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
答中外記者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17 11:4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16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傅瑩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會開始時,李克強説,歡迎大家來參加記者會,感謝你們對中國兩會的關注和付出的辛勞。剛才主持人説了,時間有限,就單刀直入吧。

路透社記者:近期中國股市和匯市的波動引起了國際投資者的高度關注。請問總理,您認為中國的金融市場目前面臨哪些主要問題和挑戰?中國政府對金融市場未來的發展和加強監管有什麼計劃?股市、匯市和債券市場將會有哪些重點改革措施?近期的市場波動會不會影響改革的進度?深港通會不會年內推出?

李克強:請你提第一個問題,你就把股市匯市等金融市場問題當“當頭炮”,不過也可以理解。因為許多金融問題的表現往往早于經濟問題的發生。但是金融的首要任務還是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實體經濟不發展,是金融最大的風險。去年我們採取了一系列像降息、降準、定向降準等措施,這不是量化寬鬆,我們始終注意把握貨幣供應量的鬆緊適度,主要還是為了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所以金融機構還是要著力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絕不能脫實向虛。

當然金融也有其自身的規律,要防範風險。我更關注的是金融機構本身,去年由於一些行業産能過剩、企業經營困難,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是在上升的。但是我們有抵禦風險的能力,因為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超過了13%,高於國際標準,撥備覆蓋率達到180%以上,高於我們設定的150%的標準,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市場化的手段降低企業的債務率。企業債務率高是老問題了,因為中國是以間接融資為主,但是我們的居民儲蓄率也比較高。即便如此,不管市場發生怎樣的波動,我們還是要堅定不移地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而且也可以通過市場化債轉股的方式來逐步降低企業的杠桿率。

去年由於多重因素的原因,中國股票市場發生了異常波動,有關方面採取綜合性穩定市場的舉措,實際上是要防範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這一點是做到了的。下一步怎麼辦?前兩天我們新上任的證監會主席對具體問題已經作了闡述,因為時間關係我不展開了。股市、債市、匯市這些金融市場,本質上都是市場,還是要推進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當然,政府有監管的責任,現在看,隨著形勢的變化,需要改革和完善我們的金融監管體系。要實現全覆蓋,因為現在金融創新的産品很多,不能留下監管空白;要增強協調性,因為金融市場産品之間關聯度比較高,協調要有權威;還要做到權責一致,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分層負責,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置,防止苗頭性的問題蔓延,也不能容忍道德風險。總之,還是要瞪大眼睛,煉就一雙加強監管的“火眼金睛”。

借這個機會我還要強調一點,改革和完善金融監管制度是一個過程,當前各有關部門和地方還是要按照已定的職能履行職責,守土有責,絕不能有任何的鬆懈,而且還要總結經驗和教訓,這也是保護好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否則可就要拿你是問了。

關於“深港通”什麼時候開通。我們已經開通了“滬港通”,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而且實踐表明,對兩地都有好處。現在內地和香港正在密切磋商,力爭今年開通“深港通”。謝謝。

新華社記者:開年以來,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很不穩定,中國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有人擔憂中國經濟會一路下滑,甚至會擊穿6.5%這條線,不僅會影響自身的全面發展和小康社會建設,也會拖累世界經濟,請問您怎麼看?

李克強:你可是問了一個大問題。不過要説中國經濟完不成已經確定的主要經濟目標,那是不可能的。

的確,世界經濟現在復蘇乏力,中國經濟又深度地融入世界經濟,會受到影響和衝擊。中國經濟本身也在轉型,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在凸顯,所以説下行的壓力確實在持續加大。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地區和行業的走勢分化。我記得前不久有外媒報道,説是到中國的某個重化工企業,感到經濟不景氣,而到科技城看,那裏的場面火爆,會令人以為經濟還在以兩位數增長,這跟我們下去調研的一些感受是類似的,説明中國經濟是困難和希望並存,如果從底盤和大勢來看,希望大於困難。

我們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充滿信心,這種信心並不是憑空的,因為我們堅信只要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就不會“硬著陸”。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人民群眾可以説有無窮的創造力,但我們的政府部門確實還管了一些不該管的、束縛生産力發展的事情。同時,在保障公平競爭環境的監管方面又沒有完全到位。所以通過推進改革,就可以激發市場更大的活力、人民群眾更大的創造力,把億萬群眾的勤勞和智慧更好發揮出來,就可以頂住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像我們正在推進的簡政、減稅,這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都會釋放市場的活力。

