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6月11日專電(記者 周潤健)6月12日迎來端午節。細心的公眾會發現,去年的端午節出現在陽曆6月23日,這意味著今年的端午節比去年提前11天到來。
端午節是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去年對應的陽曆日期是6月23日,今年對應的陽曆日期是6月12日,而明年對應的陽曆日期是6月2日。同樣是端午節,為什麼陽曆的日期會差這麼多天呢?
我國天文教育專家趙之珩解釋説,端午節屬於我國現行農曆中的一個節日。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3年下來,就少了1個多月。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季節錯亂的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用增加“閏月”的辦法,方法是“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
2012年的農曆年裏有一個閏四月,因此,農曆五月對應的陽曆日期就要遲很多,而2013年的農曆年裏沒有閏月,農曆五月對應的陽曆日期相對來講就比較正常。
“由於我國曆法的這種巧妙安排,有時農曆年裏會被安排一個‘閏五月’,這樣會導致一年出現兩個‘農曆五月初五’的有趣現象,如2009年和2028年。”趙之珩強調説,“但不論‘閏’哪個月,端午節的陽曆日期都在陽曆5月至6月之間徘徊。”
據了解,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又稱端五節、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解粽節、粽子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習俗眾多,其中尤以吃粽子和賽龍舟最為普遍。2008年,端午節和中秋節、清明節一起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並放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