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14: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重點任務
新農村建設科技促進行動。包括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興産業,建設農村社區,推進城鎮化,壯大科技型企業,完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培育新型農民和優化科技人才隊伍,開展試點示範。引導建設300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200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鄉鎮,100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縣。
星火富民工程。建設10個國家星火産業帶和100個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培育50個農村區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培育100家創新型龍頭企業,轉化5000項農村先進適用技術,建立覆蓋全國的星火110科技信息共享和服務平臺。發展50個國家級星火培訓基地和3000家星火學校,培訓農民5000萬人次以上。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重點支持新産品、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與推廣,熟化和示範應用2000項最新農業科技成果,形成100個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試點總數達到80~100個,認定30~50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轉化、示範和應用農業新技術成果2000項,形成國家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20個。
|
3.把握未來發展,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
發展思路:把握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趨勢,著眼長遠發展,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優化學科佈局,重點開展國家戰略需求的基礎研究,組織前沿技術研究開發,統籌部署技術的系統集成和應用,著力建設國際一流的研究基地和人才隊伍,顯著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培育新興産業,引領未來發展。
階段目標:“十一五”期間,大幅度提高基礎研究投入經費,重點發展一批新興交叉學科,完成4個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的啟動和部署工作,解決一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在航天技術領域保持我國的相對優勢,在信息、生物、新材料和海洋等戰略必爭領域贏得主動權,力爭在國家未來發展的重大需求和前沿技術的結合點上取得一批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原始性創新成果,形成一批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系統和産品。
(1)超前部署前沿技術研究
“十一五”期間,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選擇生物和醫藥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先進製造技術、先進能源技術、海洋技術、資源環境技術、現代農業技術、現代交通技術、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等作為超前部署的重點,堅持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力求突破核心技術,引領高技術産業與新興産業發展。
生物和醫藥技術。以現代生物高技術為突破口,發展基因組和蛋白質組技術、幹細胞技術、生物納米技術、疫苗和抗體製備技術、轉基因技術等;以腫瘤、心腦肺血管和糖尿病、肝病和老年病為重點,加強生物技術與臨床資源的有機結合,突破若干重大疾病預防和診治的關鍵技術;以醫藥、食品和工業發酵為突破口,強化生物技術向産業的應用輻射。重點研究基因操作和蛋白質工程技術、新一代工業生物技術、生物信息與生物計算技術。組織實施疫苗與抗體工程、幹細胞與組織工程、功能基因組與蛋白質組、重大疾病的分子分型和個體化診療等重大項目。
信息技術。掌握部分可與發達國家“相互交換或轉讓”的技術,發展微電子與光電子技術、先進網絡技術、先進傳感技術、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等技術,推動以我為主的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進入全球信息技術的“供應鏈”並在重要環節形成競爭優勢。重點研究智慧感知與先進計算技術、自組織網絡與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組織實施高性能計算機及網格服務環境、新一代高可信互聯網等重大項目。
新材料技術。按照材料結構功能複合化、功能材料智慧化、材料與器件集成化、製備和使用過程綠色化的發展趨勢,突破現代材料設計、評價、表徵與先進製備加工技術,重點研究智慧材料設計與先進製備技術、高溫超導和高效能源材料技術、納米材料與器件、光電信息與特種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組織實施半導體照明工程、新一代平板顯示技術、軍工配套關鍵材料及工程化技術重大項目。
