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劉延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開創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

2018-03-15 17:54 來源: 《求是》雜誌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開創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
劉延東

核心要點:

■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的高度,強調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重視教育才能贏得未來,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 習近平總書記以寬廣的全球視野和深邃的歷史眼光,要求紮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心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成長髮展,提出殷切希望。

■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在黨和國家發展史、中華民族復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大會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我們要準確把握、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全面開創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

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命題,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治國理政新境界和管黨治黨新境界,是推動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辦什麼樣的教育、怎樣辦教育、為誰辦教育”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的高度,強調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重視教育才能贏得未來,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求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産品創作生産傳播的引領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以寬廣的全球視野和深邃的歷史眼光,要求紮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教育必須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強調深化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經費投入體制、考試招生及就業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學校內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要求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把發展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計,切斷貧困代際傳遞。要樹立強烈的人才觀,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鼓勵學校辦出特色,鼓勵教師教出風格。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心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成長髮展,提出了殷切希望。指出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強調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要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號召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範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寄予厚望,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勉勵青年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希望廣大學生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遠,勤學上進、追求卓越,強健體魄、健康身心,錘煉意志、砥礪堅韌;希望當代青年勇於擔當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勵志勤學、刻苦磨煉,在激情奮鬥中綻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長進步。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教育戰線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切實轉化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建設教育強國的實際行動。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建設教育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教育戰線繼往開來、開拓進取,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實現了全方位、系統性的整體提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為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文化繁榮、民生改善、社會和諧、對外開放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更加鮮明。五年來,教育系統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徑、載體,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德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加強大中小學領導班子建設,堅持完善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推進高校院係、中小學、民辦學校、中外合作辦學院校黨組織建設,高校大學生黨員佔比7.1%,教職工黨員佔比56.6%,各級各類學校黨建水平不斷提升。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要求,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主導權,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廣大師生思想主流積極健康向上,堅決擁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進一步增強,對實現中國夢充滿信心。

二是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2016年小學凈入學率99.9%、初中毛入學率104%,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學前三年毛入園率77.4%,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比2012年提高12.9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7.5%,高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大眾化深入發展,毛入學率達42.7%,超過中高收入國家發展水平,正向普及化邁進。網絡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蓬勃發展。教育普及程度的大幅提升,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享有受教育的機會。

三是教育質量穩步提升,促進了青少年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堅持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國家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努力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心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完成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的編寫和審查工作,審議部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材。不斷深化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改革,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積極推進藝術教育,強化體育,努力讓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全國中小學生基本實現電子學籍管理,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從25%上升到94%,多媒體教室從不到40%增加到80%,教育衛星傳輸網服務於近1億農村中小學生,數字教育資源覆蓋了6.4萬個教學點,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校企合作、産教結合,建設12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56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1300個職教集團,自2015年起每年舉辦職業教育活動周,連續舉辦10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加強高校拔尖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等,覆蓋600所高校數十萬學生。啟動“新工科”建設,推進“5+3”醫學教育改革,舉辦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2016年,我國成為本科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協議的正式成員,標誌著工程教育質量得到國際認可。

四是教育公平取得重大進展,為促進社會公平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完善資源配置、加大傾斜扶持、嚴格規範管理等多種措施,努力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間的教育差距。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截至2017年底,全國2379個縣(市、區)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國家認定,佔全國縣級單位的81%。實施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中西部100所高校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實施中西部招生協作計劃,高考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從2010年的15.3個百分點縮小至2017年的4個百分點以內。實施國家農村和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五年累計招生27.4萬人,更多的農村孩子有了上重點大學的機會。特殊教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視力、聽力、智力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0%以上。80%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2017年,隨遷子女在除西藏外的30個省份報名參加高考,比2013年增長了36.5倍。同時,留守兒童關愛體系不斷健全。

