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我國區域農村經濟綜合發展的技術和模式不斷創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05日   來源:科技部網站

    我國農業科技攻關在區域農業協調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中取得豐富實踐經驗, 目前已形成了區域農村經濟綜合發展的技術和模式。

    圍繞農業生産和農村經濟工作需要,通過“試驗區—基地—農戶”、“試驗區—企業—農戶”等途徑,探索出了適合不同類型區農業綜合發展的區域發展模式。許多項目區同時建立了示範區、推廣區、輻射區“三區”聯動模式,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經營。有的項目區針對農業生物資源比較豐富、結構單一、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的現狀,建立起“糧—蔬菜—飼料—家畜”、“果—草—牧”、“糧—經—飼”等農牧結合型高效農業發展模式。上海都市農業模式、華南創匯農業模式、北京農業接口工程模式、東南丘陵區湖南祁陽高效種草養畜農業模式、黃淮海平原禹城農區高效畜牧業發展模式、寧南山區、西南山地農林牧結合型生態農業模式等具有一定的代表型。

    山東禹城建立的“縣級畜牧養殖合作社為載體和安全高效養殖管理體系相結合的農區畜牧養殖高效發展模式”,有效地解決了農區畜牧業發展面臨的農戶分散養殖阻礙畜牧業規模化、産業化、標準化生産發展的問題,提高了飼料轉化率和畜禽出欄率,加快了禹城畜牧業的産業化發展進程;全市已建立畜牧合作社45個,畜牧養殖戶入社率為58%。

    寧夏固原建立的“退耕與麥—薯—林—草綜合開發”模式,促進了西部縣域農村經濟與生態建設的協調發展。內蒙古武川建立的“保護性防沙農業”模式,帶動了風沙區域農村經濟的發展。

    湖南祁陽建立的“草畜産業化開發”模式,推動了南方丘陵區縣域農村經濟和草食畜牧業的快速發展。以發展奶牛養殖小區等形式為主,形成了“一體化”優質奶源基地模式、“公司+基地+農戶”奶業産業化生産模式、奶牛生態養殖園區生産模式、南方適度規模奶牛場高效養殖模式、“牧場園區”養殖模式等適合新農村建設的模式,對增加農(牧)民收入和農業産業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以上海奉賢現代農業園區為核心區的華東現代化都市農業發展模式與綜合技術研究,共引導新成立企業9家,吸納落戶實業型企業46家,輻射帶動近6萬戶農民增收,新增産值30多億元。

 
 
 相關鏈結
· 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農村經濟工作會議在長春召開
· 農業部副部長就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答問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
· 杜青林: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存在四個問題
· 明年起我國啟動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九大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