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8月22日電(記者 周潤健)《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23日7時2分迎來“處暑”節氣,這意味著暑氣逐漸消退,氣溫開始下降。專家提示説,處暑後,天氣漸涼,人們要注意化解“秋乏”。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説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
氣象專家表示,處暑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捩點。處暑前後,雖然我國大部分地區還處於夏季,但是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開始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
醫學專家介紹説,進入秋季後,人們身體出汗明顯減少,人的機體也進入休整階段,水鹽代謝功能開始恢復平衡,然而此時卻有一種疲憊感,這就是人們常説的“秋乏”。要化解“秋乏”,可從調節人體節律入手,合理調整日常起居:應避免熬夜,睡眠要充足;多吃些含維生素的鹼性食物,如西紅柿、茄子、柑橘、柿子、馬鈴薯、葡萄和梨等;適當加強戶外運動,如慢跑、打拳、做操、爬山等。
醫學專家還特別提醒説,處暑時節,白天氣溫雖然仍會很高,但早晚溫度低,溫差較大,人們還要預防感冒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