五是教育體制綜合改革縱深推進,有效激發了教育發展的動力活力。完善頂層設計,對於重大改革舉措先行先試,確保改革蹄疾步穩、有力有序,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從點上攻堅、到重點突破、再到全面深化。2014年在上海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一市兩校”率先啟動教育綜合改革,2015年在各地各校全面鋪開,2016年重點推進若干體制機制改革事項,2017年進行總結盤點。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關於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情況彙報》,充分肯定五年來教育改革的成績進展,對下一步深化改革提出明確要求。2017年是恢復高考40週年,此前三年啟動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努力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病,在高中學業水平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面進行改革探索,大幅取消不公平的高考加分,嚴格規範自主招生,實施高職院校單獨考試。浙江、上海作為高考改革試點接受首考檢驗,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省市第二批試點啟動。從實踐看,這一改革帶動和倒逼了辦學、治學、教學等領域改革,需要繼續總結完善。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計取消15項教育行政審批,加強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擴大高校在學科專業設置、編制及崗位管理、職稱評審等方面的自主權。全面推進依法治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一攬子法律修訂完成,推進民辦學校非營利性與營利性分類管理改革。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完善以章程為統領的高校內部治理體系,推進高校管理納入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六是4%目標連續五年得到保持,教育保障體系更加有力。堅持教育優先發展,2012年如期實現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4%的目標,並連續五年保持增長。2016年,我國教育經費總投入已達3.89萬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首次超過3萬億元。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鄉學校建設、教師編制、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基本裝備配置的“四統一”。全面改善貧困地區學校辦學條件,中央和地方投入3500億元,覆蓋全國2600多個縣級單位的近22萬所義務教育學校。實施新中國歷史上覆蓋最廣的學生營養干預計劃,惠及3600多萬學生,學生營養狀況明顯改善。從國家層面出臺了支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專門政策,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130萬名鄉村教師提供生活補助,向在鄉村學校從教30年以上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職稱,堅持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拓展教師職業發展空間。實現了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對所有學段、各類學校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全覆蓋,五年來資助困難學生4.25億人次,累計資助7000億元,努力實現不讓一個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建章立制、精細管理,促進教育經費科學合理使用,努力發揮最大效益。

七是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為實現黨和國家戰略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五年來,高校累計向社會輸送3400多萬專門人才,職業學校輸送3000多萬技術技能人才、開展培訓上億人次,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平均年限已達13.5年。高校創新能力不斷提升,2016年高校科研經費達6531億元,科技成果直接交易額超過130.9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佔全國近四分之一,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項目已接近全國總數的八成,在凝聚態物理、結構生物學、轉化醫學、氣候變化、超級計算、量子通信、農業科學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為高鐵、光伏、數控、高壓輸電、核電等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高校産出的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成果佔全國的80%以上,累計提交各類政策諮詢報告4萬多份,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發揮了重要作用。職業教育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創業中作用日益彰顯,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職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超過90%。推動扶智與扶志相結合,實施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44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定點扶貧44個貧困縣,在産業發展、咨政詢策、健康扶貧等方面形成一批品牌項目,教育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積極推進文化傳承創新,藝術教育水平不斷提升,文藝創作生産更加繁榮,為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作出貢獻。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普通話普及率達到70%以上,語言文字信息化進程加快,語言文字科學研究和基礎建設更加貼近國家發展需求。

八是教育督導體制不斷健全,有力推動了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科學發展。教育督導是推動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的重要手段。2012年,國務院頒布《教育督導條例》,標誌著教育督導走上法治化的軌道。五年來,督導機構不斷健全,國務院成立了教育督導委員會,大多數省份已經基本建立了省市縣三級督導機構網絡,教育督導在推動各級政府履職盡責、督促學校按教育規律辦學、推進破解熱點難點問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督導制度保障更加完善,先後出臺了20多項督導評估規章制度,建立了報告發佈、信息公開、問責約談、滿意度調查、復查監測等制度。督導工作隊伍更加有力,國家層面組建由243名國家督學參加的督導委員會,全國基本建立了一支超過1.7萬專職督學、10.3萬兼職督學、7.3萬評估專家和1.4萬督導行政工作人員的督導評估隊伍。督導機制更加有效,不斷完善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利用高新技術和互聯網,推動督導手段方法的變革創新,“督”的職責和權威有效落實,“導”的功能和作用有效彰顯。