先進製造技術。瞄準先進製造技術發展的前沿,從提高設計、製造和集成能力入手,研究先進製造的關鍵技術、單元産品與集成系統,發展節能、降耗、環保、高效製造業,提升我國先進製造技術水平。重點研究極端製造技術、智慧機器人技術、重大産品和重大設施壽命預測技術、現代製造集成技術。組織實施射頻標簽(RFID)技術與應用重大項目。
先進能源技術。大力開發節能和煤炭高效利用、轉化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掌握核能、氫能開發與利用技術。重點研究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高效節能與分佈式供能技術、潔凈煤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組織實施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産示範工程、快中子實驗堆、重型燃氣輪機創新工程、生物質能源等重大項目。
海洋技術。以維護國家海洋主權與權益、促進海洋開發與保護為主線,深化淺海,開拓深遠海。研究近海邊際油田、深水油氣田、天然氣水合物和大洋海底資源勘探開發的關鍵技術,研製相關重大裝備,具備200海裏經濟專屬區及西太平洋立體綜合監測與監控的技術能力,研製50個海洋創新藥物與海洋生物製品等高附加值産品,建立10個海洋高技術平臺。重點研究海洋環境立體監測技術、深海探測與作業技術、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組織實施南海深水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關鍵技術和裝備、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關鍵技術、深海空間站工程關鍵技術重大項目。
資源環境技術。圍繞擴大戰略性礦産資源儲量和提高資源利用率,按照“增加儲量,高效開發,綜合防治,改善環境”的原則,重點突破100項資源與環境關鍵技術,形成深部及複雜條件下油氣和固體礦産資源高效勘探開發的技術能力,建立區域環境污染控制技術體系及綜合防治模式。重點研究礦産資源高效勘查與開發技術、複雜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技術、環境污染治理新技術、環境監測及環境風險評價技術。組織實施先進鑽井技術與裝備、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系統、重點城市群大氣複合污染綜合防治與技術集成示範重大項目。
現代農業技術。加強農業生物技術、農業信息技術、農業智慧化技術和現代食品生物工程技術等前沿技術創新,顯著增強我國在農業高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重點研究動植物品種分子設計、數字農業技術、現代食品生物工程技術、農産品生境控制與質量分子檢測技術。組織實施主要農業動植物功能基因組、農業生物藥物創制、精準農業技術與裝備、海水養殖種子工程重大項目。
現代交通技術。發展綜合交通智慧化技術,實現綜合交通運輸服務、組織和控制的個性化、智慧化和可視化;掌握汽車設計與製造的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品牌産品産業化;突破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和安全關鍵技術,增強交通運輸安全保障能力,提高運網能力和運輸效率。重點研究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安全技術、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核心技術。組織實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
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圍繞國家綜合地球觀測系統、自主衛星導航系統、月球探測、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以及行業重大應用需求,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建立若干國家級應用節點的地球觀測網格體系,形成若干重大應用示範系統,大幅度提高國産空間信息處理軟體和導航定位終端産品的市場佔有率。重點研究新型遙感器、地球空間信息系統技術、高精度無縫導航定位技術。
(2)穩定支持基礎研究
堅持服務國家目標與鼓勵自由探索相結合的原則,按照“求真探源,人才為本;發展基地,營造環境;雙力驅動,重點突破”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完善學科佈局,在新興交叉學科和科學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科學發展的主流方向和具有我國優勢、特色的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一批在國際上産生重大影響的原始性創新成果,大幅提升我國在國際科學界的地位;實施蛋白質研究、量子調控研究、納米科學技術研究、發育與生殖研究四個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提高我國原始創新能力。
學科發展和科學前沿重大問題。在全面部署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物科學等基礎學科的基礎上,培育和支持新興交叉學科,促進學科全面協調發展;選擇一批重大科學前沿問題開展研究。優先部署生命過程的定量研究與系統整合,凝聚態物質與新效應,物質深層次結構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學規律,核心數學及其在交叉領域的應用,地球系統過程與資源、環境和災害效應,新物質創造與轉化的化學過程,腦科學與認知科學,科學實驗與觀測方法、技術和設備的創新等方向的重點課題。
專欄15:科學前沿重大問題
