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月12日下午抓住有利氣象條件,成功實施了無有效降雨110天來首次人工增雨。人工增雨採用高山地基、火箭發射和飛機播撒3種方式,增加雲層中的冰核,達到了增加雨量的效果。
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條件的。一般自然降水的産生,不僅需要一定的宏觀天氣條件,還需要滿足雲中的微物理條件,比如:0℃以上的暖雲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雲中要有冰晶。然而,在自然的情況下,這種微物理條件有時就不具備;有時雖然具備但又不夠充分。前者根本不會産生降水;後者則降雨很少。此時,如果人工向雲中播撒人工冰核,使雲中産生凝結或凝華的冰水轉化過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並過程,就能使降雨産生或使雨量加大。催化劑在雲中起的作用,打個不太確切的比方説,就好像是鹽鹵點豆腐,使本來不會産生的降水得以産生,已經産生的降水強度增大。
2月12日,由中國空軍派出的1架安-26運輸機在2小時10分的飛行時間裏,向北京密雲、官廳水庫上遊北京市和河北省北部上空1.44萬平方公里的空域裏,播撒了400升零下195.8攝氏度的液氮。液氮是一種非常綠色的催化劑,由於空氣中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氮,播撒後不會産生任何的污染。液氮在雲層中播撒後可迅速形成零下50多攝氏度的負溫區,每克液氮能形成10的12次方個冰核。在適合的增雨條件下,飛機人工增雨可增加10%的降雨量。
北京海淀、房山等地區由於天氣能見度很低,無法使用飛機,所以北京的人工增雨採用了高山地基增雨,即在山上燃燒碘化銀煙條等結晶劑,增加雲中冰晶濃度,以彌補雲中凝結核的不足,達到降雨目的。
火箭增雨是通過發射碘化銀火箭打入雲層中,同樣達到增雨目的。炮彈發射到雲中爆炸後,會把炮彈中的碘化銀燃成煙劑撒在雲中。火箭在到達雲中高度以後,碘化銀劑開始點燃,隨著火箭的飛行,沿途拉煙播撒。碘化銀只要受熱後就會在空氣中形成極多極細的碘化銀粒子,1克碘化銀可以形成幾十萬億顆微粒。這些微粒會隨氣流運動進入雲中,在冷雲中産生幾萬億到上百億個冰晶。在人工增雨作業中,碘化銀對環境是沒有破壞的。(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