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改是現代林業發展強大引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7月29日   來源:林業局網站

    30年前,我國改革開放是從農村開始的,農村改革又是從耕地入手的。30年後,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新的戰略決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突破口和切入點,成為中國農村改革乃至中國改革的又一個新的里程碑。

    放眼看林改,意義非一般。林改,不僅對於解決“三農”問題、改善民生、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義重大,而且對於維護生態安全、木材安全、能源安全、氣候安全、物種安全、淡水安全、糧食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建設生態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對此評價,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必將載入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史冊、中國林業改革發展的史冊。

    林改——豐富了生態文明建設內涵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進程,基礎是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核心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鍵是處理好保護改善生態與發展經濟的關係。

    林業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在實現生態良好方面發揮著主體作用;林業具有顯著的經濟功能,在轉變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林業具有突出的文化功能,在推動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加強生態建設,保障林産品供給,不僅要靠國家的重視和投入,更要靠人民群眾的作為建設主體的內發動力和持續參與。

    我國現有林地面積43億畝,其中集體林地25.48億畝。長期以來,由於沒有充分利用物質利益驅動這個手段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集體林業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林地的巨大潛力沒有充分釋放出來,林業生産力沒有得到充分解放,導致森林資源質量很低,林地産出率很低。全國集體林蓄積量平均每畝僅為3.3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8.8%、為發達國家的20%。森林質量不高,結果是:遠看綠油油,近看水土流。

    生態承載力低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生態差距成為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最大差距,生態狀況與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極不協調,也使生態文明的大發展缺少了原動力。

    縮少生態差距和保障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從體制機制上解放生産的原動力,那就必須加快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福建、江西、遼寧、浙江等林改先行省的實踐表明,林改後,森林資源總量和森林質量得到極大提高。據調查,福建省森林覆蓋率增長了2.44個百分點。

    森林數量增加和森林質量的提高,有效提升我國的生態承載力,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弘揚生態文明,就要求我們在發揮林業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功能,滿足社會對林業的多種需求的同時,更應該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最大化。

    從粗放—集約,從大一統的生産方式—分散—成立協會規模經營的經營方式的轉變過程,林改使農民對森林的認識不斷深化。

    從亂砍濫伐林、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直接砍伐木頭—發展林下經濟—研究並利用森林生態價值,森林保健—森林沐浴打出山林氧吧的招牌開發森林旅遊生意,生態文明不僅開始進入農民的生活,而且進入農民經營的視角。

    廣大山區林農通過挖掘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濕地文化、野生動物文化、生態旅遊文化等發展潛力,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增強了生態文化的活力和影響力,構建一個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

    愛惜山林像愛惜自己的孩子一樣——農民的意識、言行以及思想開始發生根本轉變,生態文明觀念正在牢固樹立。事實證明,林農不僅是山區經濟發展的推動者,也是山區文明鄉風的培育者,更是山區民主管理的參與者。

    林改——現代林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現代林業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林業,是充分發揮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滿足社會對林業生態、物質和文化等多樣化需求的林業。從根本上説,建設現代林業就是重新調整林業體制機制;從實現途徑上説,就是要把市場機制引入林業建設,加快現代林業産權制度建設,全面優化林業結構,加速轉變林業發展方式,實現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現代林業的建設目標是充分挖掘林業的三大功能,不斷滿足人們和社會對林業的多樣化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徹底改變以木材生産為主的傳統林業經營方式,發揮森林資源的多種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林業經營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也是加速推進現代林業建設的引擎。

    林改,讓生態也變成了産業,森林資源的增長提升了生態産品的價值,農民通過森林旅遊提升著生態價值……

    山區擁有我國90%以上的森林資源,1000多种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其中木本糧油有100多種,木本油料類有200多種。除了直接提供木材等工業原料外,林業還向市場提供水果、乾果、森林藥材、山野菜、花卉和菌類等大量的豐富的林産品,是山區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長期以來,我國林業發展難以滿足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林業仍然是國民經濟鏈條上的脆弱一環。

    通過林改,優化林業生産要素配置,盤活林業資源,充分釋放林地、物種、勞動力等生産資料的巨大潛能,充分激發林業內在活力。

    林改後,各地鼓勵農民進入流通領域,培育農産品市場和生産要素市場。如今,廣大山區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帶動、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的生態型林業産業逐步建立,林木種植、林下經濟、木本糧油、竹藤花卉、森林旅遊、生物質能源以及林産品經營加工等林業産業逢勃發展,全面提升了林地産出率,滿足了全社會對綠色林産品的需求。

    浙江是一個林業資源小省,林改讓浙江成為了林業産業大省,2005年全省林産業總産值已達1060億元,居全國前列。

    近幾年的實踐證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逐步形成了集體林業的良性發展機制,實現資源增長、農民增收、生態良好、林區和諧的目標,被廣大村幹部和農民認為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的民心工程。國家林業局宣傳辦公室和中國林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最近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100%的林農群眾擁護改革,96%的林農群眾對改革十分滿意。

    林改——逐步走向深入

    建設現代林業任務艱巨,深化林業改革是關鍵。

    賈治邦説,配套改革,是深化林改的保障,必須完善林業保護、服務、科技支撐、管理、生態建設和産業發展體系等六個體系。

    目前,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完成的地方,正在深入推進配套改革。這為現代林業發展激發新的活力。

    江西省正在積極發展林權抵押貸款、森林保險等林業金融産品,為千家萬戶林農發展林業提供政策支持。福建省積極推進林木採伐管理制度改革,促進森林經營者科學經營森林資源,並加快成立林權登記管理中心,對林權實行動態管理。浙江省加速建設林業合作經濟組織,促進林業逐步實現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並抓緊建立林業協會等服務組織,逐步提高林業生産的組織化程度。

    配套改革制度的建立和林改政策的不斷完善,為推進現代林業建設鋪平了道路。《意見》指出,要完善林木採伐管理制度,規範林地、林木流轉制度,建立支持集體林業發展的公共財政制度,完善林業投融資政策,健全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林業部門的職能轉變。這意味著,林業發展的體制性政策性障礙消除,林業必將迎來明媚的發展春天。

 
 
 相關鏈結
· 林業局油茶研究開發中心成立 為非獨立法人機構
·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述評:中國農村改革的重大突破
· 國家林業局決定7月開始在全國開展林改宣傳活動
· 林業局副局長李育材前往重慶開縣調研林業工作
· 林業局簡化採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的審批程序
· 賈治邦到雲南紅河州考察生物質能源基地建設情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