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熄燈一小時為我們帶來什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30日   來源:科技日報

    3月28日,開展了兩年的“地球一小時”環保活動在全球80多個國家、1189座城市展開,晚八點半通過部分建築熄燈、關閉家庭電源等舉動,完成一場24小時的“黑暗接力”。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倡議發起的“地球一小時”環保活動將有10億人在當地時間20:30-21:30熄燈一小時。

    19世紀末以來的電氣時代,不僅使人類徹底改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方式,也深刻影響了地球的環境。在現代人日益依賴電力的同時,火力發電所消耗的化石能源、排放的溫室氣體,都已成為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推手”。

    關掉電源,幫地球少出點“汗”

    貼起招貼海報,在總服務台旁邊設立宣傳和註冊展臺,沃爾瑪北京知春路店的志願者近一週來已積累了900多人的“地球一小時”熱心支持者名單。

    在該超市出口處,剛同妻子購完物的龍先生被海報吸引了目光,隨後向志願者留下了姓名和聯絡方式:“大家一起參加環保挺好,到時我會在家關燈和電視。”

    據了解,“地球一小時”期間,沃爾瑪全國各店商場區域、後區和總部辦公室的1/3區域將熄滅照明,此後北京、上海的14家門店還將選擇客流量較小的時間或地點間歇或永久執行部分熄燈制度。

    截至3月26日,已有北京、上海、保定、大連、南京、順德6個城市及各地150余家企業、建築和社會機構作出了參與“地球一小時”的承諾。北京“鳥巢”、“水立方”和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等一批城市地標建築,屆時也將關閉平日璀璨燈光。

    “‘地球一小時’活動不是強制熄燈,而是通過一種簡單的方式吸引社會廣泛參與,提高人們對節能減排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意識。除了城市官方的支持承諾,企業、建築、社區、學校等也都能自發報名參加。”WWF中國辦事處對外聯絡官員莊士冠表示,“今年是我國首次正式加入‘地球一小時’,幾個月來社會各方面的參與積極性也很高。”

    WWF倡議,機構和個人可以在活動期間暫時關掉電燈,切斷電視機、電腦、MP3播放器等電器電源,為保護地球環境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一點微小但切實的行動。普通城市家庭斷電一個小時約省出2度電。

    2007年3月31日,“地球一小時”首次在悉尼展開,事後統計,整個城市約有超過220萬個家庭、企業和城市公共建築關閉了1小時的燈光和電器,使全市在此期間節省了10.2%%的用電量,足夠20萬台電視機用1小時。2008年起“地球一小時”將範圍擴展到全球,而成百上千個參與城市減排效果的相加,儘管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的比重仍微不足道,總量卻也為數可觀。

    熄滅燈光,給夜空添些“黑暗”

    除了節能減排,夜間燈火通明造成的光污染也被一些“地球一小時”相關活動組織者所關注。

    2009年是聯合國“國際天文年”,中國天文界為此準備的科普菜單中就有號召人們關掉電源、欣賞星光的“暗夜意識”項目,其中之一就是3月28日配合“地球一小時”在北京、上海、青島等城市組織觀星活動。

    “這些年遇到的很多人從來沒見過銀河、行星甚至流星,這也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代價吧。”在一次網絡訪談中,中國天文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曾如此感慨。

    城市照明的增強,正使世界各地的黑暗夜空紛紛“失守”。國家天文臺興隆基地總工程師姜曉軍表示,天文觀測正是夜空變亮的“受害者”,國際上歷史較悠久的天文臺,近年來大都不堪城市燈光之苦而另覓新址。

    對夜間光污染深表擔憂的,並不只是天文學家。近年來多項研究顯示,夜間光源周圍形成的人工白晝會打亂動植物的生物鐘正常節律,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內分泌從而對健康造成一定損害。

    “與能源消耗、全球變暖相比,星空消失的遺憾當然小多了。”姜曉軍説,“但通過這種人人都能注意到的光污染現象,也有助於喚起大家關注環境問題和節能減排。”

    姜曉軍表示,即便是“地球一小時”這種全球性活動,也不可能且沒必要讓一個大城市通過全面熄燈暫時把夜空“變黑”,天文界倡導的“暗夜保護”主要是鼓勵公眾自發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從國外經驗來看,減少光污染不等於限制城鎮用電,而是讓夜間照明更加合理。”他介紹説,給路燈改變角度、加裝燈罩以減少向天空散射的光線,關閉不必要的夜景燈光等,都是這方面的可行手段。

    長期堅持,讓活動化為習慣

    離開電源一個小時並不算長,況且國內許多城市媒體、企業在倡議市民參與其中的同時,也將在活動時間舉辦燭光音樂會、篝火晚會等五花八門的活動,希望讓參與者的短暫“無電夜生活”能有別樣的快樂體驗。

    當然,現代人不可能再讓黑夜限制自己的生活,而現階段的科技水平也還無法讓電廠、電器變得徹底“清潔”。因此,比“地球一小時”當夜表現更重要的,還是如何把節能的意識、經驗融入日常生活當中。

    “去年參加‘地球一小時’讓我養成了在抽水馬桶中放一個小塑料瓶的習慣,每天至少可以節省5升自來水;也習慣了每天用完檯燈、筆記本電腦後將主電源關閉……”上次受同學號召參加熄燈行動的上海網友“堅明”,如今不僅接受了更環保的生活方式,還通過QQ、論壇、公司網站和自己的博客,積極向每一個能看到的人介紹這項“拯救地球”的活動。

    聽説“鳥巢”、“水立方”要熄燈,這讓宿舍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邊的姬姓同學也挺高興。“平日路過時和在宿舍裏都能看到這片漂亮的夜景,但有時候也會覺得挺浪費電,畢竟這附近晚上也沒多少行人。”沃爾瑪知春路店的一些商戶接受採訪時也建議,城市夜景照明在非節假日不必搞得太亮。

    儘管如今節能減排、遏制全球變暖已成為公眾常識,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認為,“讓廣大公眾將環保和節能減排作為發自內心的習慣,而不只是一時的‘公益行動’或少數人的‘時尚行為’,還是一個需要長期建立的過程。”(記者 董子凡 實習生 葉夢姝)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環保節能新品何日進入百姓家
· 科學生活:未來太陽能建築將如何發展?
· 科學生活:新能源汽車到底何時駛進千家萬戶
· 科學生活:未來新能源會來自海洋嗎?
· 科學生活:地能技術能否取代空調?
· 科學生活:新建建築如何充分利用“太陽能”?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