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至28日,全國民政事業單位建設經驗交流會議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民政部部長李學舉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要求各民政事業單位要總結經驗,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將民政事業單位建好做強。講話全文如下: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在黨的十七大前夕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於全面推進民政事業單位建設,更好地發揮民政事業單位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作用,促進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次會議,以交流經驗為主,有5個省市民政部門和8個事業單位,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經驗。這次會議組織大家實地參觀了河北省部分民政事業單位,河北省在財力並不寬裕的情況下,加大投入,加強民政事業單位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希望大家從這些經驗中,受到啟發,更新觀念,形成思路。下面,我講三個問題。
一、總結經驗,全面認識民政事業單位的特殊作用
建國58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民政事業單位建設,經過幾代民政人的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顯著成就。
(一)承擔了不同時期黨和國家賦予的特殊任務。建國以來,全國民政事業單位是隨著黨和國家不同歷史時期的要求而興。建國初期,為醫治戰爭創傷,妥善安置復員傷殘軍人,適應戰備需要,各地陸續興建了一大批優撫醫院、光榮院、烈士紀念建築設施和軍供站,為褒揚先烈、擁軍優屬,促進國防建設,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做出了重大貢獻。為革除舊社會遺留下來的積弊,穩定社會秩序,各級政府在接管舊社會慈善和救濟機構的基礎上,成立了大批生産教養院和收容所等事業單位,收容改造了數百萬國民黨散兵遊勇、鴉片煙民、遊民和妓女,使他們走上了自食其力和重新做人的新路,為蕩滌舊社會污泥濁水、鞏固新生政權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在社會主義改造和以後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各地相繼改造和建立起社會福利院、兒童福利院、精神病福利院、殘疾人康復機構、收容安置機構和殯儀服務等事業單位,開始了由教養改造向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社會公益服務的轉型。“文革”時期,雖然民政事業單位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但仍然較好發揮了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民政事業單位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獲得了生機和活力,在為優撫群體、特殊群體、困難群體服務的同時,適應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需要,積極拓展服務領域,著力增強了服務保障功能。適應國防現代化和軍隊精簡整編的需要,建立了1700多個軍休所,接收安置了一大批軍隊離退休幹部職工;適應收養服務工作需要,許多地方建立了收養服務機構;適應減災救災工作的需要,建設了一批減災機構和救災物資儲備單位。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民政事業單位深化改革,引進市場機制,在大力推進民政事業社會化的進程中,發揮了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黨的十六大以來,民政事業單位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理念,繼續深化改革,加快建設發展,不斷優化服務,基本實現了由救濟型向福利型、由單一功能向綜合功能、由封閉型向開放型、由供養型向保障型,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這一時期,還將收容遣送機構改為救助管理機構,實現了流浪乞討人員由強制收容遣送向自願受助、無償救助的重大轉變。民政事業單位在提供服務、解決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特殊事業和行業。建國以來,通過不斷投入、完善政策法規和加強規範管理,民政事業單位的服務保障體系和服務保障機制逐步形成。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投入,輔以社會捐贈的支持,新建、改建和擴建了大批基礎服務設施,更新改造了大量服務設備。特別是1987年福利彩票的發行,為各地民政事業單位設施建設注入了強大的動力。1997年,民政部召開全國民政事業單位管理牡丹江現場經驗交流會議,推動了事業單位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和優化服務。全國涌現出一大批環境園林化、設施現代化、管理規範化、服務優質化的單位,為服務“三個群體”、服務社會公眾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加快硬體建設步伐的同時,各級民政部門積極加強政策法規建設,各個事業單位普遍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基本形成了法律、法規、政策和規章制度相結合的法制體系,有力保障和規範了民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責,初步建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化相銜接的民政事業單位管理模式和規範有效的運作機制,保證了民政事業單位特殊服務功能的有效發揮。經過58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形成了由優撫安置服務體系、社會福利服務體系、社會救助服務體系、社會事務服務體系和社區公益服務體系為主體的民政專有、獨具特色的特殊事業、特殊行業及特殊崗位,成為政府公共服務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全國區縣以上民政事業單位已發展到1.6萬多個,其中省級453個、地市級3039個、區縣級12790個;按類別劃分,優撫類單位3234個,福利類單位3116個,殯葬類單位2803個,救助類單位1664個,收養服務類單位776個,其他類單位4689個。
