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地方政務
 
重慶"314"總體部署解讀: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9日   來源:重慶日報

   重慶是人口最多的一個直轄市,現在有3200萬人,1200萬城市人口,農村人口有2000萬,重慶目前的城市化率46.7%。通過實施城鄉統籌,到2020年,重慶市城市人口會超過2200萬,農村人口會下降到1000萬,整個城市化率會達到70%以上。也就是説,將有1000萬農村人變成城裏人。

至2020年:重慶市將有1000萬農村人變城裏人

    為此,重慶市將採取以下措施推進統籌城鄉綜合改革:

    首先是推進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將城鄉居民統一登記為“重慶市居民戶口”,並儘快過渡到以身份證取代屬地戶籍管理制度;其次是推進城鄉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探索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方式和途徑;第三是推進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制;四是推進公共財政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形成支持“三農”投入穩定增長的保障機制;五是推進農村金融制度改革,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探索建立適應農村特點的新型信用機制和開展農業保險;六是推進城鄉行政體制改革,整合歸併市與區縣兩級政府綜合管理部門,進一步向區縣下放權力,適當整合和減少區縣行政單元。

    與此同時,重慶市還將著力抓好統籌城鄉發展的五項重點任務: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大力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統籌推進進城務工經商農民向城鎮居民的有序轉化,加強農民工就業安居扶持,促進就業性轉移向居住性轉移轉變;統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逐步使廣大農民享有與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統籌國民收入分配,大幅提高財政對“三農”發展的投入比重,加大對縣的轉移支付力度;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從整體上科學規劃城鄉建設、産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生産力合理佈局和城鄉協調發展。

 

重慶市城鎮化率與全國平均水平對比情況

重慶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示意圖

    相關新聞:

    城鄉統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十六大報告指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

    城鄉統籌發展的本質,就是把工業化、城市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有機整合起來,促進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著重解決日益嚴重的“三農”問題。

    城鄉統籌發展與城鄉一體化的關係

    “統籌城鄉發展”思想的提出,是一個理論創新,是對城鄉一體化理論的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與城鄉一體化既有聯絡,又有區別。

    城鄉一體化和統籌城鄉發展,都把城市與農村的發展作為一個整體而不是割裂地加以考慮。但進一步辨析,兩者是有差別的。城鄉一體化更多的可被作為一種長遠奮鬥的目標,它強調的是城鄉融合的結果;而城鄉統籌發展則主要是一種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是用統籌的思想來指導發展的實踐,它強調的是過程;城鄉一體化是要盡力消弭城鄉差別,實現城鄉共同發展;而統籌城鄉發展則更強調在保留城市與農村自然特徵的同時,實現城鄉的協調發展。

    實質是解決“三農”問題

    城鄉統籌發展的實質就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轉變為現代結構。

    我國當前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型矛盾主要表現為:

    ———農民收入與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不同步。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較快,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較慢;近郊區的農民收入增長較快,遠郊區的農民收入增長慢。

    ———農業經濟和城市經濟發展不協調。從全國來看,農村建設與城市發展不協調,不論是基礎設施還是景觀設施,包括産業基礎,城鄉差別明顯。有人説,看城市就像歐洲,看農村就像非洲。

    ———城鄉之間的制度落差。一方面,城鄉之間的“剪刀差”仍存在很大間隙,如在土地價差上,據有關資料顯示,1987年到2002年15年間,全國非農建設徵用農民土地,各級政府獲得土地凈差價收益在1.4萬億元至3.1萬億元之間。另一方面,在制度設計上,主要表現為農民和城市兩種戶籍制。城市享受著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就業、衛生、教育、住房等多種待遇。而農民病了沒有保險,老了沒有養老金,進城打工又受戶口限制,受到多種不公平待遇。

 
 
 相關鏈結
· 重慶合川區建立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新模式
· 重慶公佈行政效能監察結果顯示存在四大不當行為
· 重慶打造“1小時經濟圈”破解城鄉二元矛盾需要
· 重慶武隆將打造近三百平方公里“仙女山新區”
· 重慶市政府行政效能投訴中心61天受理投訴22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