九是教育對外開放不斷深化,教育國際影響力競爭力顯著增強。目前,我國與世界上188個國家和地區、40多個重要國際組織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係,與47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我國已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三的留學目的地國,2016年來自205個國家和地區的44.2萬人次留學人員在華學習。我們加強對出國留學人員的服務和引導,目前留學回國255萬人,其中黨的十八大以來佔70%,形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歸國潮”。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達2480個,在14個國家和地區舉辦本科以上境外辦學機構和項目,已建成中外合作大學9所。在146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孔子課堂。教育合作始終是人文交流機制的重要內容,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在促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青年等領域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上海學生連續兩次獲得國際學生能力測試第一,上海、北京、江蘇、廣東四省市學生整體參加2015年測試,成績超過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

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教育工作,教育自身的綜合實力、對國家發展的支撐力、對創新的引領力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顯著提升,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持續彰顯。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教育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結果,是各地各部門團結協作、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攻堅克難、拼搏奮鬥的結果。五年來教育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自信,為全面開創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局面、全面開啟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準確把握新形勢新要求,切實增強新時代加快教育現代化的責任感緊迫感

當前,世情國情民情發生深刻變化,對教育事業的戰略定位、歷史使命和目標任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的十九大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提前了15年,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這就迫切需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強教先行,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以教育強國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教育戰線一定要立足新時代、把握新形勢,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強化使命擔當。

一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迫切需要教育戰線堅持和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我們黨歷來重視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後,提出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改革開放後,提出培養“四有”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建設者的重大時代命題,即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今天在校學生的人生黃金期貫穿“兩個一百年”奮鬥期,時代新人不僅是對青少年提出的要求,也是對全體人民、對所有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提出的要求。我們必須牢記使命、守住根本,在事關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問題上站穩立場,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對意識形態陣地的主導權,鞏固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不僅塑造青年一代的價值取向,而且要培養能夠引領社會風氣的時代先鋒,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

二是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迫切需要教育戰線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能力。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這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鮮明特徵,對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這些都與教育息息相關。伴隨著我國勞動力數量和成本優勢逐步減弱的現狀,迫切需要加快提升勞動者素質,將人口紅利轉化為人力資源紅利,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創新支撐和文化引領,産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性成果。形勢逼人、任重道遠。我們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推動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以教育強國的新成就支撐製造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人才強國、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的創新支撐和人才支持。

三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迫切需要教育事業進一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教育工作既是人民群眾的現實關切,也是國家民族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從“有學上”向“上好學”的轉變,對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更高。我們既要在促進教育公平、縮小發展差距方面“補短板”,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又要在提高教育質量、優化教育結構方面“做加法”,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教育需求。現在,科技發展深刻改變了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重塑了教學環境和學習生態,要把握機會,改革創新教育模式,使之更好地促進因材施教、縮小差距、共享發展,為億萬學生提供更加多樣、更高質量的教育,更好回應人民群眾“上好學”的熱切期待。

四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迫切需要教育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合作、以更強的競爭力支撐綜合國力。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一個國家發展能否搶佔先機、贏得主動,越來越取決於國民素質、取決於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特別是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孕育興起,深刻改變了國際戰略競爭格局,各國紛紛大力推動教育體制改革和內容創新,厚植人力資源根基。如果我們不能抓住這一“彎道超車”的寶貴機遇,就可能錯失在國際競爭中佔據制高點的良機。同時,伴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國際社會期待聽到更多的中國聲音、看到更多的中國方案。中國發展越是融入全球、越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就越要求教育承擔起更多全球使命。無論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知曉國際規則、參與國際事務的複合型人才,還是提煉具有中國標識的治理理念、提供打有中國烙印的公共産品,都需要教育戰線主動作為。我們既要兼收並蓄、加強合作,努力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也要強化教育自信,提高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為我國履行大國擔當、推動建設新型國家關係、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與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相比,我國教育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和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健全。教育質量還不能完全適應發展需求,辦學水平有待提高。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機制障礙亟須破解,教育發展內在活力仍需激發。對這些問題,必須客觀認識,迎難而上,精準施策,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進教育改革發展。