(三)形成了一支素質優良的特殊人才隊伍。特殊的事業、特殊的行業、特殊的崗位,造就了一支特殊的人才隊伍。建國以來,各事業單位以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以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為目標,以能力素質建設為根本,以教育培訓為手段,努力建設一支業務精、幹勁足、紀律嚴、作風正的職工隊伍。各地解放思想、注重績效,選拔培養了一批懂政治、善管理、會決策的優秀幹部,強化了事業單位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推進人事、用工、考核、分配等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培養、使用、激勵相結合的管理機制,人員結構和業務素養發生了重大變化,進一步調動了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職工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技能不斷提升。實施人才戰略,優化創業環境,大力引進人才,通過政策鼓勵、精神激勵和待遇保障相結合的辦法,吸納了一大批高校畢業生和專門人才,逐步優化了職工隊伍結構。近年來,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開展了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和民政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開發設置了假肢與矯形器製作師、老年護理員、孤殘兒童護理員、災害信息員等十多個新職業。到目前為止,全國縣區以上民政事業單位職工達17萬多人,其中,管理崗位人員總數為59710人(領導班子成員12576人),專業技術崗位人員總數為 43489人,工勤技能崗位人員總數為73972人,為民政事業單位的發展提供了特殊人力資源保障。
(四)發揮了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特殊作用。民政事業單位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以文明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建設一直是民政事業單位建設的重要抓手。特別是1998年以來,全國民政事業單位全面開展了創建“文明窗口”活動,各地把文明單位、文明行業、文明窗口等系列文明創建活動,作為創民政事業單位品牌、樹民政部門良好形象的重點工程深入推進。在創建活動中,各事業單位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把“創文明行業,建滿意窗口”與各項民政業務工作和各項便民利民服務緊密結合起來。2001年來又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民主評議行風活動,加強行風建設,逐步完善監督考核機制,注重層層抓落實,推動了事業單位各項服務與管理水平的提高,塑造了民政事業單位“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先後涌現出一大批愛崗敬業、勇於奉獻的各級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他們視優撫對象為親人,視老年人為父母,視孤兒為子女,視殘疾人為弟兄,在這個特殊的事業中,閃耀著大愛無聲、尚善若水的光輝,為弘揚傳統美德和發揚革命傳統,維護人權,體現社會文明進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都做出了特殊貢獻。
(五)積累了民政事業單位建設的特色經驗。58年來,各級民政事業單位勇於開拓進取,創造和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對今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一是適應國家需要,緊隨時代步伐,是民政事業單位發展的生命源泉。全國民政事業單位根據國家建設不同時期的需要,業務有增有減,功能有進有退,職責有分有合,在繼承中發展、在困難中探索、在改革中前進,在調整完善中發展壯大,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良好局面。實踐證明,只有服從不同時期黨和國家及人民的需要,民政事業單位才能與時俱進,不斷煥發生機、增強活力,才能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二是樹立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理念,是民政事業單位發展的根本宗旨。儘管民政事業單位不同時期的職責任務有所不同,但始終貫穿的一條紅線就是為民解困、為民服務,這是民政事業單位存在的根本出發點。離開了這個出發點,民政事業單位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民政事業單位的發展,是為了更好地履行“為民”職責,體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只有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理念,民政事業單位才能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才能得到人民的認可,得到社會的支持,才能不斷發展壯大。三是突出社會效益、兼顧經濟效益,是民政事業單位發展的基本準則。作為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重要載體和實現形式,民政事業單位履行的是政府公共服務的特殊職責,必須堅持公益屬性,任何時候都要堅定地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離開這一點,就不能保證其健康發展。同時,又必須兼顧經濟效益,不斷增強事業單位的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服務實力。離開了這一點,就難以生存和發展,也會影響社會效益的發揮。只有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並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民政事業單位才能面向社會、適應市場,提高服務效能,保證健康發展。