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4月13日電(記者 張樂) 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領銜進行的“活體肝移植創新技術研究及臨床應用課題”有效解決了供肝來源短缺的難題,日前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這項研究不僅在全國率先制定了活體有效供肝體積的標準,並在提高受體存活率的同時,充分保證了供肝者的安全。
肝臟移植是目前治療終末期肝病最為有效的手段,但移植界多年來一直面臨供肝來源短缺的難題。在外科技術層面上,活體肝移植相對更加複雜、技術難度高,供、受體雙方都面臨手術失敗和術後並發癥的風險,而供體的安全更是其重要的倫理學前提。
成人活體肝移植中的供肝獲取作為關鍵技術一直是移植界的關注焦點。據介紹,活體肝移植創新技術研究及臨床應用課題組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研究,確定取出成人活體供者60%的肝臟、殘留40%的肝臟即能保障供體安全,也能有效恢復成人受者的肝功能。這是我國首次明確活體有效供肝體積的標準。
目前世界各大移植中心對於供肝獲取尚未形成統一的共識和操作規範,關於供肝容量選擇、右半供肝是否包含肝中靜脈、是否進行靜脈流出道重建等也一直未有定論。如何確保成人受者和供體肝臟的安全,是活體肝移植的一大技術難點。鄭樹森院士領銜的課題組在肝靜脈架橋方面建立了不含肝中靜脈的右半肝肝移植,維持受者體內第四、第八段的肝靜脈回流的手術方法。在取左半肝移植時,也對遠、近端的肝中靜脈的分配給予了科學的安排。
這項新技術獲得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活體肝移植供受體的存活率、減少並發癥的發生,而且可充分保證供肝者的安全。此外,其創新技術除了可以在肝臟外科推廣應用外,還可有效提高肝癌手術等的切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