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十一五”期間,重慶市教委著力實施“五項工程”,全市義務教育實現由“快”向“好”、由“量”向“質”的轉軌,確保每個孩子沐浴在公平教育陽光下。
一是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統籌資金100余億元,改造農村學校、薄弱學校3193所。投入68億元,建成農村寄宿制學校2080所。投入資金21.7億元,建成中小學塑膠運動場1172片,對989所農村寄宿制學校食堂進行標準化建設。全市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率達到60%,其中“一圈”地區達到80%,渝東北地區達到65%。
二是城鄉教師培優成名工程。堅持區縣域內城鄉教職工編制同一標準,擇優錄取7593名代課教師為公辦教師,公開招聘6387名“特設崗位”教師,重點補充音體美、英語等緊缺學科教師。安排培訓經費1億元,培訓農村骨幹教師33950名,組織19萬農村義務教育教師參加全員免費培訓。培養命名市級骨幹教師3843名,骨幹校長146名。
三是農村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實施中小學領雁工程,在100所城鎮示範學校的引領下,100所農村項目學校縮小了質量差距。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和藝體、科技“2+2”項目實驗,農村孩子也能像城裏孩子一樣全面發展。深化農村教育教學改革,“綦江縣區域推進農村課堂教學改革”、“江津區村校課程改革”等一批課改成果得到廣泛推廣。
四是中小學扶弱濟困工程。建立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推廣“4+1”教育模式,實現110萬農村留守兒童“學業有教、監護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護”目標。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指定就讀學校達到680所,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增加到27.8萬人,佔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8.5%。建立健全貧困學生資助體系,確保每一名兒童不因貧困而失學。投入10.7億元全面實施“蛋奶工程”和“愛心午餐”計劃,全市中小學生平均身高比2007年增加近2cm ,平均體重增加1.7千克。
五是義務教育改革創新工程。健全義務均衡發展推進機制,各區縣成立領導小組,制訂實施方案,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全市義務教育形成“上下聯動,城鄉互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各地積極探索“百校牽手”“結對幫扶”“捆綁發展”“名校集團”等模式,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創新督導評估機制,對萬州、南岸、沙坪壩等3個區進行均衡發展合格區縣評估試點,督促追加經費8776萬元用於義務教育,縮小城鄉教育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