四是深化改革、開拓創新,是民政事業單位發展的不竭動力。改革是民政事業發展的動力,創新是民政事業發展的生命。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新情況,必須堅持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用改革來解決事業單位發展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適時調整完善有關政策,注重制度創新,形成長效機制。只有深化改革、開拓創新,才能適應形勢,克服困難,不斷激發活力,增強自身的發展動力。五是加強軟體建設、硬體建設,是民政事業單位發展的有效措施。基礎服務設施、服務條件等硬體建設是民政事業單位發展的關鍵,人才隊伍、服務管理等軟體建設是民政事業單位發展的保證。軟硬體建設是履行為民解困、為民服務職責的基本依託,也是提升為民服務水平的基本抓手。只有加大投入、夯實基礎、健全隊伍、規範管理,才能改善民政事業單位的服務條件,提升服務水平,增強服務能力,才能做大做強民政事業單位。
同志們,在民政事業單位58年的發展歷程中,廣大幹部職工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克服困難、樂於奉獻,團結拼博、開拓進取,為最可愛的人、最困難的人和人民群眾提供服務,從事的是陽光下崇高而光榮的事業。在不同歷史時期,對於促進國家經濟建設、軍隊建設和社會穩定,對於服務人民、造福社會,保障“三個群體”的基本權益,對於移風易俗、改造社會、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對於履行政府委託職能、加強公共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對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都做出了歷史性的特殊貢獻。在此,我代表民政部黨組向多年來辛勤工作在民政事業單位的廣大幹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由衷的敬意!
二、抓住機遇,切實加強民政事業單位建設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民政事業單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時,民政事業單位發展的條件和環境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必須全面分析新形勢、善於抓住新機遇,勇於迎接新挑戰、正確把握新任務,切實把民政事業單位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一)切實保障民生、著力改善民生,對民政事業單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重視民生、解決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這是我們黨“執政為民”宗旨的直接體現,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職責,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重點所在。民政事業單位是解決部分人和部分民生問題的重要依託。一方面,民政事業單位要在為“三個群體”服務上發揮更大作用。目前,我國尚有4000多萬優撫安置對象(重點優撫對象600多萬),約有5000多萬城鄉低保對象,有1.44億老年人(570萬農村“五保”老人和相當數量的城市“三無”老人),8200萬殘疾人和57萬孤兒,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需要由福利院、光榮院、優撫醫院等單位直接為其提供生活服務。只有進一步加強民政事業單位建設,才能切實保障好“三個群體”基本權益,讓他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同時,民政事業單位也必須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福利服務需求。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高齡老人比例不斷提高,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對發展老年福利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國1.44億老年人口中,約有3200萬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長期照料護理服務,而目前全國各類養老事業單位只有3.9萬個,床位數只有170.2萬張,平均每千名老年人11.8張,與發達國家每千名老年人擁有50至70張相比差距甚遠,我國老年福利服務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時,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在持續、普遍提高,服務需求日益多樣化。這就迫切要求各類民政事業單位牢固樹立“為民”宗旨,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積極拓寬服務領域,繼續改進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努力把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落實到改善人民生活上來。
(二)加強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為民政事業單位建設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強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和緊迫任務。民政事業是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的重要方面。一方面,民政事業單位大多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直接提供者,也是特殊服務的提供者,有的還受政府委託承擔部分社會管理職能,它們對於落實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至關重要。同時,它們在動員引導民間組織與社會公眾支持社會事業發展、參與社會建設和管理方面也發揮著示範帶動的作用。創新社會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社會建設和管理新格局,使民政事業單位贏得了更多的社會資源。