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大學生求職如何應對市場需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09日   來源:科技日報

    2月5日,在北京農展館新館舉行的節後首場綜合招聘會吸引了近2萬人參加,其中有一半的應聘者都是年輕面孔,甚至還有不少應屆畢業生是專程從外地趕來的。

    此前,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對外服務有限公司共同發佈的《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白皮書》指出,當前中國大學生就業存在七大趨勢。其中,職業生涯兼修、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能力培訓將掀起中國職業培訓新熱潮。

    無獨有偶,美國《未來學家》雜誌發表文章稱,到2030年,專業知識過時的速度將比以往快得多,大多數專業需要不停地學習與培訓,就業市場與職場技能的快速發展要求每一名員工都需要重新接受職業教育。

    職業和大學專業的專業化一方面左右著學生們專業選擇的方向,另一方面,對於未來就業趨勢的影響也不可避免。對於這種環境變化,大學生和求職者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

    競爭激烈:提高心理素質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職業分化越來越細、變化越來越多、職業種類越來越新、綜合職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的時代。”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錢民輝教授這樣形容。

    據介紹,為了適應時代對於職業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的結構正趨向於多樣化,學科基礎呈現寬口徑、跨學科、多交叉的趨勢,學科專業也在發生著進一步的分化。另一方面,隨著高等教育規模不斷地擴展,越來越多的適齡青年進入大學,每年的大學畢業生和獲得高等教育文憑者也在逐年增長,文憑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城市經濟發展所能提供職位的速度。

    錢民輝描述了未來的就業形勢:在大城市依然是人才堆積、職位競爭激烈;中小城市隨著産業調整、經濟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缺口增加;農村地區優惠政策不斷出臺,農業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農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吸納力將獲得大力提升。

    錢民輝指出,由於勞動力市場信息開放,競爭將集中在高學歷者之間,人們會競相攻讀更高的學位,導致學歷貶值;其次,持有學歷文憑的待業者和失業者增加,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緊張,人們會降低自己的職業期待;再者,由於企業和用人單位僅能提供有限的職業技能培訓,不能滿足職位的技術變化和要求,求職者會增加就業前的成本,參加各種技能培訓;還有一點,未來的職業很少再提供長期穩定的保障,因此,不斷地變換職業將成為未來就業的特點,是否具備頻繁的轉換能力,對求職者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適應變化:保持清醒頭腦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羅非提出,人們要適應社會,學習新知識是必須的,但更重要的是保持敏銳的洞察力,清醒的頭腦,能夠隨時分析所面臨的問題並加以解決。

    他解釋説,社會、人生、工作中的每一個變化都是新的。嚴格地説,不能依靠知識教條地處理,也不能依靠過去的經驗來解決。“如果用這種方式,勢必會到處碰壁,而且心理會每況愈下,消極病態。”

    羅非認為,真正能夠讓人們在社會、人生、工作中時刻保持積極健康心理的方法,是用清醒、敏銳的頭腦觀察出現的每一個變化,並加以實地分析和解決。能夠養成這樣的習慣,是適應現在和未來各種社會形態,保持積極健康心理的首要條件。

    羅非建議,對於當今近乎知識爆炸的社會,人們除了要養成清醒的頭腦外,還要堅持鍛鍊身體和內心,保持對自己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主動調節。所謂智慧的發展,不是在腦子裏強行記住很多知識;而是在具備了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隨機應變、臨時分析處理具體問題的能力。

    理性求職:合理規劃生涯

    錢民輝分析當前人們就業現狀説,大學生或初次進入社會的求職者會由原來的盲目追風、不諳世事,逐漸成為越來越理性地認識社會、認識就業市場;就業面試時的應對能力和技巧不斷提高;開始注重自身社會資本的積累,新的人際關係網絡建立起來併發揮作用;就業信息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對就業市場的敏感度也相應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多次的教訓和挫折中得到提高,可以接受低位低薪職業等。

    面對這種趨勢,他建議:首先,要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趨勢和勞動市場環境的變化,在觀念上樹立創業、尋業和外圍就業、低位就業觀。如果可能性很小,就不要在大城市等、靠、碰;其次,在學習期間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具備適應職業變化要求的敏感和專業能力、提高對信息處理的能力;再其次,對自己的人生和職業生涯有合理的規劃;最後,敢於嘗試、敢於挑戰、敢於創新。

    為了適應未來社會對於特殊人才的需求,學校應該順應形勢,發展特殊專業。錢民輝提出,在基礎教育(九年義務教育)之後,應在高中階段加大職業教育內容。畢竟更多的人要在未來幾年進入職業領域,能從事純學術研究和科學研究者是少數。而大學階段則應當增加寬口徑的通識教育,在高年級專業分化之後,根據學生需要除繼續學習高深的專業知識外,可增加對口專業的職業培訓,使學生具備準就業、創業的能力。同時,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及時傳遞與本專業有關的職業信息和人才需求信息,學校與就業市場緊密挂鉤,讓學生有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和就業機會。(實習生 王婉 陳恔)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經濟低迷期幸福感是否會缺失?
· 科學生活:經濟低迷會影響百姓健康嗎?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