生命過程的定量研究與系統整合。重點開展遺傳信息的表達與調控,表觀遺傳學,系統生物學,系統發育與進化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研究,建立和完善系統生物學研究平臺和模式生物平臺。
凝聚態物質與新效應。圍繞強關聯體系、軟凝聚態物質、極端條件下凝聚態物質等方面,加強新材料、新現象、新效應、新理論的研究,力爭取得重大突破。
物質深層次結構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學規律。主要研究粒子物理學前沿基本問題,暗物質與暗能量的本質,微觀和宇觀尺度以及高能、高密、超高壓、超強磁場等極端狀態下的物質結構與物理規律,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等。
核心數學及其在交叉領域的應用。重點研究核心數學中的重大問題,研究數學與物理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工程科學、經濟與金融等學科相互交叉而産生的重要數學問題,如離散問題、隨機問題、量子問題、算法問題以及大量非線性現象中的數學理論和方法等。
地球系統過程與資源、環境和災害效應。建立陸基、海基、空基、天基地球觀測與探測系統和共享的地球系統數據庫,提高污染監測和歸趨模擬能力以及對重大災害的預報能力,在大陸動力學、地球各圈層相互作用等方向取得重大進展。
新物質創造與轉化的化學過程。發展物質合成、製備與轉化的新策略、新方法,實現功能分子、凝聚態和聚集態分子功能體系的設計、可控合成、製備與轉化,發展環境友好的新方法、新反應與新路線、新催化劑與新試劑。
腦科學與認知科學。重點研究腦功能的細胞和分子機理,腦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機理,腦發育、可塑性與人類智力的關係,腦的智力發育過程和機制,學習記憶等腦高級認知功能的過程及其神經基礎等。
科學實驗與觀測方法、技術和設備的創新。重點研究生命科學中動態、實時、原位、無損地高靈敏的檢測、分析和成像方法和技術;物質組成、結構及性能的空間、時間高分辨實時、原位觀測和表徵的新方法;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研究中新觀測手段和信息獲取的新方法。
|
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基礎研究領域。圍繞農業、能源、信息、資源環境、人口與健康、材料、綜合交叉和重要科學前沿等領域的戰略需求,重點部署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基礎研究,農業生物遺傳改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基礎科學問題,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的影響機制,全球變化及其區域響應,複雜系統、災變形成及其預測調控,能源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基礎材料改性優化、新材料設計探索及其服役失效機理研究,極端環境條件下製造的科學基礎,航空航天的重大基礎科學問題,支持信息技術發展的科學基礎等方面的研究。
專欄16: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基礎研究領域
農業領域。重點研究農業生物功能基因組學,生物多樣性與新品種培育的遺傳學基礎,農業生物災害預測、控制與生物安全,農業資源高效利用與生態保護及修復、農産品營養品質與農産品安全的基礎科學問題,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環境和生態問題等。
能源領域。重點研究化石能源高效潔凈利用與轉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經濟利用,大規模利用核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巨型互聯電網安全性,氫能規模無污染製備、輸運和存儲等方面的關鍵科學問題。
信息領域。開展微納集成電路與光電子器件,高性能計算與高可信軟體,泛在、可控的下一代信息網絡,海量信息存儲與處理的理論和方法,人機交互理論,信息安全理論等方面研究,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提供新理論和新方法。
資源環境領域。重點開展水循環與水資源高效利用,戰略性礦産資源和化石能源成礦(藏)規律研究,以及勘探開發和集約利用的新理論與新方法,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規律,大規模人類活動的生態影響和區域生態安全,環境質量演變和污染控制,全球變化及其區域響應和適應,中國近海及海洋生態環境演變和海洋安全等研究。
人口與健康領域。重點開展人體生理和病理過程分子與細胞機制,神經、免疫、內分泌系統在健康與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藥物作用機理等研究。設置重大傳染病和中醫理論專項,加強病原體傳播變異規律與致病機制和中醫理論研究。
材料領域。重點研究基礎材料改性優化,新材料的理化性質,圍繞低維化、人工結構化、集成化、智慧化等新物理構架探索、設計和製備新材料,材料成型、加工的新原理與新方法,材料表徵與測量,材料服役行為及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等。
綜合交叉領域。重點研究極端環境條件製造的科學基礎,複雜系統災變形成及其預測控制,城市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交通物流和社會公共安全相關科學問題,典型地區行業循環經濟系統結構與功能,空間探測等多領域交叉重大科學問題。
重要科學前沿。重點支持經過科學基金培育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學前沿研究,基於重大科學工程開展的科學前沿研究,基於重大國際合作計劃開展的科學前沿研究,需要重點部署的前瞻性基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