同時,中國新的動能正在生成,而且超出我們的預期。這幾年中國經濟增速是在放緩,但是我們還是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去年新增城鎮就業1300多萬人。今年一、二月份我們的服務業又增長了8.1%,其中包括研發等高技術領域,這也帶動了傳統動能的改造。我們的傳統動能還有很大的潛力,因為我們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過程中,産業升級有空間。新型城鎮化是最大的內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還有很多有效投資需求。我們把培育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結合起來,形成中國經濟的“雙引擎”,就會闖過困難的關口,躍上希望的高原。

當然,世界經濟走勢還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也在增加,但是我們有政策儲備。去年世界經濟增速是6年來最低,我們還是實現了7%左右的增長目標,並沒有用“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但可持續的路,就是推進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還會有小幅的、短期的波動,如果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我們有創新宏觀調控的手段,可以穩定中國經濟的運行。

我們所經過的壓力測試也可以説是寶貴的經驗。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落實好新發展理念,全國人民同心協力,我們完全可以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這給世界帶來的會是一股暖風。謝謝。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總理先生,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一系列穩定中國經濟增長的措施,這些都會有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但同時還存在一個不確定因素,就是似乎在中美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間,在某些問題上始終存在一些分歧。您覺得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來改善中美關係?中方如何回應美方在有關問題上存在的一系列關切,包括市場準入、投資限制、對美國企業的公平待遇,開展公平貿易以便不要蠶食美國國內的就業崗位,以及美國總統大選中一些候選人提出的關切。

李克強:中美兩國之間有廣泛的共同利益,當然也存在著分歧,有的甚至還是比較尖銳的,這毋庸諱言。一段時間不少人紛紛議論中美之間的分歧,但是往往會忽視中美之間去年發生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貿易額接近5600億美元,這本身就表明中美的共同利益是在不斷擴大,而且遠遠大於分歧。

如何使中美關係健康向前發展,我想還是要遵循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原則。中美雙方都表示,要積極推進中美投資協定談判,我們將會逐步放開或降低美方對中國投資的準入門檻,但這應該是雙向的,雙方開放應該是對等的。我們希望美方在同我們進行《中美投資協定》談判過程中,能夠本著平等共贏的原則來推進。我相信,我們之間的共同利益會不斷擴大。對於出現的分歧,我們之間有上百個對話交流機制,只要是出於誠意,管控好分歧,我相信中美共同利益還會不斷擴大。在中美合作不斷擴大的過程中,分歧的“量”會增加,但所佔比例會下降。中美深化合作不僅有利於中美兩國,也有利於世界。

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是雙贏的,對這一點,美國的商人們心裏最清楚。現在美國正在舉行大選,很熱鬧,吸引眼球,但是不管花落誰家,最後誰當總統,我相信中美關係向前發展的大勢不會改變。中美建交幾十年了,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但是中美關係向前發展是大趨勢。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我是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網記者。據了解,現在有些地方的養老金髮放已經出現困難,一些市縣在靠貸款發放養老金。請問總理,中央政府是坐視不管還是準備為他們買單?

李克強:你提的這個問題很尖銳,確實有個別地方發生了養老金髮放困難的問題,但這是一地之難、一時之急。中國現在實施的是養老金省級統籌,省級政府有責任、也有能力通過多方籌集資金,來保證養老金的發放。確實有突出困難的,只要地方政府盡力了,中央政府是會給予補助的。這三年中央財政就拿了上萬億元,但有一條,地方必須盡職盡責,而且中央政府要督促地方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

大家都有退休、需要養老的一天,這裡我想做個安民告示,從全面、長期來看,中國政府保障公民養老金髮放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去年養老保險收支結余3400多億元,累計結余3.4萬多億元,我們還有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儲備1.6萬億元沒有動用,同時還能夠劃撥國有資産來充實養老基金。所以可以肯定地説,老有所養不會也絕不能是一句空話。謝謝。

彭博新聞社記者:去年在同樣的場合,您曾經説過,中國政府會繼續下定決心推動壯士斷腕的改革。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您説中國經濟需要至少保持6.5%的增速。同時,不同的政府部門官員也表示,在化解過剩産能過程中不會出現下崗潮。我想問您,如何解決好保持中國經濟一定增速以及避免可能産生不穩定影響的下崗問題,如何確保不會影響您本人所説的對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改革議程的推進。

