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優惠政策助力少數民族地區走向繁榮發展之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26日   來源:新華社

    新動力 新生活 新憧憬
——優惠政策助力少數民族地區走向繁榮發展之路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新華社記者譚浩)在帕米爾高原收看電視實況轉播,在雪域高地暢遊網絡世界,在洱海之畔傾聽白族姑娘吟誦著新生活……幸福挂在他們的臉上,也寫在他們的心裏。

    近年來,國家不斷推出各種優惠政策,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繁榮發展源源不斷注入“動力”。從巍巍崑崙到南國邊陲,從茫茫雪原到河套平原,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在創造和享受新生活的同時,也和全國人民一起憧憬和描繪著未來的美好藍圖。

    特殊優惠政策成為少數民族繁榮發展的新動力

    “孩子上學不用愁,生病住院可報銷,貧困老人領補助,鹽巴茶錢有保障。” 四川木裏藏區的扎西老爹樂呵呵地總結,道出了當地藏族群眾正享受的支農惠農優惠政策。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加強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使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並制定了三個國家專項規劃,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在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産方面,還設立了貼息貸款、實行貸款利率優惠、稅收優惠等一整套特殊優惠政策。

    2007年初,國務院又審議通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專門就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制定的相關規劃——《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這是我國政府為進一步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之一。

    ——加強民族自治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對帶動當地發展起重大作用的交通、水利、電力、通信、能源等公共基礎設施項目;

    ——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優先安排與少數民族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農田水利、電力、通信、鄉村道路、清潔能源、民房改造等中小型公益性項目;

    ——繼續實施“西新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努力實現民族自治地方2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

    ……

    在這些特殊和優惠政策的幫助下,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正在發生巨變,“老、少、邊、山、窮”地區的烙印,保守和封閉,落後和貧窮正在逐漸遠離了他們。布依族聚居的壩上村坐落地黔中大山深處,村民組長岑登髮指著面前的田地説:“這些年大家外出打工,政府又請來科技人員幫種大棚西瓜,增加了收入,生活越來越好。全村2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有彩電,不少村民還買了摩托車。”

    從2007年起,國家每年安排興邊富民行動資金1.8億元,確定60個興邊富民行動重點縣,佔邊境縣總數的45%。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興邊富民行動資金4.85億元,建設各類項目2萬多個,為邊境地區各族群眾辦了許多好事、實事,促進了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積累了扶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經驗,被稱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實踐表明,隨著興邊富民行動的深入開展,邊境民族地區的開發建設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全國區域發展戰略佈局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

    社會發展突飛猛進 百姓生活翻天覆地

    光陰荏苒,數十載彈指一揮間。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各族人民群眾經過前赴後繼的辛勤創業,如今已收穫豐碩的果實,他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發展。

    “越來越多的政策優惠和生活便利,吸引了更多穆斯林住在牛街。”北京市牛街東裏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張長征説,作為北京最大的回族聚居地,十幾年前,這一地區有34萬平方米的低矮破舊危房連街成片,人均住房面積只有5.1平方米。這些年來,牛街地區成了北京市最先實施的危改面積最大、拆遷戶數最多、少數民族比例最高的危改小區,而政府的優惠政策使90%以上的牛街老居民有能力回遷到原地。

    近些年來,國家在民族地區安排了青藏鐵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重大項目,修建了一批機場、高速公路、水電樞紐、通信等基礎設施。這些項目的實施和完工,為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的臺階,也為少數民族群眾豐富和繁榮生活奠定了基礎。

    一組數據見證了民族地區的發展之路:

    ——2006年,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由2002年的1322萬人減少到1211萬人;

    ——2006年,民族地區第一産業佔GDP的比重從2002年的22%下降到17%,第二産業的比重從40%上升到45%,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區獨特優勢的産業結構和特色經濟;

    ——截至2007年底,西部372個“兩基”攻堅縣(市、區)中已有330個實現“兩基”目標,約佔總數的88.7%;

    ……

    “沒有黨的民族政策,就沒有赫哲族的幸福生活。”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赫哲族鄉漁業村黨支部書記孫玉華,來自一個原來以捕魚、打獵為生的少數民族。她説,赫哲族以往靠打獵、捕魚為生,住的是草房,生活很艱苦。近幾年,政府投資為我們漁村建設了住宅新區,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住上了磚瓦房,喝上了自來水,看上了有線電視,走上了水泥路,路上還裝有路燈,孩子們在新教學樓裏用上了計算機。

    憧憬未來 滿懷信心

    小康,是包括各少數民族群眾在內的全國人民的美好夢想:豐衣足食、衣食無憂、經濟繁榮……而經過多年的努力,少數民族地區人民正在一步一步接近這個夢想。

    根據《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通過未來5年的努力,我國將力爭基本實現少數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具備條件的特困村通電、通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有學校、有衛生室、有安全的人畜飲用水、有安居房、有穩定解決溫飽的基本農田或草場的目標,使特困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我對麗江實現跨越式發展充滿信心。” 雲南省麗江市委書記和自興是位納西族人,他説,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們找到了發展的新路子,搞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未來5年到10年,將有1000億元的資金投入到麗江,目前,鐵路、高速公路、機場項目建設正在進行中……

    密如蛛網的公路、往來奔馳的列車、連接四海的通訊,承載著各族人民邁向小康生活的美好願景。“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的這一論述,令千千萬萬的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倍感振奮。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少數民族面臨著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性新機遇,在黨和國家對民族地區的特殊優惠政策扶持下,他們從中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也對未來充滿憧憬和信心。

 
 
 相關鏈結
· 真情服務邊境少數民族
· 我國採取多種措施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幹部綜合素質
· 中央財政多項扶持政策助力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 青海:少數民族群眾有望看到更多本民族語言電影
· 上海依託社團等新型工作機制為少數民族居民解難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