各類公益性基金會、民辦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民政事業單位的重要合作夥伴;志願者隊伍迅速壯大,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已直接參與到民政事業單位的服務中來,成為提高民政事業單位服務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既對加強民政事業單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為民政事業單位加快發展帶來了極好機遇。特別是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各級民政部門主辦的優撫安置機構、福利機構、低保中心、社會捐贈接收站、救助管理站等事業單位更加受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民政事業單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三)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為民政事業單位建設營造了更加有利的社會環境。改革開放,是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民政事業單位既要在國家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尋求發展機遇,也要為國家順利推進改革開放創造有利環境。首先,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為民政事業單位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強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需要逐步剝離企業辦社會的職能,大量的社會服務職能需要事業單位及社會力量承擔。同時,依靠市場配置資源,通過競爭提高效益的市場經濟機制,也為民政事業單位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其次,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民政事業單位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轉變政府職能不僅要求政府在改進和加強宏觀調控、市場監管職能的同時,把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時要求理順政府與事業單位的關係,把那些本應由事業單位承擔的管理和服務職能交給事業單位,從而使事業單位大有用武之地。第三,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使民政事業單位獲得了更多的發展資源。隨著民政事業國際影響的擴大,境外對我國民政事業的捐助不斷增多,成為加強民政事業單位設施和條件建設的重要補充。更為重要的是,境外社會福利服務的理念、技術、方法和標準不斷引進,為加快推進民政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提高民政事業單位服務水平提供了重要參照。
(四)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為民政事業單位建設提供了更強有力的支撐條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6年國內生産總值突破20萬億元,財政收入達到3.9萬億元。隨著公共財政體制的逐步建立,財政支出結構在不斷優化,對包括民政事業在內的社會事業支出的比例和數量持續大幅增加。各級政府逐年加大了對民政事業的投入力度,2006年已達到915億元,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資金用到事業單位的發展上,僅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就達到112億元。民政事業的一些重大發展項目納入了國家“十一五”規劃,列入了國家財政支出範圍。民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頒布實施了民政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尤其是“十一五”國家綜合減災、兒童福利機構建設、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體系建設、社區服務體系發展等多個專項發展規劃,五年投入資金總計109.6億元。同時,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逐步深入,平等友愛、團結互助良好風尚的逐漸形成,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民政事業單位,接受的社會捐贈逐漸增多,人民群眾購買福利彩票的熱情持續高漲,去年福利彩票發行495.7億元、籌集公益金173.5億元,其中部分資金用到了民政事業單位建設上。與過去相比,民政事業單位建設確實已經站在了一個更加有力的支撐點上。我們務必充分利用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切實加強民政事業單位建設,在更廣的範圍惠及百姓,在更多的方面造福人民,用更高的質量服務社會。
(五)民政工作加快發展、民政立法加快推進,為民政事業單位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民政事業單位,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政地位的提升、民政事業加快發展,對民政事業單位建設既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多有利條件。特別是隨著依法行政的不斷推進,近年來民政立法進程也在不斷加快,目前,既有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殘疾人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收養法等多部法律,也有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婚姻登記條例、殯葬管理條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等不少法規,還有軍用飲食供應站供水站管理辦法、軍隊離休退休幹部休養所暫行規定、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保護辦法、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等眾多的行政規章。