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北京市中小學校將把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作為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指標。最遲明年年初,北京市初中生就會擁有記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個人電子成長記錄,家長、教師和學生本人均可查看。
中小學生可在社區當義工
“汲取奧運教育和學生志願者的成功經驗,中小學生在校期間的志願服務經歷也將納入到綜合素質評價中。”據北京市教科研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學生定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的情況將是綜合素質評價中的重要指標。志願服務經歷將與“綜合實踐課程”相聯絡。
以高中為例,高一、高二必須累計參加不少於10個工作日,共計80個小時的社區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幫助社區書信處理、為社區居民組織康樂活動、護送老人和傷殘人士、照看兒童、為病人、殘疾人做家務等。小學3至6年級和初中三年的綜合實踐課時為140學時,學校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社區服務時間。中小學生可在自己居住的社區擔任義工和志願者,進行社區服務。
包括社區服務在內的綜合實踐課程要排入課表,課時不得隨意侵佔。
中考有望不再只看分數
據透露,北京市中考制度將嘗試並推廣多種測試方式,即學校錄取不再只看分數,還會依據綜合素質評價。雖然中考改革的具體時間表還沒出來,但其改革方向將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
繼年初高中課改首批學生全部擁有了綜合素質評價個人電子網頁後,最遲明年年初,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也將上線,並實現與高中評價數據的對接。這意味著學生升學後,高中老師可以通過電子平臺獲知學生在初中的成長經歷。
“××教育進課堂”不能隨意提
目前,北京市小學、初中已完成首輪課改實驗,公眾對課改政策及社會教育滿意度逐年上升。但在首輪課改中,仍存在部分教師照本宣科、生硬灌輸,部分學校也沒有很好開發校本課程,部分課程課時分配不盡合理,隨意提出“××課程進課堂”等現象。
有關負責人透露,在新一輪課改計劃中,將加強課程計劃意識,凡列入課程的教育教學內容,須經過北京市教委批准,並統一確定課程設置,不能隨便提出“××教育進課堂”。
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各區縣有權選擇教材,學生所用教材版本過多,對教研活動産生一定影響。北京市正在醞釀教材專家評審制度,經過專家評審,向各區縣選擇推薦義務教育階段教材。(記者 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