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氣象科普:“非典型”梅雨會帶來什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03日   來源:科技日報

    每年6—7月正當江淮流域梅子黃熟的時候,淫雨總是下個不停,不時陣雨還伴有雷鳴,人們稱它為“梅雨”。由於此間陰雨時間長,濕度大,溫度又比較高,有利於各種黴菌滋生繁衍,食物、衣物等極易發黴,故又被人們膩煩地叫它“霉雨”。

    可是近些年來,受氣候變暖影響,“梅雨”呈現出“非典型”現象,其表現為梅雨期間降水日與量都明顯減少,“梅雨”的天氣氣候特徵趨弱。今年一些地方宣佈入梅後,不長的降水瞬時又被烈日高溫替代,這與古人“閒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的那般情景,産生了鮮明反差。

    對此,湖北省氣象局的專家們曾經做過“非典型”梅雨的分析,如對“旱梅”甚者“空梅”的分析。像1961年和1978年,都早在6月中旬或下旬前期,副熱帶高壓脊線即北跳到北緯26—27度,江漢平原和鄂東地區在副高的控制下晴熱少雨;另如1959年、1972年、1976年均屬出梅偏早的年份,較常年提前5—13天,使梅雨期降雨量少。上述“旱梅”武漢7月上旬雨量僅為0.0—42.9mm,較常年平均值少23.3%—100%。

    正常的梅雨,不僅能滿足水稻、棉花由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旺盛期的大量需水問題,而且梅雨可以裝滿塘堰、水庫,解決以後伏旱的不時之需。而對於降水過長過大的“澇梅”,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加以預防抗禦。

    而“非典型”梅雨,如同無羈野馬,不循規蹈矩,它會帶來什麼呢?

    其一,早稻“高溫不實”或者“高溫逼熟”。由於6月下旬或者7月上旬出現連續晴天,最高氣溫極易連續3天或以上高於35℃,對長江中下游雙季稻産區來講,早稻正值抽穗揚花到灌漿充實期,容易引起空殼率增高,結實率降低,或者因高溫逼熟,使灌漿不充分,千粒重下降。今年6月下旬早稻抽穗揚花期,就有部分地方出現了輕度熱害。

    其二,乾旱與漬澇均可能發生。由於梅雨期短、降水少則會引起乾旱。近年來,“非典型”梅雨期,其範圍不大的強降水(群眾所説的砣子雨)卻屢有發生,對漬澇的防禦亦不可放鬆。

    其三,可能出現盛夏冷害,引起中稻結實率下降;棉花早衰,産量降低。在6月過早出現高溫年份,易在盛夏出現“小暑一聲雷反轉成黃梅”的“二度梅”,或者熱帶低壓活動一般較為頻繁,陰雨天氣或因颱風登陸後減弱為的低氣壓,西側偏北風引導冷空氣南下,在陰雨期出現日平均氣溫連續三天或以上低於22—23℃的冷害,使中稻孕穗或者抽穗揚花期遭遇冷害,導致結實率下降。也會引起棉花早衰,産量降低。

    因此,對“非典型”梅雨應該因勢利導,趨利避害採取有效對策。(黃智敏)

 
 
 相關鏈結
· 氣象科普:雷電發生的頻率特性及危害
· 氣象科普:天氣預報能否與防災減災結合?
· 氣象科普:氣候變化對長江影響不容低估
· 氣象科普:我們能準確預測氣候嗎?
· 氣象科普:空氣質量優良為何難見藍天白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