這些法律法規,既需要民政事業單位協助貫徹執行,也為民政事業單位依法管理規範服務提供了必要依據。當然,也有一些法律法規滯後於形勢發展,難以完全適應民政事業的需要,亟需修訂完善。國務院已經把一些關係民政事業發展的重要法規列入了立法計劃,僅今年就有10多個,這些法規出臺後必將為民政事業單位建設提供更有力保障。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現階段的民政事業單位建設,還存在一些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一是思想觀唸有待進一步轉變。一些單位思想解放不充分、觀念更新不夠、憂患意識也不是很強,有的形成了求穩怕亂的思維定式,個別單位還停留在單純的“等、靠、要”上,民政事業單位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任務還比較重。二是改革創新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總體上看,民政事業單位體制機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相適應,關係不順、活力不足的現象較為普遍,發展模式、服務方式相對粗放,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很好解決,需要堅持改革的方向,加大制度創新力度。三是統籌協調有待進一步加強。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層級之間發展不平衡,需要在繼續加強東部地區、中心城市、部廳兩級民政事業單位建設的同時,用更大力氣切實加強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民政事業單位建設。四是內部管理需要進一步規範。總體來看,民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是好的,但也有少數單位不時暴露出亂作為、亂收費甚至違法違紀等損害服務對象權益的問題,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措施,進一步規範內部管理。五是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一些單位機構編制不健全,服務力量不足,隊伍素質也需要提高。有些單位服務設施欠缺、服務設備陳舊、服務手段簡陋,與繁重的服務任務和服務要求不相適應,必須採取有力舉措,切實加以改造更新。以上幾個薄弱環節,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深入分析、理性對待,對於問題應該正視而不可掩飾,對於困難應該克服而不容回避,對於矛盾應該化解而不能忽視。
綜上所述,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民政事業單位建設任重道遠,機遇和挑戰並存,希望與困難同在。我們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進一步加強民政事業單位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搶抓機遇、迎難而上,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加大投入、強化管理,推動民政事業單位建設與時代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相適應,推動民政事業單位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三、發揮優勢,把民政事業單位建好做強
面對新的形勢,今後一個時期民政事業單位建設,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為民為宗旨,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軟硬體建設為保障,以建好做強為目標,加快形成制度健全、設施完善、結構優良、佈局合理、服務優化、覆蓋城鄉的民政事業單位發展格局。按照這一要求,推進民政事業單位建設,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著重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牢固樹立為民宗旨,大力提升服務水平。為民是民政部門的天職,服務是民政事業單位的根本。我們提出推進民政事業單位建設,歸根結底,就是站在新的歷史時期,更好地履行民政部門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職責。一是要增強服務意識。各級民政事業單位幹部職工要進一步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不斷強化“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理念,廣泛開展學習周國知、譚竹青、曹道雲等先進典型的活動,大力弘揚忠於職守、愛崗敬業、淡泊名利、竭誠奉獻的“孺子牛”精神,認真查找為民差距,不斷豐富為民情感,切實增強為民責任,真正把為民作為民政事業單位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要提升服務水平。要以服務對象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首要標準,千方百計地提高服務質量。要積極探索、不斷改進服務方式,增加服務內容,當前尤其是要吸收社會工作“柔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務、社會化運作”的優勢,引入專業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開展社會服務,強化服務效果。還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不斷提高服務的水平、質量和效益,為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三是要拓展服務領域。多樣性服務要比單一性服務更有活力,多條腿走路要比單條腿走路更有保障。面對社會公共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樣化,民政事業單位應以更加多元、開放、參與的姿態,立足民政職能,不斷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擴大服務範圍。有條件的單位,要在穩固和加強常規服務工作的同時,充分利用自身的設施設備、人才隊伍、管理服務等優勢,積極向新的服務領域拓展,主動朝社會急需的服務方向延伸,努力培植新的施展空間,走向寬廣的服務市場,參與平等的社會競爭,在更廣的領域為人民群眾提供服務,在更大的範圍內滿足社會需要。四是要規範服務標準。標準是指導和監督服務工作的依據,也是確保服務質量的技術規範和微觀基礎。各類民政事業單位都要根據不同類別的服務項目,全面規範服務設施、服務質量、服務程序、服務衛生、服務收費、服務投訴程序、服務人員資質、服務基本術語、服務場所安全等標準,切實做到精心再精心、細緻再細緻、規範再規範。
