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實現生産總值4801.98億元,增長13.5%,增幅為1995年以來最高,全區經濟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保持快速增長,質量效益有新提高。今年一季度,全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又好于上年同期,生産總值增速創1993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創近10年來同期最高,固定資産投資增幅創近3年來同期最高。這其中,縣域經濟扮演著特殊的角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自治區黨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的發展,提出把縣域經濟加快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統籌城鄉産業佈局,引導勞動密集型、資源加工型産業向縣域集聚,鼓勵農産品加工業向主産區集中,加快把農産品加工業培育成為縣域經濟的主導産業。幾年來,自治區連續出臺了幾個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決定,去年5月召開縣域經濟發展表彰會,對“十佳”縣進行表彰、獎勵,樹立了鄉鎮一級經濟發展的典型和村級發展的先進,做到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要讓縣域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就必須具備嶄新的理念。已經獲得2005年度“十佳”的德保縣,切切實實把進一步轉變理念作為經濟向前發展的“首要”來抓。該縣過去受傳統觀念影響比較大,民營經濟起步晚、規模小、總量少。針對這種情況,他們在全縣幹部群眾中開展解放思想教育,實施“民營強縣”的發展戰略,放開、放手、放利、放膽把經濟發展的重點轉移到依託現代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産業上來,努力填補縣域國有經濟全面退縮形成的“真空”,培植打造“億元企業為龍頭、千萬元企業為支撐、500萬元企業為基礎”的骨幹優勢産業集群,使經濟整體競爭實力得到不斷提高。目前,礦産開發業、水電業、酒業、養殖業等各具特色優勢的産業,逐漸邁上生産規模和融入區內外市場。目前,德保縣除華銀鋁由國有控股外,絕大多數産業為民營經濟,150多家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民營企業積極到該縣考察洽談投資事宜,並已有74家民營企業落戶該縣,民營企業貢獻率佔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半數以上。
玉林市玉州區為了實現統籌城鄉發展,提出“以鎮域經濟支撐縣域經濟”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鎮級工業小區。在實行共建共享、引進10家企業進入玉林市經濟開發區的同時,採取“統籌建設、稅收分成”的辦法,鼓勵支持各鎮(街道)千方百計建立工業小區,形成了皮革製造、機械配件、中成藥生産、日用品製造、針織服裝生産、水泥陶瓷生産、農産品加工、電子器材生産、印刷材料生産等基地,壯大了各鎮(街道)的經濟實力。同時,大力推進“一鎮(街)一業”、“一村一品”,發展農村特色産業,出現了遠近聞名的南江街道平志玉柴配件“鑄造村”和城西街道新團“服裝加工村”。去年9個鎮(街道)中,財政收入超1000萬元的有7個,其中超2億元的1個、超2000萬元的4個。鎮域經濟的發展,又大大促進了農村就業工作。近年來,全區吸納8萬多名農村勞動力在本地就業,轉移2萬多人到外地就業,工資性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一半以上,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400元以上。
崇左市江州區從決策層做起,努力實現工作思路的“三轉變”:工作重點由發展單一縣域經濟向服務城市和發展江州並重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由第一産業為主導向由第二、第三産業唱主角轉變;發展範圍由只注重本地市場向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擴大開放合作和挖掘內力並重轉變。三次産業結構由2002年的40:29:31調整到2006年的38:31:34。至2006年底,江州區共有個體工商戶1.78萬戶,從業人員2.38萬人,分別比2002年增長11.4%和21.2%;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4.3%。
廣西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要加快經濟發展,縮小和趕上發達地區的發展步伐,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依靠包括外力在內的各方面力量,巧妙“借船出海”,借力發展。地處十萬大山的上思縣,主動與廣西農墾集團、上海光明(食品集團)、廣西高峰集團、大型建材集團和其它大財團開展戰略合作,利用縣內農林、礦産、水力、旅遊、勞動力等優勢資源進行招商。2006年全縣新引進項目15個,合同資金5.1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13億元,是近年來實際到位資金最多的一年。這些重大項目的成功引進和上馬建設,有效地增強了全縣經濟發展的後勁,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完成15.7億元,比上年增長71.8%。工業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50.1%,工業主導地位日益凸顯。
去年,南丹縣域經濟的發展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和人才起了關鍵作用。早在2004年,南丹縣就立足於産業發展需要,加強與國內著名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合作,著手創辦有色金屬人才小高地和白酒業人才小高地,引進和匯聚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斯洛伐克工程院院士馬榮駿在內的有色金屬和釀酒方面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8萬名,目前在編和柔性引進的中、高級人才共211名。其中院士兩人、博導11人、博士後1人、博士28人、碩士14人。這些人才的匯聚,使載體企業如虎添翼,科技研發能力明顯提升,不僅為載體企業的正常生産提供技術保障,更使有色金屬下游産品、終端産品的研發進程加快。2006年,全縣生産總值達35.3億元,同比增長24.79%;財政收入5.36億元,增長43.6%;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7.5億元,增長70.8%。生産總值中一、二、三産業比重分別為15:60:25,工業化率指數為40.8%,工業化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萬事人為本。幹部作風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根本。百色市右江區在項目建設中,採取幹部包項目的辦法,從區領導到各部門、各鄉鎮的幹部,人人挂鉤聯絡具體項目,跟蹤服務到底。2006年,該區共實施項目308個,比上年增加61個,總投資75.09億元,增加投資24.63億元。對國家和上級其他重點項目,他們更是分工到人,積極協助抓好,保證了百色水利樞紐、那吉航運樞紐、百壇高速公路、河南新區等國家、自治區和百色市重點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百色水利樞紐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程,他們傾盡全力,把移民搬遷安置當作頭等大事來抓,派出300多名幹部深入村、屯、農戶,扎紮實實作好宣傳和安置工作。至2006 年底,累計完成移民搬遷4000多戶1.5萬多人,佔任務的97.60%;入住永久性住房3658戶13853人,佔任務的87.80%;完成移民生産用地徵劃2萬多畝,確保了百色水利樞紐工程于當年11月份全部機組投入運營。自治區實施的重點工程那吉航運樞紐、百壇公路項目土地徵用分別完成任務的100%,確保了兩個重點工程的順利完成。扶綏縣積極轉變政府職能,自覺轉變工作作風,縣四家班子領導成員帶領數百名幹部深入企業,為客商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2006年,全縣新簽約引進項目27個,總投資13.84億元,其中超500萬元項目22個,總投資13.71億元;新開工項目62個,計劃投資總額19.02億元;續建項目工程25個,投資總額15.49億元;竣工或部分投産項目12個,總投資5.47億元。(記者 黃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