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氣象科普:北方今年為何出現大面積乾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1日   來源:科技日報

    連續幾天的濃霧天氣之後,2月7日、8日,河南、山東、安徽等北方冬麥區終於迎來首場春雨,大部分地區的降雨量在5毫米左右,雖然還無法從根本上緩解這些地區歷史罕見的特大旱情,但畢竟是久旱之後的甘霖,讓求雨的人們稍稍有了些欣慰,看到些希望。

    然而,這場歷史罕見的嚴重乾旱是怎樣形成的?又是如何發展蔓延的?後續的旱情走向將如何呢?

    大旱並不是突然發生的

    “我國北方遭遇歷史罕見嚴重乾旱。”2月4日,這個消息在各大網站登上頭條位置,成為報道專題。剛剛從春節假期返回工作崗位的人們,突然被北方各省頻頻拉響的乾旱橙色、紅色警報所驚擾,似乎乾旱是一場突發的天災。

    2月6日,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抗旱氣象服務”專題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就此提問,並質疑氣象部門此前沒有預報。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司長翟盤茂解釋説,乾旱不是突發事件,從乾旱、嚴重乾旱到歷史罕見的嚴重乾旱,是相當長的過程,距今約經歷了4個月左右的時間。其間,氣象部門一直都在關注和監測,並就此發出了7份氣象專報,也引起了中央有關部門的重視,早在1月20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召開北方冬麥區異地抗旱會商會,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宣佈啟動三級抗旱應急響應,各地按照抗旱預案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響應。

    目前這場歷史罕見的特大旱情已經讓全國近43%%的小麥産區受旱,370萬人、185萬頭大牲畜飲水吃緊,冀、魯、豫、皖、晉、陜、甘等冬小麥主産省旱情最重。中國氣象局表示,此次旱情持續時間之長、受旱範圍之廣、受旱程度之重,均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有。

    大氣環流異常是主因

    談及此次北方大旱的原因,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解釋説,自去年11月以來,北方冷空氣較強,暖濕氣流偏弱,沒有輸送到長江以北地區,降水明顯偏少,因此造成乾旱。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主任張培群表示:“降水需要冷暖空氣的相互作用。在冷空氣較強的情況下,去年11月以來暖濕氣流一直偏弱,無法交匯形成降水。”他認為,暖濕氣流偏弱,跟大氣環流異常相關,大氣環流異常導致了暖濕氣流無法輸送到長江以北。

    “其根本原因與拉尼娜現象有關。”張培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去年4至5月份,造成我國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一輪拉尼娜事件已經基本結束,但在9月份,中東太平洋海溫又有所降低,拉尼娜狀態繼續維持。

    “然而,這並不代表已經形成又一輪拉尼娜事件。”張培群説,評判拉尼娜事件的標準有兩個,一是中東赤道太平洋海溫偏低0.5攝氏度以上,二是這種狀態要維持5至6個月。從去年12月到今年2月,拉尼娜狀態維持了3個月,還不能稱為又形成了一次拉妮娜事件。“我們將繼續跟蹤監測並加強分析。”

    張培群解釋説,拉尼娜現象導致今冬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偏東、強度偏弱,使得太平洋西側水汽輸送較弱,同時,全球大氣環流異常造成青藏高原空氣偏暖,南支槽不活躍,造成印度洋水汽輸送也很少,“東南、西南的兩條路線水汽輸送都較弱,直接導致今冬我國北方的乾旱。”

    對於四川大地震致旱的説法,張培群説:“地震與大範圍的氣候直接聯絡很少,可能與地區的氣候系統有間接聯絡。”楊貴名認為,這種説法有炒作嫌疑。

    此番持續乾旱並非我國獨有

    氣候專家分析,我國的持續乾旱並非單獨現象,亞洲地區普遍以乾旱為氣候主題。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肖子牛説,此次旱災有一定普遍性,特別是在亞洲地區,包括東南亞地區、中南半島的越南、緬甸等地,從去年11月、12月開始降水都比較少,屬於較乾旱地區。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一是來自於南太平洋的水汽輸送不足,二是從印度洋、孟加拉灣過來的水汽輸送比較弱,最終造成中南半島、印度次大陸出現比較嚴重的少雨和乾旱情況。“相反,在西半球、北美等地是暴風雨比較強,也造成一些暴風雪、暴雨的自然災害。”

    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張稱意認為,雖然這麼大範圍的乾旱已經構成一次氣候異常事件。但不能貿然與氣候變化直接挂鉤,認定全球及中國氣候變化導致了此次大旱。

    “氣候不變化也會出現旱澇等災害,這是氣候本身特有的一種表現。全球變暖會引起極端氣候事件增多,但每一次極端氣候事件與氣候變化的聯絡,以及影響有多大,也是科學界一直在探討和困惑的問題,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短期內旱情無根本緩解

    據國家防總統計,2月9日,全國作物受旱面積減少2437萬畝,重旱面積減少1558萬畝。在2月6日的新聞發佈會上,翟盤茂預測了未來旱情發展趨勢。他説,未來10天有兩次主要天氣過程,除了7—8日的降水外,12日前後,旱區還將有一次弱降水過程。“但從氣候條件看,2—3月份是我國北方地區水汽條件較差、易發乾旱的季節。氣象乾旱的大氣環流條件短期內不會有根本的改變。”翟盤茂特別指出,應高度警惕在秋冬連旱後,出現冬春連旱。同時,還應重視乾旱連帶的其他氣候事件,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並高度關注北方春季的沙塵暴天氣。

    在做好氣象預報的同時,中國氣象局目前也在做人工增雨作業的準備。

    人工影響天氣專家告訴記者,人工增雨必須具備的初步條件是,有可以降雨的雲層,“人工增雨也要依賴天時。”據了解,近日,河南、安徽、山東、山西等各省已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利用有利時機,及時打炮作業,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張培群表示,乾旱何時結束還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他説,二月份後期還會經歷兩到三次冷空氣。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在暖濕氣流的配合上會比前一段時間好,形成一些有效降水,會對乾旱加劇的勢頭有所遏制。

    編者按去年入冬以來我國冬麥主産區發生的嚴重旱情仍在持續發展,夏糧生産面臨著多年來少有的嚴峻挑戰。2月5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啟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當前旱情發展和抗旱工作,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李克強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近日對抗旱救災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級領導組織動員一切力量,落實各項抗旱措施,打好這場硬仗。(記者 遊雪晴)

 
 
 相關鏈結
· 氣象專家:高溫危害最影響東北糧食産量
· 氣象科普:人工消雨不會對大氣和水造成污染
· 氣象科普:氣候變化怎樣影響水安全?
· 氣象科普:氣象災害如何預報更準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