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長萬鋼在24日舉行的袁隆平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強調指出要全面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講話全文如下:
尊敬的袁隆平院士,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袁隆平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首先,我代表科技部對袁隆平院士以及他所在的雜交水稻科技攻關團隊做出的突出貢獻表示由衷的敬意!對長期以來默默無聞、勇於創新、甘於奉獻堅守在農業科研一線的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誠摯的問候!也對袁隆平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創新的時代需要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袁隆平精神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創新精神的集中寫照。為此,中組部、中宣部、統戰部、科技部、農業部和湖南省委六家聯合組織的這次宣講活動,對於宣傳先進、弘揚創新、激勵廣大知識分子,意義重大。把袁隆平院士作為全國重大典型進行宣傳,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袁隆平院士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廣大一線農業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創新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所作貢獻的高度評價。
當今時代,世界農業技術進步步伐加快,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時代的廣泛共識。與此同時,人類也面臨著人口過快增長、耕地面積減少、土地荒漠化加劇、糧食産量增長放緩、傳統技術增産效應趨減、食物供應不斷趨緊、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造成的農業大規模減産,以及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等諸多問題的挑戰。
建國以來,我國人口由5億增長到13億,人均耕地面積由0.18公頃減少到0.10公頃,其中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的支撐。我國農業以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22%的人口,這是世界農業發展史的一大奇跡。
近年來,在農業科技領域涌現出了一批傑出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正是他們在平凡的崗位的不平凡的創新,成為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領域的先進代表。特別是以袁隆平院士為首的農業科學家,敢於面對世界經典遺傳理論的難題,開創性提出了雜交水稻的優勢理論,不僅衝破了水稻傳統雜交的科研禁區,並率先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和在農業生産上廣泛應用雜交水稻。通過國家863計劃的全國協作攻關,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水稻單産,使我國從一個嚴重的糧食短缺國變成了一個糧食自給國,為解決十幾億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提供了保障,成就舉世矚目。
我們要在科技界和知識界,開展認真學習袁隆平院士先進事跡的活動,學習他不畏權威、敢於創新的勇氣和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品行和風格。廣大科技工作者,特別是農業科技工作者,要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深入實踐,努力探索,勇於創新,追求真理。各級科技管理部門和基層農業科技組織,要以袁隆平先進事跡為動力和鞭策,切實加強對農村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強大聯合,提倡大協作,積極鼓勵和開展多部門、多學科的聯合協作,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合力,為新農村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所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也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農業是“強基礎、安天下”的戰略産業,糧食安全是關係我國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多年來,科技部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決策,始終把提高農村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大幅度增加對農村科技工作的投入,瞄準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及時組織力量、配置資源,部署重大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前不久,我們啟動了“十一五糧食豐産工程”,將在十二個糧食主産省開展糧食持續增産增效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和大面積集成示範。在一系列農業科技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將不斷深入農村科技管理和機制創新,顯著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糧食安全科技保障能力。
今年是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關鍵時期,也是“十一五”科技工作的關鍵時期。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方針,力爭在現代農業高技術領域、農業共性關鍵技術領域取得新的突破,顯著增強我國農村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力爭獲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重大成果,全面提升我國農業與農村科技的整體水平,努力實現我國農業科技率先跨入世界先進水平的奮鬥目標。
同志們: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的勝利召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