(二)堅持從實際出發,切實加強分類指導。民政事業單位種類繁多,經費投入多元,服務對象多樣,業務歸口多塊,必須加強分類指導。一是特殊公益服務類單位,主要包括優撫醫院、光榮院、軍休所、軍供站、福利院、精神病院、社會捐贈接收站、救助管理站、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等。這類單位直接為“三個群體”提供服務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一般由政府直接提供。對這類單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落實好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法規,維護好特殊服務對象的切身利益,通過不斷擴充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完善服務標準,來體現政府責任的到位、民政職能的履行和公共服務的供給。二是社會公益服務類單位,主要集中在社會養老服務、康復輔具服務、殯儀公墓服務以及社區服務等單位。這類單位服務全體社會公眾,投入渠道和産權所有多樣,有的還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對這類單位,要以高度的社會使命感,進一步健全政策引導、規範行業準入、完善監督管理,加大社會力量參與,有序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方式多樣化、運營機制市場化。三是社會管理服務類單位,主要包括福利彩票發行管理單位、民間組織服務單位、最低生活保障服務單位、救災物資儲備中心等。這類單位由政府委託或授權,代行民政機關部分行政管理職能,兼具政府和事業的雙重角色,福利彩票發行單位還引入了市場經營機制。這類單位有些可以按照規定收取服務費,但所得收入嚴格控制在規定的範圍內。對這類單位,有的要進一步完善特定授權方式,合理界定民政部門與它們之間的關係,明確法律地位、職責任務、治理結構,健全依法許可、依法管理、依法運作、有別於其他事業單位的管理模式。四是為民政工作服務類單位,主要包括新聞報刊、信息檔案、科學研究、教育培訓、後勤服務等方面的單位,這類單位或是具體承擔民政部門轉移出來的事務性工作,或是為擴大民政工作宣傳,或是為民政部門開展工作提供服務保障。它們由財政提供必要的資金,也有一些單位在政策許可的範圍內,通過經營開發所得的收入作為支撐。對這類單位,要努力改善條件、改進手段、完善功能、增強活力,切實為民政部門科學、民主、依法決策以及輿論宣傳、後勤保障服好務。此外,民政事業單位從經費來源上講,有全額撥款的,有差額撥款的,還有自收自支的;從服務對象上講,有為“三個群體”服務的,有為社會公眾服務的,也有為機關服務的;從業務範疇上講,主要有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方面的,有優撫安置方面的,有社會救助方面的,還有社區服務等方面的。但不管哪種類型,怎樣劃分,都需要我們全面認識其現狀、科學分析其特點、深刻把握其規律,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做到有的放矢,行之有效。需要指出的是,分類指導、分類推進,是在整體規範、普遍要求的基礎上進行的,無論是推進哪一類型的民政事業單位建設,各級民政部門不僅是主導者、規劃者、監管者,更是服務者、支持者、保障者。
(三)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加強規範管理。民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壯大,依賴於改革創新的推進,也依賴於規範管理的加強。不改革就沒有出路,不發展就沒有活路,不規範管理也就走不上正路。只要不違背國家的法律法規,有利於民政事業單位發展的,有利於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要的,有利於實現“三個群體”權益的,都可以大膽試驗、積極探索,都應當給予理解、保護和支持。當然,在事業單位改革中,要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切實把自身的改革同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改革銜接起來,確保幹部職工隊伍的穩定,確保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確保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一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民政事業單位改革的過程,首先是一個解放思想的過程,要讓一切有利於發展的思想充分活躍起來,把一切有利於發展的能量充分釋放出來,使一切有利於發展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形成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創造源泉充分涌流的局面。解放思想的核心在於轉變觀念、更新思路,要逐步走出單純依靠“給錢、給項目、給優惠政策”的老路子,跳出單純“等、靠、要”的舊框子,不斷用創新的思維、改革的理念,來解決前進路上的矛盾和問題。要善於運用國家政策規定,切實做到在創新觀念中搶抓機遇、在擺脫束縛中闖出新路、在開拓進取中贏得發展。二是要創新管理體制。各級民政部門加快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的轉變,逐步形成公益目標明確、資金投入多元、監管制度完善、治理結構規範、運轉協調高效的民政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民政部門對事業單位的管理,主要是編制發展規劃、明確政策導向、制定行為規則、開展業務指導、實施監督檢查。事業單位依法自主運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享有內部人事管理、經營決策和收入分配等自主權,按照規定從事各項服務活動,為社會提供各種服務。三是要改革內部管理機制。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做到決策民主科學,指揮順暢統一,執行堅決有力,運轉靈活便捷,監督切實有效。按照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方針,深化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大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的改革力度,全面推行工作人員聘用制度,健全公開招聘制度和職位管理制度。完善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穩步推行工資總額控制、單位內部自主分配的做法,按照職位性質及工作績效確定工資待遇,探索管理、技術等生産要素參與分配的實現形式。完善事業單位醫療、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等項社會保障制度,解決職員後顧之憂。還要建立健全自律誠信、責任追究、績效考核等規章制度。
