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福建省財政部門立足於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將“生財”和“聚財”有機結合,依法加強收入徵管,堵塞漏洞,實現發展經濟與財政增收的良性循環,初步建立了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機制,把經濟發展的成果轉化為財政收入的增長。
讓財政性資金釋放最佳效應
由於歷史原因,福建省底子薄,包袱重,經濟總量小。區域發展不均衡,實際財力不足,日益成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障礙。如何讓財政性資金釋放最佳效應?
近幾年來,福建省財政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集中財力辦大事”的要求,在支持經濟發展方面及時轉變方式,集中有限財力投入到培植産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外向型經濟發展四大方面。
産業集群的發展對全省經濟具有重要拉動作用。省財政近年來把資金的支持方式由過去的支持個別企業向支持産業集群發展轉變。重點支持形成特色鮮明、支撐有力的産業集群;大力扶持和提升傳統優勢産業集群;培育壯大新興高技術産業集群。目前福建省已初步形成産業集群70個,工業總産值5000億元左右。
由過去的扶持具體項目向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轉變,這是福建省財政近年來支持經濟發展的又一亮點。近幾年,省財政安排一定比例資金用於支持原有的陶瓷、電機等六個行業技術開發基地開展技術、信息、諮詢、檢測等服務,解決企業共性技術或關鍵技術難題,同時大力支持産業和區域平臺建設。另外,按照建立新型工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要求,省級財政去年統籌3000多萬元用於扶持企業信息化建設。
近幾年,省財政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統籌預算內外和政府性基金,並積極爭取國債和中央補助,集中財力重點支持了公路、鐵路、農村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十五”期間,全省共投入385億元,建成了“羅長”、“漳詔”等高速公路,提前一年實現了各設區市到省會福州“四小時交通經濟圈”,實現了福建省高速公路與周邊相鄰省份的全面對接。鐵路建設方面,全省財政共落實鐵路建設資金170億元,加快建設了“溫福”等5條鐵路,總里程達到1800多公里。
為了保證外貿出口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省級財政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每年安排5億多,全額承擔出口退稅超基數地方負擔部分,確保出口退稅超基數的資金需要。今年,省財政廳根據福建省外經貿形勢發展的新要求,研究出臺了《福建省出口品牌發展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為外向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搭建好平臺。
據了解,福建省2005年集中了原來分散在企業資本金、項目補助或技改等方面的資金,投入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使財政科技資金投入總額近8000萬元,比重佔到總量的三分之一。去年,省財政借助水利建設資金整合平臺、扶貧開發資金整合平臺等8個平臺,將政出多門、缺乏統籌的支農資金擰成了一股繩。
積極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目前,一些地方環境污染嚴重,需要財政通過公共服務解決。但由於環境保護工作外部性較強,同時各地財力難以獨自承擔,迫切需要省級財政統籌安排。
近幾年,福建省財政部門積極探索建立江河流域上下游補償機制,即按照“受益者補償”的原則,在加大省級財政對上遊欠發達縣市轉移支付及補助力度的同時,積極引導下游受益地區向上遊保護地區提供經濟補償。2003年,福建省首次設立了九龍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年資金規模2800萬元,並制定了《九龍江流域綜合整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2005年至2010年,閩江流域各主要城市如福州、三明、南平等都將每年從財政中分別安排1000萬元、500萬元、500萬元專項經費,設立統一的閩江流域整治專項資金,用於流域水環境治理。近3年內,上述流域水質明顯改善。
福建省還鼓勵資源消耗少、高利用、低排放、生態型的工業産業以及循環經濟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去年省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6000萬元,重點支持節能、節水、節電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積極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今年,省級財政進一步安排5000萬元,支持節約能源、清潔生産,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在支持農業生態建設方面,去年,省財政共安排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2.14億元,進一步完善生態公益林分類管理和資金補償辦法,建立林業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新機制;同時省財政還在支持海洋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面、礦山生態保護等方面,安排了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生態保護。
去年,福建省生産總值高達7501.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3.4%,創1998年以來增幅新高。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去年福建省財政收入取得歷史性突破,達到1012.77億元,增長28.4%。
福建省財政部門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大局,積極轉變和拓展理財思路,創新支持手段,突出重點,集中財力辦大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關係,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有效促進了福建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方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