李克強:你問問題的時候很嚴肅,讓我略感沉重。我可以肯定地説,中國會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改革和發展是不矛盾的,我們恰恰可以通過結構性改革來釋放市場活力,支撐經濟發展。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看到,的確産生了一些比較嚴重的過剩産能,主要是在重化工行業。現在我們已經選擇了鋼鐵、煤炭這兩個行業在去産能上先行突破,與此同時要避免出現大規模的下崗潮。

過去兩年,我們在鋼鐵行業淘汰了上億噸的産能,涉及到上百萬職工。由於我們高度重視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保證了大量職工轉崗並得到妥善安置,可以説積累了經驗。下一步要推進去産能,必須做到過剩産能要去,但大量職工的飯碗不能丟,而且爭取讓他們拿上新飯碗。對於一時還不能夠做到的,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有能力進行妥善安置。中央已經建立了1000億元主要用於轉崗安置的專項獎補資金,如有需要還可以增加。當然,地方政府相應配套要跟上,我們需要做到的是雙贏,在去産能、促發展、穩就業之間達到一個平衡,最終在去産能的過程中,實現重化工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總理,我是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我們注意到,簡政放權的改革已經進行了幾年,但也有一些企業和群眾反映,現在很多事辦起來還很難,特別是一些事情在辦理的過程當中有找不到門的感覺。請問總理,針對這種現象和問題,您下一步準備怎麼辦?

李克強:很高興能夠“一石三鳥”,不過不是打,而是答。簡政放權可以説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三年前就在這裡,我曾經明確表示過,本屆政府減少審批事項要達到三分之一,現在這個目標已經提前實現了。根據第三方評估,多數企業和群眾對這樣做還是比較滿意的,但與此同時,確實還存在許多問題,有更高的期待。

我們現在審批事項還是比較多,而且保留的事項當中有很多標準不統一。前幾天我到一個代表團參加審議,就有代表説他要辦一個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群眾很歡迎,但是這涉及到養老機構準入、醫保定點、收費審批等,要跑多個部門,問題是這些部門的標準還不統一,所以讓他一頭霧水,像你講的都找不到門了。這本身就束縛了産業的發展,也抑制了群眾消費的需求。

所以簡政放權必須一以貫之,遇到問題、碰到阻力就要設法去解決,這是削減部門利益的事情。我們就是要用減政府權力的“痛”,來換得企業、群眾辦事的“爽”。

今年要下決心再砍掉一批審批事項,而且直接放給市場,即使是需要審批的也要簡化手續。尤其是要推進標準的統一。我們這兩年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從證照合一到一照一碼,就是一個統一標準的過程。結果激發了很大的群眾創業熱情,就是到現在,每天還有近3萬個市場主體誕生。這個領域能做到,為什麼其他領域就做不到?所以在這方面要下達硬任務、排出時間表。不僅如此,還有不少證照是沒有必要的,今年也要砍掉一半。對那些于法無據影響群眾創業熱情、甚至損害群眾利益的不合理文件要堅決清理,該廢除的廢除。

當然,我們説放權並不是放任。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的監管措施必須到位,還要防止任性、任意地檢查,這樣簡政放權才能更有效,才能讓生産力發展起來、群眾得到好處。我們還要推動優化服務,比如像政務公開加上互聯網,讓群眾少跑腿,還能夠辦成事。謝謝。

埃菲社記者:在過去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裏,由於朝鮮採取的一系列舉動,美國正在加強在韓國的軍事部署。同時在南海地區軍事緊張態勢似乎也在升級。另外,澳大利亞也在和美國磋商,要引入戰略轟炸機。還有就是不包括中國在內的12個國家簽署了TPP。您是否認為奧巴馬總統的“重返亞太”戰略已經給中國造成問題?您覺得在亞太地區還存在其他不穩定因素嗎?

李克強:你提了一系列的問題,我要一一回答時間不夠。概括起來講,你問的還是關於中國周邊的問題。中國始終主張要有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友好的睦鄰關係。維護地區穩定,實現睦鄰友好,關鍵還是要靠地區國家共同努力。鄰里發生糾紛,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但只要以誠相待,堅持用外交、和平手段來解決,完全可以維護地區的穩定。至於域外國家,像美國,可以説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亞太,我們可以在亞太地區進行合作,管控好分歧。

中國正在推進現代化建設,發展是第一要務。我們需要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與和平的國際環境,中國發展強大起來,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有力力量,也有利於周邊。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也毫不含糊,這兩者並不矛盾。我們希望,不論是域內國家還是域外國家,都能多做有利於地區穩定的事情,而不是相反,否則對誰都不利。謝謝。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我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網記者。我們注意到,兩會前最後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有一個議題是部署加強文物保護工作。請問總理,中國這麼大,要解決的問題這麼多,政府的工作又這麼忙,這個問題有這麼緊迫嗎?

