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人的體質真存在酸鹼性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5月17日 09時02分   來源:科技日報

    最近,互聯網上流傳著一則“酸性體質猛于虎”的段子。段子稱,曾任台灣前馬偕醫院院長呂革令博士經臨床實驗發現,酸性體質更容易患癌,癌症病人血液檢查的結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應。而弱鹼性體質則是健康的,在弱鹼狀態下,癌細胞無法生長甚至無法生存。因此,呂革令給出的防癌建議是,少吃酸性食物,多吃鹼性食物,將酸性體質調養成鹼性體質。

    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pH值是判斷酸鹼性的標準。pH值一般在0—14之間,當pH值為7時,是中性;小于7時為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強;大於7時為鹼性,值越大,鹼性越強。那麼,人的體質也可以根據pH劃分為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嗎?

    人體血液pH值呈弱鹼性

    張先生從淘寶網上買了一隻托瑪琳杯,他説自己是看中了此款杯子的廣告語——“15分鐘便可將倒入水杯中的普通飲用水轉變成為弱鹼性水”。張先生説:“聽説弱鹼性水對人體健康有益,我工作繁忙,很難抽出時間鍛鍊,指望著多喝弱鹼性水來調養身體。”

    王女士最近正在嚴格執行一套“鹼性食物搭配法”,只吃水果蔬菜,堅決杜絕肉、蛋、奶等高蛋白含量食物。王女士説:“夏天到了,我想通過調整飲食結構瘦下來,最好形成易瘦體質,聽説鹼性體質就是易瘦體質,所以我只吃水果蔬菜這些鹼性的食物。”

    像張先生和王女士一樣相信“酸鹼性體質”説法的不在少數,好多人以為,多攝入鹼性水質和鹼性食物有利身體健康,而且“多吃水果蔬菜”的原則剛好與營養學常識符合。因此,這些人熱衷於喝鹼性水、吃鹼性水果蔬菜。

    其實,人體血液的pH值一般維持在7.35—7.45之間,呈弱鹼性。如果血液pH值低於7.35,人體細胞將無法完成生理功能,結果是導致“酸中毒”,而不是簡單的“酸性體質”。

    人體會自動調節酸鹼平衡

    筆者以“酸性體質”做關鍵詞,查閱醫學文獻,結果一無所獲。筆者又以“呂革令”做關鍵詞,查閱期刊文獻,只找到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標題是《酸性體質與癌有緣》,文章內容是台北一位年輕的張先生不幸患了癌症,肺部長了如小孩拳頭一般大小的腫瘤,後來聽從台灣馬偕醫院前任院長呂革令博士建議,少吃酸性的葷食類,多吃鹼性食物,結果過了5年,張先生的腫瘤消失了。

    反偽打假鬥士方舟子早在2010年就對酸鹼性體質這一説法打過假,他在《騙人的“酸性體質學説”》一文中指出,“酸性體質學説是一種騙人的偽科學説,如果相信了它去購買‘排酸’保健品,那是在浪費金錢,如果根據它來指導飲食,反而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按照酸鹼度,確實可以將食物劃分為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但這樣的劃分沒有意義。方舟子指出,無論是什麼食物,吃到胃裏都變成了“酸性食物”。胃酸是強酸性,pH值可低到1—2,在它的作用下,食物都成了酸性。食物從胃進入腸道,被鹼性的腸液中和,又成了“鹼性食物”。所以,吃下去的食物,不管原來是酸性還是鹼性,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是先變成“酸性食物”,再變成“鹼性食物”。

    至於人體體質的酸鹼性,方舟子指出,“人體會自動調節酸鹼平衡。”如果膳食中蛋白質攝入過多,蛋白質分解産生的氨基酸在血液中累積,有可能讓血液變酸性,這時,鈣會從骨質中釋放出來中和它們。細胞代謝過程中産生的二氧化碳被送到血液中形成碳酸,但人體可以通過呼吸不停地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去。

    儘管酸鹼性體質學説早已被打了假,但在互聯網上依舊傳得紅紅火火。在微博和人人網這些社交網站上,“酸鹼性體質”段子隔三差五就被分享轉載,使一些人信以為真。

    酸中毒≠酸性體質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血液的pH值精確保持在7.35—7.45之間,這是人體細胞完成生理功能的最佳酸鹼度,少一分或者多一分都不正常。人體酸鹼平衡非常重要,如果人體血液pH值低於7.35,會發生酸中毒,而pH值高於7.45則是鹼中毒。

    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營養師顧中一在果殼網上撰文指出,“酸性體質”其實是偷換了“酸中毒”概念。臨床上確實有酸中毒發生,比如糖尿病人的酮症酸中毒等,但這些都是由於服用了某種藥,或者是患了某種疾病才出現的,如腹瀉、腎衰竭、脫水等。換言之,是先得了病,才出現的酸中毒,而不是酸性體質導致了疾病。

    互聯網上流傳的段子聲稱:相當一部分人屬於“酸性體質”,表現為新陳代謝緩慢、易疲勞、情緒不穩定、肥胖等等。其實,這些所謂的“酸性體質症狀”都是亞健康的表現。而要改善亞健康狀況,必須養成健康的飲食和作息習慣,保持心情愉悅,保證運動充足。“多吃水果、蔬菜、粗糧等健康食物,少吃肥肉、油炸類不健康食物,早睡早起,杜絕熬夜,養成定期運動習慣,保持身心愉悅。”這些老生常談的常識,又在“酸鹼性體質”説法下,成了“將酸性體質調整成鹼性體質的要訣”,其原理不過是換湯不換藥,沒有什麼新意可言。(實習生 郭靜)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人們該如何認識和預防腫瘤?
· 科學生活:檢測癌症基因能否一紙完成?
· 科學生活:頻繁倒班真的會誘發癌症嗎?
· 科學生活:預防癌症健康飲食很重要
· 科學生活:中醫食療為何能防治癌症?
· 科學生活:肺癌的危險因素和預防措施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