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坤]感謝大家對農業,特別是糧食問題的關心、支持,希望全社會都來重視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形成合力,共同促進糧食生産持續穩定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貢獻![10-31 16:35] |
[主持人]非常感謝胡司長回答網友這麼多問題,也感謝網友的積極參與,本次訪談到此結束。[10-31 16:34] |
[胡元坤]近十年來,我國糧食的自給率基本上保持在95%以上。2007年糧食人均佔有量是380公斤,人均消費量是388公斤。即使按照目前的人均消費量來計算,到2033年15億人口糧食消費總量將超過5800億公斤。在這種情況下,要保持95%的糧食自給率,必須採取綜合措施,千方百計穩定糧食生産。有幾個方面:一是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這條紅線。二是鞏固和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抓好政策落實,確保政策及時落實到位,調動和保護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三是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四是加快技術推廣,實行科技興糧,提高糧食的單産水平。五是抓好防災減災,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抓好抗災救災和災後生産恢復,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10-31 16:32] |
[網友 Helen88]近期,國家有關部門預計2033年左右我國人口將達到峰值15億。請問:這將對我國的農業政策和糧食生産有怎樣的影響?[10-31 16:31] |
[胡元坤]應該説去年以來,國內的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不斷上漲,導致糧食生産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國家統計局有關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農資價格同比上漲26%,據農業部監測,預計今年全年農資價格漲幅將在20%以上。針對這一情況,國家和有關部門採取了多種措施來應對農資漲價問題,概括起來是四方面:一是加大補貼力度,中央財政在年初預算安排482億農資綜合直補的基礎上,又兩次增加補貼資金的規模,今年全年農資綜合補貼的規模達到了716億元,比去年增加了440億元,這個幅度是非常大的。二是增加肥料供給。主要是加大化肥生産扶持力度,限制肥料的出廠價和批零差價,同時還出臺政策措施嚴格控制化肥出口,來保證國內化肥的供應量。此外,針對柴油供應緊張的局面,在“三夏”、“三秋”等關鍵農時季節,有關部門積極協調,保障柴油的供應。三是加強農資監管。農業部會同工商、質檢等有關部門,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關鍵農時季節,集中開展了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和哄抬物價行為,規範農資市場秩序,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四是加強指導和服務。主要是加強對農民施肥用藥的指導服務,幫助農民選好肥、選好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不合理投入,促進節本增效。據農業部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在全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5.4億畝,免費為8000萬農戶提供了指導服務,減少不合理施肥量56萬噸,節本增效80多億元,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成效。[10-31 16:27] |
[網友 瞬間永恒]現在化肥、農藥漲價快,而且假冒偽劣的也不少。請問:國家採取哪些政策措施來保障種糧農民的利益?[10-31 16:27] |
[胡元坤]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覺得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從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第一,提高生産的組織化程度,也就是在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允許農民通過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來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和糧食生産的組織化程度。第二,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主要是通過加大政策的引導和政策的扶持來促進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等經營服務組織的擴大,擴大農機裝備量,提高機耕機播機收的水平,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産率。第三,大力發展農村生産型服務業,就是建立新型農業服務化體系。[10-31 16:26] |
[胡元坤]應該説近幾年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步伐加快,這個現象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通過勞動力的轉移,一方面支持了城市和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帶動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事農業和糧食生産的勞動力素質呈結構性下降。第二,一些地區出現了糧食生産兼業化的現象,也就是農民一面在外打工賺錢,一面在家裏種糧食。出現這種現象,他就不可能集中精力或者全心全意種糧食,就會影響一些栽培措施以及實用技術推廣不能及時到位。第三,增加了糧食等農産品的需求。轉移出去的這部分勞動力過去是在農村種糧食、養豬的,進城務工以後,肯定要買糧食吃、買肉吃,從農村到城市的轉移過程中,增加了糧食和農産品的消費需求。[10-31 16:21] |
[網友 江蘇人好得很]我了解老家農民很苦,種糧賺不了幾個錢,很多農民都出去打工了。你們作為負責全國糧食生産的部門,怎麼看待和解決這個問題?[10-31 16:21] |
[胡元坤]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單産連續5年突破歷史最高水平。其中小麥畝産5年提高了54公斤,這個幅度是相當大的。但是也應該看到,我國糧食單産的總體水平依然還是比較低的,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還比較大。分品種來看,水稻單産只相當於國際先進水平的85%。小麥和大豆都僅達到國際水平的55%。玉米和馬鈴薯更低了,還不足50%,這是目前的狀況。我們感覺到,有差距就有潛力,我們跟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比較大,但同時也表明我們提高糧食單産的潛力還很大。要實現單産水平的提高,挖掘糧食生産的潛力,主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強化科研創新,重點研究開發一批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種、新技術。二是抓好成果轉化,也就是加大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力度,實現良種良法配套,品種技術挂鉤,把專家的試驗産量轉化為農民的現實産量。三是抓好平衡增産。也就是縮小同一生態區域內地區間的單産差異。比如以小麥為例,山東和安徽屬於同一個生態區,小麥生産的大環境差不多,但是2007年山東的平均畝産比安徽的平均畝産要高60公斤。這就是差距,這也是潛力,如果我們把安徽的單産水平提高到山東這樣的水平,那我們就可以增加很多小麥的産量。[10-31 16:15] |
[網友 薯木村光]這幾年糧食連年增産,依靠科技提高單産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單産提高也是有限度的,並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請問:目前,我國糧食單産在世界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單産提高的潛力還有多大?[10-31 16: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