李克強:謝謝你對國務院常務會議議題的關心。我想回答你的是,我們保護文物實際上也是在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滋養道德的力量,傳承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來推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現在經濟領域有不少大家詬病的問題,像坑蒙拐騙、假冒偽劣、誠信缺失,這些也可以從文化方面去找原因、開藥方。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應該是道德經濟。發展文化可以培育道德的力量。我們推動現代化,既要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也要通過文化向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産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來贏得世界的尊重。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我是鳳凰衛視、鳳凰網記者。最近一兩年我們從香港回到內地的時候,被問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香港到底怎麼了”。不久前,在大年初一香港旺角發生了騷亂事件,這也凸顯了香港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與此同時,香港的經濟增速也是放緩的。目前在香港社會,大家都在討論未來香港的出路在哪。請教總理,在您看來,香港的出路到底在哪?中央政府是否會出臺新的措施來支持香港發展?

李克強:要是再有人問你香港怎麼了,我建議你回答:香港一定會保持長期繁榮穩定。中央政府“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沒有也不會改變。而且我們相信,特區政府有能力、香港民眾有智慧處理香港遇到的各種複雜問題和局面。

説到發展,這既是香港自身的需要,也是國家的需要。當然,香港的發展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年香港作為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2.4%,這不算低了。香港還可以更多地發揮自身優勢,當然也可以抓住國家發展的機遇。只要是有利於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增進香港民眾福祉,特區政府提出來的事,中央政府都會全力支持。我對香港的前景看好。謝謝。

《財經》雜誌記者:我們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新經濟”這一概念,這是不是指現在新興的電子商務和小微企業?這和您之前提倡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什麼關係?這些對緩解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有什麼作用?

李克強:我們説要發展“新經濟”,是要培育新動能,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新經濟”的覆蓋面很廣泛、內涵很豐富,它涉及一、二、三産業,不僅僅是指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以及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和新業態,也包括工業當中的智慧製造、大規模的定制化生産等,還涉及到一産當中有利於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股份合作社,農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等。發展“新經濟”,小微企業可以大有作為,大企業可以有更大作為。目前很多大企業也在搞創客空間,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傳統動能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減弱是規律,很多國家都走過這樣的路,尤其是發達國家,有很多先例。這個時候就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來適應産業革命的趨勢。而且新動能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結合起來,還可以形成混合的動能。發展新動能對於傳統動能的改造提升很有意義。像我們現在推動去産能,就涉及到重化工企業,很多這樣的企業用人過多,需要把富餘員工轉崗,而新動能發展起來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這也使我們可以較大力度推動去産能。我們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是為大、中、小企業、科研機構等提供一個平臺,使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有活躍的空間。

可以這麼説,如果把億萬群眾的創造力發揮出來、積極性調動起來,可以形成投鞭斷流的氣勢,再加上背水一戰的意志,就可以頂住經濟下行的壓力,而且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一個國家的繁榮進步,還是在於億萬民眾的參與,這也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謝謝。

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記者:俄中雙方曾多次表示,兩國經濟合作水平跟不上政治關係,雙方承諾會努力改善這種局面,不僅致力於推動貿易往來,還將大力發展投資合作。然而我們看到,中國投資者並未大量進入俄羅斯,這是為什麼?這是否與西方國家對俄制裁有關或者與俄羅斯經濟情況有關?中國企業在與俄合作中是否受到來自美國等國的壓力?此外,一些專家認為,中國並不想投資俄羅斯,而僅僅對該國廉價能源感興趣,您對此有何看法?

