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復蘇之時,蟄伏了一冬的雷電也出來“活動筋骨”,網友紛紛通過微博對這一天氣現象進行播報。氣象專家表示,從現在開始,我國進入雷電多發時期,公眾要學習一些防雷避雷知識,加強防範,避免災害發生。
微博網友紛紛圍觀早春第一雷
3月1日淩晨,湖北南部上空響起驚雷,網友“酒喝多以後”隨即在微博上發出信息,“今年天氣有點怪,沒有出正月就打雷了。”這還不是中國大地的第一聲初雷,從2月底開始,雷電就陸續光顧了貴州、湖南、湖北、江蘇、安徽、河南、陜西等地。2月27日夜間江蘇揚州、鹽城等地的雷雨天氣更是在網上引起了網友的圍觀,很多網友在微博上記錄了這次過程,在表達對春天熱切期盼的同時,也有人對此感到很新鮮,甚至疑惑:“這雪沒化完竟然開始雷雨了”、“驚蟄了麼?怎麼還打雷了!”
暖濕氣流強盛致使“未過驚蟄先打雷”
“雷電天氣的出現反映了近期暖濕氣流有明顯增強,是強烈的空氣垂直對流運動的結果。”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專家李小泉回應了網友的疑問。他表示,之所有驚蟄未到而偶有雷聲,是由於近期南方暖濕氣流明顯增強,而北方來的冷空氣仍在負隅頑抗,冷暖空氣激烈碰撞促發了強烈的對流活動。當潮濕的暖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時就會形成高大的積雨雲,雲中電場的正負電荷發生碰撞並放電,從而使萬鈞雷霆驟然發生。
我國雷電多發期到來 將持續至秋末
“由於我國南北跨度大,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李小泉翻閱了近40年氣象資料並專門製作了一張全國初雷平均日期分佈圖,其上顯示,就多年平均而言,貴州東部、湖南西部和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新疆甘肅等地的部分地區則要等到6月。
全國初雷平均日期分佈圖
“從氣候上説,江南一帶雷電出現這麼早並不算異常,也正好契合了當地關於‘未過驚蟄先打雷’的説法。”李小泉説。
專傢具體解釋了我國雷電活動的季節轉換過程和原理:冬季大氣幹冷,則無雷;春季水汽漸起,則初雷;夏季高溫潮濕,則雷盛;秋季水汽漸去,則雷潛。“從每年3月份開始一直到11月,都是我國雷電多發期,特別是在華南、川西一帶,年平均雷暴日數最多的地方可達100天以上。”
公眾需學習防雷知識
加強安全防範與春雷帶給網友驚喜不同,專家更在意的是雷電天氣所帶來的危害。“雷電的出現提醒我們要開始防雷了,”李小泉介紹,“我國每年因雷電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達到1000多人,經濟損失達到上百億元,在當前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強雷暴等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有增加的趨勢,但人們對雷擊災害的認識和防雷意識還不夠。”
貴州省防雷減災中心副主任唐寶均也對今年的防雷形勢表示了擔憂,在接受本網採訪時他特別提到農村防雷的薄弱。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以來,該省發生比較嚴重的雷擊災害事故1016起,人員傷亡有97%發生在農村。目前,當地正在加速農村防雷工程建設,向農民群眾普及防雷避雷知識,提高其防雷意識,避免災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