(四)切實加大投入力度,更新改造基礎設施。推進民政事業事業單位建設,無疑要追求服務軟實力的不斷增強。但是,打造軟實力,必須有硬體設施作為依託。必要的基礎設施,必需的服務設備,是民政事業單位正常運行的前提條件、功能發揮的基本保障。一是要科學規劃項目建設。各地要在認真落實已有規劃的基礎上,力爭把更多的事業單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當地城鄉建設專項規劃,並認真編制民政事業單位建設具體規劃。注意現有設施與新建設施相結合、設施改造與功能提升相結合、佈局結構與服務需求相結合,做到目標可行、任務明確、措施切實有效,加快形成總量適度、分佈合理、功能適用、配套完善、人民群眾便捷可及的民政事業基礎服務設施網絡。二是要逐年增加資金投入。加快民政事業單位基礎設施設備更新改造步伐,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各級民政部門要認真做好彙報説明、協調爭取工作,切實把民政事業單位建設列為當地政府基建項目,逐年增加民政事業單位建設的財政預算數量。要用好福利彩票公益金,按照其發行宗旨和國家有關規定,加大對民政事業單位投入,支持它們做大做強。要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社會捐贈活動,充分吸納社會資源,為民政事業單位建設提供更多的社會資金支持。三是要優化配置現有資源。統籌協調資源配置,按照需求適時調整、合理整合,強化資源共享,進一步優化民政事業單位的資源配置。對於重復設置、佈局分散、資源不足、作用不大或屬於“夕陽事業”的單位,要通過合併、改建、置換、重組、轉讓等多種運作方式有效盤活,並把盤活的資源用到相對薄弱、社會迫切需要及“朝陽事業”的發展上,有效提高民政事業單位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四是要確保重大工程建設質量。今年以來,民政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發佈了《民政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十一五”兒童福利機構建設規劃》、《“十一五”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體系建設規劃》和《“十一五”社區服務體系發展規劃》,此外,民政部也實施了《農村五保供養服務設施建設霞光計劃》、《兒童福利機構設施建設藍天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實施惠及最困難群體、特殊群體的六項大規模建設計劃,這在民政事業發展史上是空前的,必將使民政事業單位基礎服務設施的面貌有一個較大的改觀。各地必須嚴格按照要求,週密部署安排,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按期完成。
(五)抓住關鍵環節,強化隊伍建設。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隊伍是興業之本、發展之基,是事業單位最可寶貴的財富。在人才隊伍建設上搶到的機遇是最大的機遇,贏得的發展是最具價值的發展,産生的失誤也會是最根本的失誤。推進民政事業單位建設,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在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搞好人才的培養、吸引、使用、激勵等關鍵環節下更大的力氣。一是要突出抓好領導班子建設。領導班子建設是加強隊伍建設的重點,實踐反復證明,只有一流的班子才能帶出一流的隊伍,創造一流的業績。事業單位領導班子建設,要圍繞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增強凝聚力、發揮表率作用,切實選拔政績突出、清正廉潔、年富力強、群眾擁護的幹部;大力加強班子的作風建設,不斷強化領導成員的為民意識、民主意識、開拓意識和帶隊伍的能力,使班子成員講政治、講奉獻、講廉潔,爭做表率;大膽進行放權管理,樹立領導班子的權威,充分發揮領導班子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了解到,有的地方把事業單位的領導崗位作為培養幹部、鍛鍊幹部、選拔幹部的重要陣地,這是很有道理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二是要注重隊伍建設。要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加強教育,積極引導,努力幫助廣大幹部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揚拼搏奉獻精神、艱苦創業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和誠實守信精神,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要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採取脫産深造、崗位培訓、個人自學、交流考察、崗位練兵等多種措施,不斷優化服務隊伍的科學文化水平、業務服務素質和開拓創新能力。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力倡導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鍛鍊、在實踐中成長,使服務隊伍的實際能力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提高。