李克強:中俄互為最大的鄰國,而且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俄關係可以説是全方位的。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經常會晤,我們不僅是政治關係好,在經濟合作方面也是有升溫趨勢的,在諸多領域都有多項合作。中國始終遵循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原則和俄羅斯發展關係。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俄關係不會因為國際形勢的變化受到影響,不受第三方的壓力。當然,中國外交奉行不結盟政策,我們之間的合作也不針對第三方。我們還會繼續推進中俄關係向前發展。

我説經濟方面的合作也在升溫,有一個例子,去年我們從俄羅斯的石油進口又增加了800多萬噸。但是很不幸,世界大宗商品的價格下跌,我們整個進出口額,不僅是對俄羅斯,都是下降的,雖然數量沒有減,但是貿易額下來了,這個責任不在我們雙方。去年底我和貴國總理梅德韋傑夫先生進行了深入探討,比如我們可以在油氣上下游一體化方面進行合作,這樣可以促進中方對俄的投資。我們還可以拓展貿易渠道,實現貿易多元化。我願意看到明年你再參加這個記者會時,我能回答你,中俄經貿投資趨勢出現了轉折性的向好。

我對俄羅斯的朋友要額外加一句,這種向好也是表明世界貿易在向好,我們給世界貿易吹吹暖風。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在今年兩會開始之前,我們和“今日頭條”客戶端共同發起了一個“我向總理提問”的網上投票調查。截至到目前,有大量網友參與了投票,選出了十大問題,和民生都緊密相關。目前來看,排在第一位的是加快推進醫保的全國聯網。有1000多萬網友把票投給了這個問題,他們也許正在看直播,等待您的回答。對於解決這個問題,您有沒有一個時間表?

李克強:首先要感謝你們運用網絡投票的方式來了解民生的難處,給政府出題,這也是幫助政府改進工作。你剛才講的事情我也經常聽到。有些老年人退休以後和子女在異地生活,還幫助照看第三代,但是生病住院了還得回到原來工作的地方去報銷。這些事情看起來是具體的事,但對碰到這個事的人或家庭而言,有可能就是天大的事。

政府下決心要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要在今年基本解決省內就醫異地直接結算的基礎上,爭取用兩年時間,使老年人跨省異地住院費用能夠直接結算,使合情合理的異地結算問題不再成為群眾的痛點。當然,這需要我們各有關部門下大力氣。我們執政的目的是為什麼?出發點和落腳點還是為了改善民生,就是要讓群眾對民生的呼聲和要求,倒逼我們的發展,推動和檢驗我們的改革。謝謝。

中天電視臺記者:台灣今年政黨輪替,有輿論認為,政黨輪替之後可能會對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帶來一些不確定性。請您談談對今後兩岸關係前景的看法,大陸方面會不會繼續推出促進兩岸經濟合作、有利於民生的新措施?

李克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確實造福了兩岸民眾,兩岸經濟社會關係也在不斷密切,而且需要良性互動。記得去年我到福建考察,曾經開了一個臺商座談會,不少臺商對大陸出臺的經濟舉措很敏感,很多人都擔心對台灣投資企業的優惠政策會不會改變。我們聽進去了,回來就發了文件,明確對台資企業已有的優惠政策不得改變,要給“定心丸”。我們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我們是同胞啊。

我們還會繼續推出有利於兩岸經貿合作的舉措,當然前提是要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基石還是“九二共識”。只要遵循這一政治基礎,大家都認同兩岸屬於一個中國,可以説什麼問題都好談。我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是樂觀的,我們之間的血脈是分不開的。我相信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會造福兩岸民眾,改善民生。謝謝。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我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廣網記者。您剛才談到簡政放權時提到了政務公開,大家對政務公開也是有越來越高的期待,每年依法申請公開信息的數量在逐漸增多。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門不夠“給力”,發佈消息相對滯後,大家心裏有些著急,有些意見。請問總理您怎麼看?

李克強:政務公開和簡政放權可以説都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中央也明確要求,要推進政務公開,我們還要在若干方面進行努力。

首先,該公開的應該全部公開。公開是慣例,不公開是例外。尤其是涉及到公眾利益的措施、財政預算收支情況等,都應該加大公開力度,讓群眾像掃二維碼一樣清清楚楚、一覽無余。

第二,能上網的要盡可能上網。政府的權力清單要上網,權力的運行也要上網,要留下痕跡,這樣可以減少自由裁量的空間。人們不是常説“人在做、天在看”嗎?現在是雲計算的時代,我們要讓“權在用、雲在看”,行使權力不能打小算盤。

第三,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我們出臺一些政策,是為了利民、惠民,群眾看不懂、有疑問,那就要解釋。一些合理的建議,該修改的就要修改。要讓政策的內涵透明,而且也回應民意。今年“兩會”前,我就要求國務院的部長們主動發聲,回答記者的提問。不是有一個“部長通道”嗎?我跟他們説:你們可不能記者一發問你就拱拱手一走了之,要把嘴巴張開,直截了當地回答問題。我聽説今年部長們的表現還是受到記者們的歡迎的,是不是啊?

