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江蘇省醞釀將城市非職工居民納入醫療保障體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24日   來源:新華日報

    經過10年發展,江蘇省已經建立起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城鎮參保職工突破千萬。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城市居民,特別是低保、特困等弱勢群體,由於沒有用人單位而被排除在醫療保障制度之外,成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群體。

    記者了解到,江蘇省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醞釀將城市非職工居民納入醫療保障體系。此前,鹽城、泰州、淮安、鎮江和蘇州等地,已進行先期探索,鹽城還是全國第一家出臺城市居民醫療保障和救助政策的城市。當記者採訪鹽城、蘇州等地的城市居民醫保實施情況時,參保對象對政府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11月30日,在鹽城市醫保中心,記者遇到前來報銷醫藥費的低保戶卞榮全。患有尿毒症的卞榮全今年在市中醫院做血液透析用去22700多元,醫保中心工作人員為其報銷了14051元,並告訴他,根據他家的情況,到年終時,還可以申請市裏的醫療救助。卞榮全眼含熱淚説,自己和妻子下崗多年,身體都不好,一家全靠兒子在外打工支撐,如果不是1年前政府讓他參加城鎮居民醫保,他肯定撐不到今天。

    卞榮全得益於2005年1月1日鹽城市區實施的《城市居民醫療統籌和醫療救助辦法》。該辦法將居民醫療統籌和救助相結合,由財政補助引導沒有固定單位的居民參保,再對大病重病的困難家庭進行救助。居民參保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200元,個人出資140元,財政每人每年補貼60元。但像卞榮全那樣的低保、特困居民和重殘人員個人出資60元,財政每人每年補貼140元。參保後的低保和特困人員,憑醫療救助卡就醫時還可享受減收30%門診治療費、大型設備檢查費,減收50%住院診療費、床位費,免收普通門診診療費的“兩減一免”的救助。

    醫保部門給參保者每人每年劃入60元設立門診醫療賬戶,參保人員還可享受5種重大疾病門診補償,住院醫療費全年最高補償不超過3萬元。對那些自負費用仍無力承受的困難家庭,到年底時,還可獲得每人最高1萬元的醫療救助。

    鹽城醫療統籌救助辦法推出不到兩個月,就吸引了4.3萬居民參保。新政策實施第一年,就有4167名沒有單位的參保對象獲得住院治療補償,平均補償率在60%左右,並有980位困難居民獲得醫療救助。

    鹽城市醫保中心陳宗釗主任説,居民醫療統籌和醫療救助實施近兩年來,鹽城沒有出現過一次因居民看不起病要求社會募捐或上訪事件。

    繼鹽城之後,泰州、蘇州、淮安等地陸續出臺辦法,將沒有工作單位的城市居民納入醫保範疇。蘇州根據居民醫保對象年齡大、發病率高、醫療費用多的實際,實行以政府財政補助為主,個人繳費為輔的原則,建立居民醫保基金。市財政每人每年補助250元,參保居民每人每年繳納100元,在一個醫保年度內按累計住院和門診大病醫療費用報銷以10萬元為封頂線,符合醫保門診特定項目結付規定的可享受醫保基金90%的補助。今年7月1日實施的泰州居民醫保辦法,則將市區無用人單位且沒有醫療待遇的老年居民和城市低保、特困和重殘人員納入醫保。

    無論鹽城、淮安還是泰州、蘇州,在吸納城市居民進入醫保過程中,公共財政都發揮了主導作用。2005年,鹽城市財政撥付505萬元,使6萬居民參了保,低保對象參保率達到90%,今年該市新增了1萬多人,財政補助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在蘇州,市級財政給城鎮純居民的醫保投入約佔3/4,財政更是全額負擔了低保、特困職工、重殘人員的醫保費用。

    也有人認為,在國家和省尚未出臺相關政策的情況下,地方領導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了當地城鎮居民的醫保待遇。鹽城、淮安的經濟水平在全省並不算高,正是領導的重視,其在保障城市低收入群體看病方面,走在了全省前面。

    不管怎麼説,沒有固定單位的城市居民,是低收入的主要人群,他們更需要醫療保障。(記者 黃紅芳)

 
 
 相關鏈結
· 中外專家:中國城鄉東西部醫療保障水平差距過大
· 海南七成以上農民有合作醫療保障 總數達360萬人
· 浙江年底實施“全民醫保”試點 約將覆蓋500萬人
· 天津市調整大額醫療救助籌資標準和救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