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飯店用餐後,用一次性塑料餐盒把剩菜打包帶回家;到菜市場買熟食,用塑料袋提回家;到朋友家做客,用潔白髮亮的紙杯喝水;透明耐用的太空杯,即使一個不小心摔在地上,也不會破……誰也不會想到,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東西,一旦選擇不慎,就有可能買到劣質、有毒産品,危害到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
為提高消費者對這些産品的警惕,1月28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佈了“2010年度中國食品包裝行業‘十大隱憂産品’”,其中包括一次性塑料餐飲具、食品用塑料袋、置物盤、紙杯、太空杯與嬰兒奶瓶、PVC(聚氯乙烯)保鮮膜等。
警惕偽劣産品誤導消費者
一次性塑料餐飲具中最常見的是發泡塑料餐盒,很多快餐店使用的都是便宜、劣質的發泡塑料餐盒。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説,為降低成本,在劣質的一次性塑料餐飲具生産中,企業大量使用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石蠟等有毒有害原輔材料,或加入有致癌作用的熒光增白劑掩蓋雜質,甚至添加了來源不明的廢塑料。如長期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將滲入食物內,可能導致消費者慢性中毒。
食品用塑料袋也是消費者經常使用的産品,由於直接與食品接觸,國家對食品用塑料袋不僅原料要求高,而且要求應在食品袋上註明“食品用”字樣。然而,目前市場上非正規的食品用塑料袋,不僅沒有標注字樣,甚至是用廢塑料等違規原輔材料、染色生産的;有的是偽造或冒用他人QS生産許可證欺騙消費者;還有部分食品用塑料袋厚度不足0.015毫米,屬於國家明令的淘汰類産品。
董金獅説,由於宣傳力度不足,許多消費者都不了解非食品用與食品用塑料袋間的區別,使用非食品用塑料袋盛裝食品的情況時有發生。
密胺餐具又稱倣瓷餐具,去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劣質倣瓷餐具進行了圍剿,但劣質餐具改頭換面照樣出現在市場上。目前市場上部分置物盤是用有毒尿素甲醛樹脂生産的倣瓷餐具,再穿“置物盤”新衣,並在産品上印製盛裝水果等食品圖案,放在正規倣瓷餐具旁銷售,誤導消費者將“置物盤”當作可盛裝食品的器具。
其實,即使是合格的密胺倣瓷餐具,對使用條件也有要求,尤其是不能用微波爐加熱。合格密胺餐具使用溫度不應超過150℃,用醛樹脂生産的不合格餐具耐溫只是80℃。在80℃以上,醛樹脂倣瓷餐具就會揮發致癌物質甲醛。
長期使用含雙酚A産品易致癌
2010年度中國食品包裝行業“十大隱憂産品”評選提示,目前市場上充斥著大量不合格紙杯,主要原因是劣質紙杯生産廠家為減少成本,使用回收廢紙、廢塑料進行生産;為增白,還在原料裏增加了一些國家明令禁止用於食品包裝生産的熒光劑等;為使紙杯外圖案更鮮艷,使用劣質含苯型油墨,由於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溶劑,汞、鉛、砷等重金屬,對人體存在嚴重危害。
而太空杯與嬰兒奶瓶之所以入選“十大隱憂産品”,是因為部分不法企業在生産太空杯與嬰兒奶瓶時,添加了雙酚A。雙酚A大量用於生産環氧樹脂、聚碳酸酯、聚酯樹脂等,可用作聚氯乙烯穩定劑、塑料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農用殺菌劑、橡膠防老劑等。
雙酚A屬低毒品,實驗證明,人體長期使用含有雙酚A的食品包裝,有可能導致前列腺癌、乳腺癌、糖尿病及心臟、肝臟等器官的病變。目前,歐盟各國逐漸對有機化工原料雙酚A下達了禁令。
部分超市出售熟食用PVC保鮮膜包裹,由於PVC保鮮膜內含較多增塑劑,用它包裝肉食、熟食、油脂食品或用微波爐加熱,均可能導致增塑劑與氯乙烯單體溶出到食物中。有些消費者用PVC保鮮膜包裹身體減肥,也會導致增塑劑和氯乙烯單體溶出,威脅健康。此外,由於對健康和環境存在危害,PVC熱收縮膜、食品包裝材料及添加劑、奶製品包裝袋、商品過度包裝也被列入2010年食品包裝行業“十大隱憂産品”。
認清標誌 正規途徑購買
為了加強食品包裝的安全性,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早在2006年開始對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製品實施市場準入(QS)制度,部分生産企業陸續取得了國家頒布的生産許可證。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也在2009年12月1日正式實施《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等。
董金獅建議消費者,在使用一次性塑料餐飲具時,注意盒底是否有QS標誌和編號;食品用塑料袋是否有註明“食品用”字樣,厚度是否大於0.015毫米;應去大型商場和正規超市購買置物盤、紙杯、太空杯與嬰兒奶瓶、PVC保鮮膜等,購買時注意密胺餐具底部是否有QS標誌和編號;而合格紙杯上應有生産許可標識(QS)、生産日期和廠家信息;使用PVC保鮮膜時要注意“不能接觸帶油脂食品”“不得微波爐加熱”“不得高溫使用”等。
由於紙杯目前執行的標準為輕工部的行業標準《紙杯》,標準中並沒有對油墨提出要求,董金獅呼籲,應儘快出臺紙杯的國家標準,禁止使用劣質含苯型油墨,確保紙杯的質量安全。(記者 李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