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PM2.5對人體傷害到底有多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1月18日 08時59分   來源:科技日報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雖然它的直徑不到頭髮絲的1/20,但卻可能成為引發肺癌的“奪命殺手”。

    顆粒物吸附的化學物質危害最大

    調研結果顯示,如果PM2.5超標後,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醫院心血管系統的急診及死亡要增加6%到7%,高血壓病的急診要增加5%。

    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解釋,實際上顆粒物對健康的影響,本質上講是顆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種化學物質對健康的影響,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應,吸附了二噁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屬就有重金屬的危害,關鍵是要看吸附了什麼東西。

    “PM2.5對人體的傷害是一個長期過程,它的影響不是一兩天或幾個月就可以表現出來的。吸入者可能在連續吸入十幾、二十年後才會發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王臻教授透露,PM2.5對呼吸系統的影響最直接。每到冬季灰霾天,醫院呼吸科門診的就診量就會明顯增加。相反,一場大雪過後,醫院裏不僅感冒患者減少,許多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病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緩解。這是因為下雪會過濾可吸入顆粒,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所以大家通常都會覺得雪後的空氣尤其清新。

    另外,附著了重金屬和多種致病菌的有害顆粒進入人體後,可以通過人體的循環系統滲入血液,對包括心臟、血管在內的器官造成損害。

    或成為慢阻肺上升的重要原因

    研究發現,粒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也即PM2.5),能夠直接進入肺泡並被巨噬細胞吞噬,可以永遠停留在肺泡裏,不是單純對呼吸系統,對心血管、對神經系統等都會有影響。研究發現,由細顆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塵暴更大。

    越是細小的粉塵顆粒越難以預防。“這種顆粒不能通過打噴嚏、咳嗽、吐痰等方式排出,只能沉積在肺部,經年累月,就像一顆隨時會爆炸的定時炸彈,時時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王臻説,細的粉塵顆粒可以直接吸入氣管、支氣管、肺部,引起炎症反應。

    從全世界來看,慢性阻塞性肺氣病發病率一直呈上升趨勢。該病症的急性發作除了病毒、細菌的感染外,空氣寒冷和大量粉塵顆粒的吸入都是重要原因。

    對心血管、神經系統有影響

    研究發現,PM2.5吸入人體後,一部分會攜帶有害物質進入血液,對血管尤其是最內層的血管內膜層造成損傷。血管壁的損傷是心腦血管病的開始,由此會産生血管內膜增厚、血管狹窄等一系列高血壓症狀。

    德國研究人員調查了德國兩個城市的3399位居民,結果發現:居住在交通要道150米之內的居民與遠離交通要道的居民相比,冠心病的發生率增加了1.85倍,原因是臨近街道的居民吸入了更多的PM2.5。

    人體吸入污染的空氣後,超細的顆粒會直接進入血液,附著在超細顆粒上的有毒有害物質會對血管內膜造成損傷,導致內膜壁發生炎症反應,久而久之出現斑塊以及增厚現象,從而使血管內膜加厚,發生狹窄,加大引發血栓的可能。

    “另外,除了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系統外,PM2.5還會影響到人體內分泌系統。”王臻解釋説,長時間的灰霾繚繞、缺乏太陽光照射,人體中的松果體會分泌出較多的松果體素,而甲狀腺素、腎上腺素濃度相對降低。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是喚起細胞工作的激素,一旦減少,細胞就會“偷懶”,變得極不活躍,人就會顯得沒精打采。因而,人也因此容易産生悲觀情緒,影響心理健康。

    清晨傍晚少出行少開窗

    近幾年,許多氣象臺站將以PM2.5等顆粒為物質基礎的“霾天氣”分為三級:輕度霾、中度霾和重度霾。其中輕度霾是指能見度大於5千米且小于10千米的霾天氣;中度霾是指能見度大於2千米且小于等於5千米的霾天氣;而重度霾則是指能見度小于等於2千米的霾天氣。如果預報結果為中度霾,居民就要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並適度減少運動量與運動強度,以減輕霾天氣對健康的危害。如果是重度霾,居民就要關閉門窗,降低室外PM2.5的污染對居室內的影響;儘量避免戶外活動,從而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同時,王臻還提醒公眾,防範PM2.5對健康的傷害,必須從日常生活著手。首先,戶外鍛鍊要選好時間。冬季天黑以後天亮以前剛好是一天中空氣質量最差的時候,人們外出和運動最好避開這兩個時段,尤其是中老年人儘量選擇10時—14時出行。回到室內一定要及時洗臉、洗手、漱口,清洗鼻腔。其次,要多喝水、減少吸煙,同時遠離 “二手煙”,減輕肺、肝等身體器官的負擔。

    王臻強調説,其實,低碳生活就在大家的一念之間:少開一天車,儘量採用步行、騎自行車或坐公交車、地鐵等出行方式;選購小排量環保車型,告別大排量的SUV;少乘電梯,多走樓梯;使用空調不要頻繁開和關,冬天調低一度,夏天調高一度……暢行低碳生活的每件小事,都是為減輕空氣污染盡一份力量。(記者 李穎)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禽鳥糞便是人感染禽流感源頭嗎?
· 科學生活:如何預防超級細菌感染公眾?
· 科學生活:廢棄殺蟲劑究竟對人有哪些危害?
· 科學生活:天降酸雨該如何應對?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