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國家高速公路網交通量調查觀測站點佈局規劃》(簡稱“《規劃》”)正式對外發佈。依據這一規劃,到2020年,隨著國家高速公路網的逐步建成,我國將建設完成覆蓋全部路網里程的國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調查與信息服務體系,為行業、為社會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服務。
交通運輸部規劃司副司長于勝英錶示,作為第一個有關公路交通情況調查乃至統計工作的專項規劃,《規劃》的出臺對於提升路網運行監測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和公眾出行的信息服務能力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多元化管理體制制約交調發展
于勝英告訴記者,開展高速公路交通量調查,採集交通流量、車速、交通密度、軸載等信息,能夠為高速公路規劃、建設、管理、養護、公眾出行以及應急處置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撐。而目前,高速公路交通量調查工作的體系建設滯後、工作水平不高,無法準確反映高速公路路網的交通運行特徵,與高速公路的建設進展極不相稱,難以滿足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的需要。
為使高速公路交通量調查工作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交通運輸部在《關於加強高速公路交通情況調查統計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調查站點全面覆蓋、調查方法實現自動化,信息採集和發佈準確及時,高速公路交通量調查實現自動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的工作目標,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起以連續式調查為主、間隙式調查為輔的高速公路交通情況調查統計體系。
而目前相當一批高速公路路線、路段還沒有設置交通量調查站;已經設置了調查站的路段,交通量數據仍然以人工方式為主獲取,自動化交通量調查站數量僅佔全部調查站的10%,平均布設間距達到了400公里;各省面向需求的信息發佈平臺建設基本上處於空白狀態。于勝英説,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首先高速公路多元化的管理體制,造成交通主管部門對於游離于交通系統以外的企業化經營的高速公路運營管理主體管理力度不足,推動交通量調查工作開展的效果不好,加上企業化運作的高速公路公司其目標是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往往只重視收費系統建設,對於監控系統、交通量調查站的建設往往不夠重視、積極性不高。其次是部分管理部門在管理需求、管理理念上仍然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傾向,對開展交通量調查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對交通量調查工作也不夠重視。
每4公里布設交調站
此次《規劃》明確規定,國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調查採用連續式調查方式;採用自動化調查站為主、利用監控數據和收費數據為輔的綜合調查方法。國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調查與信息服務體系的總體架構為金字塔狀四層結構,自下而上分別為一類及二類調查站、高速公路交通情況調查數據中心、省級公路交通情況調查數據中心、部級公路交通情況調查數據中心。
自動化調查站按功能分為一類調查站和二類調查站。一類調查站的調查數據以反映路網宏觀交通量特徵為主;二類調查站的調查數據以反映道路運行狀態和運行質量為主,主要為路網監控、應急處置、公眾出行信息服務提供信息支撐。
據悉,國家高速公路網共需布設一類調查站2100余個,平均布設間距40公里。布設二類調查站22000余個,平均布設間距4公里。東部地區(除海南外)按2公里平均最大間距考慮,中部地區及海南按4公里平均最大間距考慮,西部地區按6公里平均最大間距考慮。
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現有設施
交通量調查站與高速公路監控、收費系統以及已經建設的黃金周公路交通量調查站之間是什麼關係,如何實現資源共享?交通部規劃研究院信息所所長楊建國解釋了記者的疑問。
楊建國説,在監控系統已建成的國家高速公路上布設調查站時,新建調查站應充分利用高速公路供電及通信系統,並將數據融合至監控系統中;各高速公路公司建立的監控系統經檢測合格,完全可以作為二類調查站點,以節省大量投資;在新、改建國家高速公路上布設調查站時,調查站應納入監控系統中,一併考慮交通量調查與主線監控的需求,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時,通過收費系統轉換的路段交通量數據可作為調查站調查數據的參考。
在應對今年極端氣候時,交通部建設的黃金周公路交通量調查站發揮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實時的交通數據。各地區在國家高速公路上建設的黃金周公路交通量自動化觀測站將按交通運輸部的有關技術要求檢測後,納入規劃體系。
楊建國告訴記者,今後,還將把通過高速公路交調站採集的實時交通數據導入目前正在應用的“中國公路信息服務網”,將即時交通信息和公路交通阻斷信息報送制度相結合,為百姓出行提供服務。