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療養既包括選擇適宜人體身心健康的居住(旅居)環境,也包括利用空氣、日光、海水對一些疾病進行自然治療。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差異較大,地形地貌也複雜多樣,有很多理想的療養佳地(如大連、青島、廬山等)。在眾多種類的氣候療養中,以“空氣療法”最廉價、最實用、最簡便易行。
“空氣療法”也有多種方式,其中“空氣浴”是最基本的保健方法。人體和室外空氣接觸後,隨著氧氣對身體的作用和冷空氣(相對於呼吸道而言)的刺激,就會發生生理和保健效應:使肺活量增加,改善肺泡通氣,提高肺泡中氧氣張力,從而使血液中的氧氣增加。醫療氣象學家研究表明,露天的自然氧氣密度較室內高出10%—15%,所以多在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對加強身體各部分的功能,尤其是提高心肺的容量,非常有益。
“雨後散步”也是“空氣療法”中一種效果顯著的方法。因為雨後陽光的照射,會使空氣中産生大量有利於人體健康的陰離子(有“空氣維生素”之稱),而散步本身是有一定運動量的,通過腿、臀、腹等一些肌群交替的收縮和放鬆,生理負荷逐漸增強,呼吸加深,肺活量擴大,有利於呼吸新鮮的空氣(包括陰離子)。其次,雨後的樹木花草更翠綠艷麗,道路和建築物更潔凈,從而有利於消除因陰雨天氣而引起的人體情緒鬱悶症。
廣義的“空氣療法”當然也包括“日光浴”(也就是通常説的“曬太陽”)。在寒冷的日子裏曬曬太陽,不僅給人溫暖,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增強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對佝僂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貧血患者恢復健康有一定的益處。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能力,能夠在數小時內殺死一般細菌和某些病毒。當然,陽光和人體健康並非無限制地成正比例關係。盛夏季節固然不宜暴曬,即使是冬季,曬太陽也不是越多越好,應選擇上午10時前、下午3時後的“黃金時段”,每天堅持曬30—60分鐘為宜。對於老年人,最好應選擇“杲杲東日出”後的半小時內,作為曬太陽的開始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近幾年大氣污染仍比較嚴重(尤其是工礦城市),所以進行“空氣療法”時,必須避開霧天和污染高峰期,盡可能地遠離車輛較多的公路。(霍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