要加強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一方面緊密結合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試點和推進,認真組織民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加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積極設置開發民政事業單位社會工作崗位,率先培養造就一批社會工作者,提高民政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民政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推行民政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提高民政隊伍職業化水平。三是要積極吸引人才。要在穩定現有隊伍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大視野、拓寬渠道,堅持以我為主、按需引進、講求實效的方針,按照公平競爭、擇優錄取的原則,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優秀人才,有計劃、有目的地充實到服務隊伍中來,進一步優化服務隊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積極鼓勵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兼職、定期服務、技術開發、科技諮詢等柔性方式,流動到民政事業單位創新創業。還要創造條件,積極吸引、認真組織志願者隊伍到民政事業單位,開展方式靈活、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效果實在的志願服務活動。四是要善於使用和激勵。要堅持正確的用人標準,以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為導向,改進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辦法,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的主要標準,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舉、廣納群賢,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要採取靈活的用人政策,針對各類隊伍的不同特點和成長規律,創新不同的使用方法,做到不拘一格、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形成人人都作貢獻、人人都能成才的局面。要創造良好的用人環境,在做到獎懲分明、實現有效激勵的基礎上,充分體恤一線服務人員的辛勤勞動,想方設法地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切實幫助他們解決住房、就醫、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方面困難,鼓勵他們幹事業,支持他們幹成事業,幫助他們幹好事業。
(六)加強組織領導,把民政事業單位建好做強。加強民政事業單位建設是一項艱難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持續不懈的繁重任務。一是要高度重視。民政事業單位所承擔的任務是我們黨執政為民、解決民生的生動體現,是“上為中央分憂,下為百姓解愁”的重要載體;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的重要方面,也是特殊的職責,如果建設不好,就會造成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缺位;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政部門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重要依託;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也是展示民政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建國以來,包括廣大事業單位職工在內的幾代民政人經過長期不懈努力,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今天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抓住難得的機遇,採取切實有力措施,把這一國家特殊需要,民政特別所有的事業單位建設好、管理好,發展好。二是要建好做強。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在建好上花氣力,要立足現實,面向長遠,著眼于可持續發展,統籌規劃,週密部署,狠抓落實。既要廣開財路,加大投入,加快硬體設施建設,又要加強管理,優化服務,注重軟實力的打造,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要在做強上下功夫,必須深化改革,規範管理。實行科學管理,用現代的理念、現代的手段,切實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實行民主管理,廣泛調動事業單位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實行依法管理,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規章,做到依法辦事,照章行事。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增強動力,激發活力,提高綜合實力和服務能力。三是落實責任。各級民政部門要把加強事業單位建設切實提上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事業單位領導主動抓,形成齊抓共管的新局面。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尤其要深化認識,強化領導,細化方案,實化措施,確保工作責任到位,政策落實到位,措施保障到位。同時,要把加強民政事業到位建設,與加強各項民政事業的發展結合起來,與大力推進民政事業社會化結合起來,與加強基層民政工作結合起來,做到統籌兼顧,協調發展。通過我們齊心協力,不懈奮鬥,努力實現將民政事業單位建好做強的目標。
同志們,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偉大旗幟,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適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奮力開創民政事業單位建設的新局面,為完成時代賦予民政系統的特殊而崇高使命不懈奮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