植物可以在砒砂岩上生存、生長,這也正是沙棘的神奇之處。”

    沙棘,又名醋柳,當地老百姓喜歡叫它“酸溜溜”。其枝葉茂盛,根係發達,生長快。沙棘這種植物耐寒、耐旱、耐瘠薄,一旦紮下根來,就迅速向四週蔓延,覆蓋整個地面。當地老鄉形象地説:“它枝葉繁茂,長在地上像把傘;它枯葉厚重,鋪在地面像地毯;它根係發達,扎進土裏像張網。”

    從1998年項目啟動至今,水利部實施的晉陜蒙砒砂岩沙棘生態工程就用事實證明了沙棘的治沙功績。在鄂爾多斯東勝區分佈有1070畝典型砒砂岩的崔家溝,記者看到,水保專家對2000年種植的沙棘攔沙實地調查,被沙棘攔截在面積為146畝的溝底,平均淤積深達45厘米,相當於4年間攔沙44017立方米。

    歷來數字最具説服力,水保工作人員站在沙棘遍佈的灘塗旁為記者算了一筆環保賬:“按照每減1噸泥沙入黃河,節約黃河下游清淤費1元計算,平均每年可節約1100萬元;按照土壤容重2噸/立方米測算,在257萬畝的土地上,保護了折合1.98厘米厚的土層流失。有了沙棘的保護,在洪水的衝擊下她也能巋然不動了。” (記者 賈婧)

 
 
 相關鏈結
· 生態科普:氣候異常導致青海部分牧區牧草減産
· 生態科普:全球變暖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 生態科普:氣候突變曾導致生物大滅絕
· 生態科普:我國荒漠化防治事業任重道遠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