四、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奮力譜寫建設教育強國的時代新篇章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教育戰線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恒心,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立足國情、優先發展,改革創新;堅持把實施憲法擺在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突出位置,深入推進憲法學習宣傳教育,加強教育法治建設,大力推進依法治教;更加注重以德為先、全面發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終身學習,更加注重融合發展、共建共享,一件接著一件做,一年接著一年幹,齊心協力寫好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答卷。

一是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以新思想引領教育發展新征程。方向決定道路。教育戰線要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做到“學懂弄通做實”,紮實有效推動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引導廣大師生確立高度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要對照黨的十九大的決策部署特別是提出的新要求新課題,聚焦推動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狠勁,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韌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抓好落實,開創事業發展的新格局。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增強全面從嚴治黨的系統性、創造性、實效性,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全面開啟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新征程。

二是堅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己任,加快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要將教育發展與國家發展的現實需求、民族振興的長遠目標結合起來,緊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加強對教育現代化的頂層設計,堅持把人力資源作為第一資源,把人民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教育發展的生命線,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圍繞群眾最關心的重點難點痛點,堅持問題導向,加強調查研究,補短板、強弱項,有效推進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和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要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一帶一路”倡議等的實施,促進不同板塊教育協調發展,促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協調發展。要圍繞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這一核心,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全面改進教與學的方式,建立健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關係,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教育現代化,不僅需要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還需要一流的基礎教育、一流的職業教育,要打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戰,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為新時期實現“四個偉大”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堅持改革創新,進一步激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生機活力。教育改革永遠在路上。面對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決不能有歇歇腳、鬆口氣的思想。教育改革要回頭看、再出發,全面檢驗已有改革措施的落地情況,全面分析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在教育領域的具體表現,破除利益固化的格局,破除不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學校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要以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落實好《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統籌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部署的改革舉措和黨的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務,抓好接續推進,堅決打好改革攻堅戰。完善全鏈條的改革推進機制,推進育人方式、考試招生、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的系統改革,有針對性解決學校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機制不健全、政府管理越位缺位錯位不到位、社會參與不足等問題,用中國智慧、中國辦法解決教育改革發展問題。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加快中國教育走出去步伐,深度參與國際教育規則制定,辦好孔子學院,深化和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努力開創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

四是堅持強教必先強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教師強才有教育強。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這是關係教育改革發展大局、關係近1600萬教師的大事,標誌著教師隊伍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地位正在深入落實。要在師德師風、資格準入、招聘制度、考核評價、職業發展、待遇保障、榮譽制度等方面探索更多切實可行的辦法,探索針對不同教師的崗位特點實行分類管理,宣傳黃大年、李保國等優秀教師先進典型,引導廣大教師做讓學生健康成長、終身受益並永遠銘記的好老師,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要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

五是切實提高教育保障水平,營造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我們既要開源,也要節流,珍惜每一分教育經費,切實把錢用在刀刃上;既要量力而行、量入為出,又要有重點、提效益,更多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向基層、困難學生傾斜,全面提高教育經費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構建人人、時時、處處可學的網絡化學習環境,大力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要以加強督導抓落實,堅持督政與督學並重、監督與指導並重,強化督導結果運用,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切實將黨的十九大對教育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增強憂患意識,築牢意識形態安全底線,做好校園安全工作,妥善處理敏感事項,主動回應群眾期盼,營造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環境。

建設教育強國,時不我待,任重道遠。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齊心協力,開拓創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