政務公開實質上是要讓政府的權力受到監督,這樣也有利於政府提高效率,而且從制度上來避免濫用權力。我們歡迎社會各界,包括媒體朋友們的監督。謝謝。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去年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辦。今年日本是主辦方,中日韓三個國家之間,在包括朝鮮核問題和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等方面,能夠合作的空間很多。請問,中方對今年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有什麼期待?為了出席這個會議,您將作為總理首次訪問日本。很多專家認為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當中,日本企業能夠發揮的作用很大。請問,您對中日經濟關係的互補性有什麼樣的看法?

李克強:去年我去韓國出席了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這本是個一年一度的會晤機制,時隔三年才重啟,的確是來之不易。是否還能夠順利進行,三方要互動。尤其是現在中日關係雖然有改善的勢頭,但是還不鞏固,還比較脆弱,我們應該本著雙方對歷史問題的原則共識,而且做到言行一致。我可不願意看到再走回頭路。

講到中日韓關係,也使我想到一個比較輕鬆的話題,就是最近韓國棋手和AlphaGO進行圍棋人機大戰,三國很多民眾都比較關注,這也表明三國之間文化有相似之處。我不想評論這個輸贏,因為不管輸贏如何,這個機器還是人造的。中日韓三國或者説我們中日之間,應該有智慧來推動智慧製造,發展科技合作,創造人們需要的高質量産品。而且中日韓三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的五分之一、亞洲經濟的70%,我們之間的互補性很強,可以攜起手來去開拓更為廣闊的世界市場。謝謝。

中央電視臺記者:我是中央電視臺、央視網、央視客戶端記者。現在社會上降低“五險一金”的呼籲是比較集中的,如果一個職工工資條上一個月收入是8000塊錢,他到手的收入實際上不到5000塊錢,3000塊錢都繳納“五險一金”了。另外“五險一金”對於企業來説也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他們覺得壓力很大,企業和職工都希望能夠少繳。但如果他們都少繳的話,那麼本來就已經很緊張的社保基金,收支不平衡可能會變得更加緊張。請問總理,您怎麼回應來自社會的這些意見?這樣一個棘手的“兩難”問題有沒有列入您今年的政府工作議程,您準備怎麼具體地解決它?

李克強:我在參加“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和委員也提出來可以考慮適當地調整“五險一金”的繳存比例。黨中央、國務院對此事高度重視,國務院去年就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實際上已經下調了繳存比例。

當然,“五險一金”從總體上看還是有適當調整的空間,各地情況不同。我前面已經説了,社會保障基金是充裕的,在國家統一規定的框架下,可以給地方更多的自主權,讓他們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階段性地、適當地下調“五險一金”的繳存比例,這件事是可以做的。總的來説,就是讓企業多減輕一點負擔,讓職工多拿一點現金。

李克強:中間有一位女士老舉著“農民”兩個字,讓我這個當過農民的人感到於心不忍,我們是很重視農民的。謝謝。

《農民日報》記者:在去年9月份玉米馬上要收穫的時候,中央出臺了新的玉米臨儲價格,價格差不多降了二成多,雖然説農業的結構性調整也是現在供給側改革的大方向,也是必然的要求,但是農民確實損失慘重。請問總理,對這個事情怎麼看?今年在糧食補貼、農産品價格上會不會有更好的政策?

李克強:你問了一個我們都非常關心和重視的大問題,但是時間關係,我只能簡要回答。現在農産品主要是穀物産品的國內價格和國際市場比,像玉米、小麥、大米,幾乎每噸要高600多塊錢,主要還是因為我們的勞動生産率比較低。下一步還是要推動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要讓農民更多地進城,有條件的能夠在城裏留下來,這樣可以多渠道增加農民的收入。同時,可以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使農民能夠把勞動生産率提高,這樣就使我們的農産品更有競爭力。當然,農業始終是一個弱勢産業,國家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不會減,對農民支持的力度也不會減。中國問題的最終解決還在於農民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讓他們能夠富裕起來,過上現代的生活。

我們會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問題,也會高度重視保護工人合法權益等問題。因為大家來自諸多方面,實在是沒有時間一一回答了。我們明年再見。

此次記者會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舉行,歷時約2小時10分鐘。近1200名中外記者參加採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宋岩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